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 篇一:高考改革的意义和成就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史上,恢复高考被视为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正是因为这次改革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体制才得以进一步完善,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机会,也为我国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高考改革的意义在于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在改革之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城乡之间、富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有少数有钱有背景的人才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大多数人只能被迫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而恢复高考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再以家庭背景、财富为标准来选拔人才,而是以个人的能力和潜力为依据,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进步。
高考改革的成就在于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素质得到了保证,学生们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恢复高考也催生了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高考改革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更体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上。我国的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都离不开高考改革所培养出的各类人才。
当然,高考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有人认为高考过于功利化,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人认为高考带来了竞争的压力,让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备考中失去了快乐和创造力。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否定高考改革的意义和成就。我们应该通过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解决这些问题,让高考更加科学公正、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之,恢复高考4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高考改革的意义和成就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为了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 篇二:恢复高考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40年前的今天,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一事件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顾历史,我们不仅要庆祝高考制度的恢复,更要反思其中的得与失,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恢复高考的背景是当时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教育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学术水平严重下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恢复高考成为了必然之举。高考的恢复,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不再以家庭背景、财富为标准来选拔人才,而是以个人的能力和潜力为依据。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然而,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考过分强调分数,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应试教育和功利化倾向。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失去了快乐和创造力。其次,高考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高考对于学生的选择权有所限制,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志愿填报上的困扰和迷茫。这些问题表明高考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未来的教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首先,我们应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再次,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和富贫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深刻反思高考制度的得与失,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们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越来越好,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实现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 篇三
1977年12月的一天,雪后初晴,大地是一片耀眼的洁白。我们的考场就设在灯塔公社的大路中学。那一天,全公社的知青和社会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一张张红扑扑的脸,一颗颗热腾腾的心。第一场考的是数学,拿到题纸,我先浏览一遍,一下子乐了,全部是小菜一碟。我闷着头,一声不吭,“唰唰唰”地一道接一道答题,每答完一道题,心中暗想:又是10分到手了。午后考语文,问答题之后是作文,题目有两个:《在沸腾的日子里》和《谈青年时代》。我一看到这两个文题,立刻热血沸腾,豪情满怀。我奋笔疾书,不停地写啊写,就像一个多情的女儿,扑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满腔的.话从嗓子眼往外涌。
高考结束后,我立刻回到生产队干活儿,希望能用过硬的政治表现顺利通过将来的入学政审。不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说我的成绩在灯塔考区排第二,辽阳地区排第四。这样一来,我更需要好好表现了。就在这时,我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信不长,开头便说:“杜甫有一句诗:‘所愧为人父’。我要把它改‘有愧为人父’。对于你,我是有愧的。”我明白,他是怕我因了他的历史问题,通不过政审关而深深自责。如果说此前曾因不能及时加入红小兵、红卫兵、共青团而对家庭有些许无奈的话,看了父亲的这封信,我不禁泪洒衣襟,立即提笔给他回信:“爸,这个称呼我叫了20多年,头一次像今天这样亲切。我从不后悔作您的女儿。虽然我们目前都在为能不能被大学录取而担忧,但这正是父辈赋予我的更高层次的忧虑。”等到我也为人母,备受“望子成龙”心理折磨的时候,更加理解了父亲当时的心情。
后来听母亲说,在我参加完体检回生产队等待录取通知的那段日子,父亲如坐针毡,片刻不得安宁。他先打听到负责我们那一片考生政审的是大路中学的教导主任,姓石,此人家也住沈阳,每日乘通勤火车上下班。于是,数九寒冬,父亲每天早晨4点钟到火车站通勤口等候,一连十几天,终于等到了这位石主任。父亲对他说:“一辈子没求过人,这一次拜托了。”只求他在我的政审表上,对于父亲的历史问题“轻描淡写”一下。
腊月三十儿那天上午9点多钟,我正在举家迁回沈阳的新居里洒扫庭除。妹妹从姥姥家回来,小脸冻得通红,手里拿着寄到姥姥家的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被东北工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录取了,顿时全家一片沸腾。那一天的年夜饭,父亲和妹妹不时用“大学生”打趣我,那是8年中我们家唯一一个双喜临门的除夕夜。
1982年2月毕业前夕,我光荣地成为班中的首批党员。班党支部书记找到我说:“你对党很忠诚,在入党志愿书上把家庭社会关系、历史问题填得很全。而你的入学档案上什么都没有,连你父亲曾经是‘右派’都没写。”那一年的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我跟家人讲起了这件事。父亲举起一杯酒:“这杯酒我敬石主任。”说罢,将那酒一饮而尽。其实,自那次求石主任以后不久,父母也因落实政策回到沈阳继续教书,再也没见过他。想来石主任一定早已退休在家,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了。
2014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眼含热泪看完恢复高考的整个过程,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是怎样得到了改变。假如我当年不能上大学,也许在灯塔的东高屯,那个小小的村庄,会多出一个农妇,整天为母鸡多下一只蛋、肥猪多卖几斤肉而欣喜不已;也许在辽阳的
灯塔区,那个小小的城镇,会多出一个饭店服务员,除了每天麻利地端着盘子穿梭在餐桌之间,还会用娟秀的楷体写出每日菜谱;也许在灯塔的饲料站,会多出一个女职工,终日为猪饲料的存储批发而奔忙……
转眼,40年过去了,年过花甲的我,无论是在人生低谷还是事业巅峰,无论是在职场博弈还是含饴弄孙,每每提起1977——在我高考的日子里,尘封的往事便如洪水决堤般喷涌而出,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也化作一幅幅靓丽的风景,完美着我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