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一
标题:初二物理实验归纳:研究静电现象
导言: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在初二的物理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静电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观察和探究静电的产生、传导和消除。
实验一:摩擦产生静电
我们首先进行了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一个硅胶棒和一个布条分别进行摩擦,然后将摩擦后的硅胶棒靠近小纸片,观察纸片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后的硅胶棒能够吸引小纸片,说明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并产生了电荷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实验二:静电的传导
为了探究静电的传导,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一个金属杯子装满水,并加入一些盐溶液。然后,我们用硅胶棒摩擦一块塑料棒,使其带有静电。接下来,我们将带有静电的塑料棒靠近金属杯子,观察金属杯子中水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杯子中的水会被吸引,并且静电会通过金属杯子传导到水中,使水面上的金属片发生变化。这说明静电可以通过导体传导。
实验三:静电的消除
为了研究静电的消除,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一个橡皮筋将一个小纸片悬挂在一个塑料桶的内壁上。然后,我们用硅胶棒摩擦头发,使头发带有静电。接下来,我们将带有静电的头发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带有静电的头发靠近小纸片时,小纸片会被吸引。然而,如果我们用手触摸一下塑料桶,静电就会消失,小纸片也不再受到吸引。这说明静电可以通过接触导体来消除。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并产生了电荷的吸引和排斥现象。静电可以通过导体传导。静电可以通过接触导体来消除。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和理解电荷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二
标题:初二物理实验归纳:探究力的平衡和作用
导言:
在初二的物理实验中,我们除了研究静电现象,还进行了一些实验来探究力的平衡和作用。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的作用和效果。
实验一:平衡力的实验
我们首先进行了平衡力的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挂一个重物,并将其悬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然后,我们逐步增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观察重物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重物的重力时,重物保持平衡,不再运动。这说明平衡力等于作用力。
实验二:力的合成
为了研究力的合成,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斜面上的力。然后,我们将两个斜面放在一起,用一个绳子将它们绑在一起,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绳子的两端的力。实验结果显示,两个斜面上的力的合成等于绳子两端的力的合成。这说明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实验三:力的分解
为了探究力的分解,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我们用一个斜面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两个力。然后,我们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这两个力。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分解可以通过斜面来实现,而且分解后的力的合成等于原始力。这说明力的分解满足三角形法则。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平衡力等于作用力。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满足三角形法则。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力的平衡和作用提供了基础,并加深了我们对力学原理的理解。
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三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归归纳总结
3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28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29),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32、图30是小亮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下表是小亮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1)“较陡”时,做的有用功为_____;总功为____;机械效率为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要求写两条)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33、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l_______v2(选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设计步骤l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_____的关系。
34、在“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猜想:a.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b.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选取了水性笔、橡皮、纸和透明胶作为实验器材,想利用物体下落时的破坏力来验证他的猜想。请你在a、b两个猜想中任选其一,帮助他设计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现象。
猜想:(填“a”或“b”)
步骤:
现象:
35、如图32所示,请说出可能发生的现象和表明的物理问题:
甲图:看到的现象是,表明。
乙图:看到的现象是,表明。
36、如图33所示,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
(1)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
(2)在单摆左右摆动和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7、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38、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34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_的温度比较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请结合图中数据以及你的经验,找出一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008年5月1日,杭州市率先在西湖景区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许多市民也开始不使用汽车而骑自行车上班。
(1)从环保角度看,这主要有利于减少城市的污染。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白色污染.(2)骑车上班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体重80千克的金老师每天骑车(车的质量约20千克)上班“减肥”。若他以5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行,受到的阻力约为人与车总重的0.04倍,则他消耗的功率约为瓦。(g=10牛/千克)
(3)不同的运动方式,人体消耗的能量是不同的。由表中数据可知,金老师运动减肥的最佳方式是.(4)5月份,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30美元。国内许多加油站前汽车排起了长长的车队,结合我国近年石油生产与消费量比较图,谈谈自行车公交化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40、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小彬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的质量m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p
⑵请你在虚线框内帮小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0 0.12 0.2
2第二次测量 0.20 0.24 0.4
4第三次测量 0.25 0.30 0.5541、小明家有一电热毯,铭牌上标有“220v,**w”的字样,其中额定功率值不清,40w~60w之间。现在实验室有下列实验器材:
一个蓄电池(电压为6v),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另外,还有可供选择的以下器材:
a.电流表a(量程:0~0.6a,0~3a)。b.电压表v1(量程:0~3v,0~15v)。c.电压表v2(量程:0~3v,0~15v)。d.定值电阻r1(阻值:20ω)。e.定值电阻r2(阻值:500ω)。f.滑动变阻器(阻值:0~10ω)。g.滑动变阻器(阻值:0~1kω)。
请你帮助小明测量出电热毯的额定功率值。
(1)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只要测量出电热毯的一个物理量,即可计算出它的额定功率值。
(2)为进行较准确的测量,选择的实验器材是(填写器材前面字母序号)。
(3)在右边空白处画出实验电路图。
(4)根据实验电路,写出测量这个物理量的公式。
(5)设计出实验纪录表格。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练习参考答案:
1、慢;低;快;高;频率;
2、(1)能(2)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⑴如图所示;
⑵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⑶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4)不能,虚;(5)不变.5、(1)入射角为00,折射角也为00。(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6、答案:(1)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焦距时像是倒立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 光屏蜡烛
7、答案:(1)b、d、a、c(2)固液共存368、⑴如图;⑵气压过低;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⑷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9、短路 损坏电流表或损坏电源或损坏电流表和电源
10、(2)串联电路中各电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个电灯并联在相同的两点间;
(3)电源、开关、导线、电灯、电压表;
(5)用电压表分别测量出电灯两端的电压u1和u2,并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即可得出猜想是正确的;
(7)改变电源电压小或小灯泡的规格,重做上述实验。(8)
3、3。
11、(1)(2)0.3;(3)丁;(4).a.保护电路;b.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5)电源电压至少220v(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导线应选规格匹配的);(6)电能表表(秒表,停表).12、(2)a;(3)8.3 ?;(4)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5)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13、(1)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2)右保护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3)灯泡部分断路(4)灯泡部分短路电压表部分断路14、15、27;10;2.7×108
16、(1)0右(2)66.646.6
(3)丙丙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其它组相比偏差太大.17、(1)任选其中一个均可;(2)(3)见下表(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探究问题 探究步骤 分析与结论)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①拉弹簧:将弹簧的一端固定,用较小的力拉弹簧;用较大的力拉弹簧
②扔石块:将一石块用较小的力扔出;再用较大的力扔出 ①拉弹簧: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扔石块:石块飞行的远、近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①拉弹簧:将弹簧一端固定,用力拉弹簧;再用相同的力压弹簧
②扔石块:将一石块用力向东扔出;再将同一石块用相同的力向西扔出 ①拉弹簧:弹簧的伸长与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②扔石块:石块飞行的方向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①推门:将力作用在门把手上推门;再用相同的力作用在门的转轴上推门
②打排球:用力将水平飞来的排球托起;用力将水平飞来的排球扣下 ①推门:前、后两次推门时的难、易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②打排球:前、后两次球的运动方向的变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物体的形变:将一长方形的铁块,平放在海绵上;再将长方形的铁块竖直放在海绵上 物体的形变:前、后两次海绵的形变大小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大小有关
18、(1)匀速6(2)1.2(3)小于
19、⑴相同⑵木板,摩擦,推理
20、小车;大小,方向;同一直线;a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因为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因为b方案的小车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21、4;36.7℃
22、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或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
23、(1)匀速拉动木块.(2)压力一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接触面积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4)利用图甲(图乙)的器材,将木块分别侧放和平放,匀速拉动木块,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4、左;2格处挂3个钩码或3格处挂2个钩码;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弹簧测力计本身有一定重量;动滑轮有一定重量(2)弹簧测力计水平使用;测出动滑轮的重
26、(1)刻度尺;(2)a、b、c;(3)e、f、大;(4)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7、(1)海绵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2)小桌陷入海绵的深浅程度;
(3)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8、(1)大于b(2)软管或橡皮膜漏气(3)不可靠,应保证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一样。
29、(1)排出注射器筒内的空气;(3)0.75;(4)1.09×105pa.30、(1)排开液体的体积;(2)○4与○5(3)2.4(4)3.33×103㎏/m331、⑴变小变大不变不变⑵④①
(3)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在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
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2、(1)2 j ; 4 j ; 50%;(2)相同的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相同的斜面越缓,越省力;斜面是一个省力机械.33、(1)>小球在a点处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于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2)探究在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3)1质量.34、猜想:a
步骤:将白纸水平展开,使之处于悬空状态,用同一支水性笔分别从不同高度对着白纸,笔尖朝下由静止下落
现象:笔越高,将纸扎破的孔眼越大
猜想:b。
步骤:将白纸水平展开,使之处于悬空状态,使水性笔从某一高度对着白纸,笔尖朝下由静止下落。再用透明胶将橡皮固定在笔身上,对着白纸笔尖朝下从同一高度静 止下落现象:质量越大的笔,将纸扎破的孔眼越大
35、钢珠推动物体移动一定距离、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物将木桩打入地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6、(1)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37、(1)初温、质量(2)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3)相同时间供给水和沙子的热相同(4)沙子(5)水的导热性能好(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拌)
38、(1)市中心(2)①市中心多是水泥道路和建筑物,它们的比热小,升温高; ②城市汽车排放尾气多;(3)在城市中心多建绿化地面。39、40、【实验器材】秒表、卷尺、磅秤
箱子的质量m╱㎏ 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m 所用的时间t╱s 功率p╱w41、(1)r;
(2)bceg;
(3)设计正确,只用r0,不用滑动变阻器;
(4)rx=u1r0/u2(1分);(5)表格设计合理
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四
2017-03-15让物理变简单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基础性 1.天平测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3.设
计
表
格
: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注意】
?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2电学 基础性
9.(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2)用电压表测电压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测定
性
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
1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3光学 验证性
1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结论】 1.表格.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
1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实验方法归纳
1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
u、电功率p?ui。rms、重力g?mg、速度v?、杠杆平衡vtf1l1?f2l
24.压强:
p?f
sp??gh
浮力:f浮=?液gv排 热量:q=cm(t2-t1)
等公式。
3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4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5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6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2.用“水压”类比“电压”。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五
九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更能展现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精”,就是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际,把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真”,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旦实验出现问题,教师一忌慌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并且保证实验一举成功。一出现的问题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错误,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然后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就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增加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足够大,确保所有学生看的清楚,看的真实,必要时自制教具。
二、用“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方法。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三、用“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一)改讲解物理规律为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在教材中,许多对我们来说已经有明确结果和结论的定律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结果是未知的,这正好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素材。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对某一规律发现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考物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家们“善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二)改讲解物理现象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现象
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理解某些物理现象的重要特征。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某一物理现象所具备的特征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记住,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如果我们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自己探索和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甚至有些特征还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才能发现,那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理解到位,而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讲解物理概念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概念
教材中为了描述某一现象都会引入一些物理概念,而所引入的物理概念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用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等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的。如果采用让学生自己寻找或定义一个物理量,该物理量要能够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的现象,那么学生就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自己分析、自己设计实验,寻找这一物理量,同时论证自己的观点。
总之,自从大力开展有效教学之后,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物理课堂的参与率明显变提高,使物理实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物理实验归纳 篇六
一.伏安法测电阻
1、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
3、电路图:(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
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的原因。
四.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
1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五.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
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六.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h+h)cmhg(h-h)cmhg
(h-h)cmhg(h+h)cmhg(h-h)cmhg(h-h)cmhg
e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5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pa
52标准大气压
=2.02×10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七.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八.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九.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动能大小
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十.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十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电路图:
十二.测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
测固体的密度
工具天平
沉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细线)
形 方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 状 出体积v1;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 不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 规 积v=v2-v1则浮在水面: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十三.测量长度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例子: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十四.凸透镜成像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②烛焰在焦点上(u=f)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减小)(变小)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像变小
(增大)((变大)
十五.电热
1、实验:目的:原理: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23、计算公式:q=i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t/r=w=pt
2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rt。q1:q2:q3:?qn=r1:r2:r3:?:rn
2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t/rq1:q2= r2:r
1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
2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t/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