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精彩4篇)

时间:2018-06-09 02:16: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 篇一

元宵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赏花灯、猜灯谜,共同庆祝这一喜庆的节日。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方式主要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而现代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来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微信朋友圈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分享快乐的重要平台。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有关元宵节的图片、祝福语或是有趣的灯谜,与好友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此外,微信红包也成为了现代元宵节庆祝的一大亮点。许多人会通过微信发放红包,给予朋友和亲人们一份特殊的祝福。微信红包的便捷和创新使得元宵节的庆祝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在元宵节当天,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知识和庆祝活动。许多博物馆、文化机构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元宵节相关的内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此外,一些商家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优惠券和促销信息,为人们的节日购物提供便利。

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 篇二

元宵节: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喜庆团聚的日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如今,微信成为了人们庆祝元宵节的新方式。

微信,作为当今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分享和传播节日喜悦的平台。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元宵节的照片和祝福语,与好友们分享节日的快乐。同时,微信的红包功能也让人们能够通过手机发送红包,给予朋友和亲人们一份特殊的祝福。

除了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传播元宵节文化的重要渠道。许多博物馆、文化机构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关于元宵节的知识和庆祝活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此外,一些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元宵节促销信息,为人们的节日购物提供便利。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微信,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元宵节的庆祝中来。让我们一起用微信,传播元宵节的喜乐和祝福,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 篇三

  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说:“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

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 篇四

  “正月里来闹花灯”唱得就是中国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每年的正月十五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在唐宋时期,元宵节最为繁荣隆重。 老百姓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闹花灯、舞狮子、吃元宵、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

  今晚,天公不作美, 下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雨, 但我按捺不住兴奋地心情,跟随妈妈到农业观光园观看期待已久的花灯。

  此时已八点, 离闭园时间只剩一小时了, 我和妈妈快速驱车,一路飞奔,赶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 我立刻被眼前闪烁耀眼的灯光吸引住了。 只见一排排粉色的桃花灯展现在眼前。她们眨着眼,好像在热情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沿路进入,两旁矗立着的“灯姑娘”身披闪耀的彩衣, 摆出各种各样婀娜动人的姿态, 载歌载舞, 栩栩如生,也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

  穿过大门, 我们来到了一条金碧辉煌的“如意长廊”, 如同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长廊一旁的栏板上记载着玉环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长廊,我们便来到了广场中心。只见一座高大威武的“大力神牛”被一个金光闪闪的“五谷丰登”米仓包围着。 一条金光鳞鳞的翻尾鱼甩着又大又粗的尾巴跃过米仓, 一幅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图展现眼前! 金鲤鱼旁边还插着一簇粗壮的麦穗,随风摇摆着,象征着来年硕果累累。

  绕过繁华热闹的街市, 来到了儿童乐园, 眼前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只见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正扑打着蓝盈盈的翅膀,歪着脑袋,举起一只手和我打招呼呢!体型硕大的水果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你看,红艳艳的西瓜挺着绿黑相间圆滚滚的大肚子。水蜜桃白里透红的脸蛋特别惹人喜爱。草莓把脸蛋憋得通红,头上还戴着一定绿色五角星小高帽……

  穿过挂着灯谜区, 沿着草坪上的小路,最后来到了湖边。 一条金光闪闪、威风凛凛的巨龙从水面腾空而起,似乎昂首挺胸地向我飞驰而来。威武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似乎水中也有一条金龙在游动。

  湖面上还有许多造型奇特、形状各异的灯。有五颜六色的“舞扇”,五彩缤纷的“大花篮”,金光四射的“青花瓷”,璀璨夺目的“牡丹花”,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火树银花,把农业观光园装扮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一情景使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元宵灯会带来光影交错的神奇世界。

  我期待来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历习俗

  说法一: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说法二:

  另据史籍记载,相传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说法三:

  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说法四:

  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元宵节赏花灯的寓意

  在春节或者元宵节的时候悬挂花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有祈祷平安的'意思。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出现的比这个节日要早,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皇帝信仰佛教,所以规定宫廷和民间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这作为一个礼佛的习俗,在汉文帝统治时期一直保持着。后来汉文帝去世后,新帝将正月十五确定为一个节日,点灯的习惯也成为一种庆祝方式。

  灯在没有电的时代,是古人唯一一种可以在黑夜里驱除黑暗的方式,它所到带来的光明和温暖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安全感,所以灯是光明美好的代表。

  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在唐宋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每到元宵节必然是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通宵达旦,那时候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盛大的观灯仪式也是国家富强的代表。

  而且因为“灯”与“丁”谐音,丁又是人口的意思,添灯代表着“添丁”,元宵节的时候新婚未育的女子,娘家人会送灯给她,是希望女儿能够早日怀孕的意思。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

  传说在很久之前,凶禽猛兽是非常的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的心地很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百姓们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当时的人类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以后,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然后就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的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内心非常的开心。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元宵节的禁忌有哪些

  1.民间习俗认为元宵节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这样的节日应该是喜庆的,因此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2.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养好自己的身体。

  3.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所以需要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元夕节是不是元宵节

  元夕,其实也就是元宵节别名,旧又称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今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欢欣雀跃。

  元宵节有什么说法

  元宵节这一天的时候,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被人们传承下来。

  元宵节哪里过最合适

  从传统的说法上看,元宵节是不宜回娘家的。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还是在男方家里更合适。

元宵节微信推送文章(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