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优选4篇)

时间:2012-08-04 08:46: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而父母则外出打工。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教育问题。然而,有一位老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为留守儿童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某个山区小学,一位叫李老师的教师,发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他们在家中缺乏学习的环境,没有人监督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无法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李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并决心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李老师首先与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们晚上回家后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决定在学校开设晚自习班,让孩子们在放学后留在学校进行自习。李老师自愿承担了晚自习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每天晚上坚持帮助孩子们完成作业,并进行集体辅导。这样,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还能够受到老师的指导和关心。

李老师还注意到,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家,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和社交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组织了一系列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他们一起参加运动会、音乐比赛、手工制作等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通过李老师的努力,留守儿童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们重新获得了对教育的希望和憧憬,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李老师的教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和关怀,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来,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篇二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某个农村小学,一位教师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成功解决了留守儿童面临的挑战,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光明的教育之路。

这位教师叫王老师,他发现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决定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他观察到,这些孩子对农田里的昆虫和植物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学习项目——农田生态考察。

王老师带领留守儿童们走进农田,观察和记录各种昆虫和植物的生态特征。他们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如何制作标本和记录观察结果。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孩子们对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农田生态考察,王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如农田里的收割、种植等。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孩子们了解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

通过王老师的努力,留守儿童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不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乐于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老师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投入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中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篇三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 题记

当今社会现状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一大批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被迫交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成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心理、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使他们成为典型的弱势群体。作为农村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说一下我的做法。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

一、问题表现:

李某,男,13岁,七年级(5)班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

有精神病,他与母亲共同生活。上课发呆、厌学、不完成作业。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有一次,没完成作业,当我问及他的父母是否在家检查督促他的作业时,他突然沉默了,开始哭泣,通过他的表现,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不再追问。后来,联系家长不通。于是我通过侧面了解到的情况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有精神病,自理能力差,根本照顾不到他,他基本上是自己照看自己。

我决定对他予以特别的关心与帮助。我经常找他聊,在接触中我发现,他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学会了做许多家务劳动,动手能力非常强,而且特别勤快,抢着做他力所能及的活,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好,这些生活技能是其他同学远远未能及的,我把这些优点及时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号召全班同学以他为榜样,多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在学习上,对他也特别关心,我经常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卫生委员,从而使他建立自信,不再自卑,厌学。通过这些活动,他的自信心倍增,融于了快乐的集体生活之中。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篇四

一、学生的情况:

姓名:许爽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五年级(1)班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

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许爽同学今年十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

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许爽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许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许爽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

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许爽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许爽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优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