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通用3篇】

时间:2016-06-01 04:50: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 篇一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两场历史性的壮举

长征和敦刻尔克战役是历史上两场重要的战役,它们在不同的背景和时间背景下展开,但都对各自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是中国红军在内战时期的一次战略转移,而敦刻尔克战役则是二战期间盟军在法国北部的撤退行动。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场战役的重要性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1934年到1935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撤退。这场长达一年的行军距离超过1万公里,红军在途中经历了艰苦的环境和敌人的追击。红军最终成功突围,到达了中国西北部的陕北地区。长征的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巩固了党的基本力量,增加了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长征也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承认,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战役发生在1940年的二战期间,当时德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法国的大部分领土,盟军被迫撤退到了敦刻尔克的海滩。在这场战役中,英法等盟军成功撤离了约30万人,避免了他们被德军俘虏。敦刻尔克战役被认为是盟军的一次奇迹,因为他们在几乎没有任何军事装备和后勤支持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这场战役对于英国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它鼓舞了国内的士气,展示了英国军队的实力,并为日后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尽管长征和敦刻尔克战役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但它们都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韧和毅力,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敦刻尔克战役则显示了盟军的勇气和决心,为英国在二战中的角色树立了榜样。这两场战役都对各自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 篇二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两场不同的战略成功

长征和敦刻尔克战役是两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展开的战役,它们虽然具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但都取得了成功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场战役的战略性成功和其对当代战争策略的启示。

长征是中国红军在1934年到1935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红军在此次长达一年的行军中,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并最终到达了陕北地区。长征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红军的机动性和战略转移能力。红军采取了分兵突围和游击战术,使国民党军队无法有效追击。红军还通过与当地群众的合作,获得了补给和情报的支持。长征的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巩固了党的基本力量并增加了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

敦刻尔克战役发生在1940年的二战期间,当时德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法国的大部分领土,盟军被迫撤退到了敦刻尔克的海滩。在这场战役中,盟军成功撤离了约30万人,避免了他们被德军俘虏。敦刻尔克战役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盟军的组织和协同作战能力。盟军精确地计划了撤退路线和时间,并通过海上和空中的运输手段迅速撤离了大量的士兵。此外,英国海军的保护和空军的掩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敦刻尔克战役的成功鼓舞了英国国内的士气,展示了盟军的实力,并为他们在日后的战争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长征和敦刻尔克战役的成功都对当代战争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长征的成功表明机动性和战略转移能力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红军通过采取灵活的战术和与当地群众的合作,增强了自身的战斗力。敦刻尔克战役的成功则彰显了组织和协同作战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盟军通过精确的计划和有效的运输手段,成功地将大量士兵撤离战场。这两场战役的战略性成功为当代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 篇三

1934年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一路转战,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总计行程两万五千多里,克服重重困难,蔑视重重危险,历时两年,最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历史将这一惨烈的壮举称为“长征”。它成为不断鼓舞中国人民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种“只要你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的豪气与顽强的执著!面对国民党的穷追猛打,面对恶劣的自然天气,面对无粮无衣的经济危机,我们这些伟大的军人们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以更加的坚韧与顽强来回报苦难。雪山,我们翻过去;草地,我们趟过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没有米面,我们吃野菜,啃树皮;没有衣服鞋袜,我们自己纺线,自己织;没有枪炮,我们从敌人手里夺过来。“长征精神”是一种“变不利为有利”的智慧!在长征中,我们没有一味地躲开国民党的围堵,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不遗余力地给予敌人严厉的打击。在长征途中,每到一地,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地向群众宣传革命的思想与立场,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撒下革命的火种。

我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长征胜利后的第四年,即1940年,德军将英法士兵围困在敦刻尔克。英国动员了千余艘包括游艇、渔船、拖船在内的大小船只,冒着德军的炮火将三十四万名英法士兵成功撤回英国。在千余只闻讯赶来的营救船只中,有三分之一是泰晤士河上的小舢板。九天之内英军的伤亡达六万八千人。丘吉尔把这一惨烈的壮举称为“小船掀大浪”,它成为鼓舞英国人民永不言败的“敦刻尔克精神”。长征和敦刻尔克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相似的。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火种;敦刻尔克的大撤退也避免了英军的全军覆没。暂时的后退看似不利,但若想给对方以重击,就必须先学会将拳头收回来。而二者更为深层次的本质与相似点就是,它们都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全民族的精神,一种永不言败的坚强!“敦刻尔克精神”下的英国人民凭借此精彩地回击了2005年7月7日恐怖分子在伦敦引爆的连环爆炸。而我们也凭着“长征精神”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加入了世贸……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我们不再让世界轻视!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守着“长征精神”,民族复兴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将不是困难,储安平曾如是说:“英国人虽在雨中,亦不显狼狈的样子。

故英国人虽在血中仍能不失为一个英雄。”而我相信,拥有“长征精神”的中国人民定比“敦刻尔克精神”下的英国人民更加出色!

长征与敦刻尔克战役【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