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精简3篇】

时间:2012-04-02 04:1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诚信档案 篇一:建立诚信档案的重要性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而建立诚信档案则是对个人诚信的一种有力证明。诚信档案是对个人在各种交往和合作中表现出的诚实、守信和可靠性进行记录和整理的文件,它不仅能够证明个人的诚信水平,还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地位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建立诚信档案是每个人应该重视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首先,建立诚信档案能够给个人带来诸多好处。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个人在各种交往和合作中获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而建立诚信档案就是对个人诚信水平的有力证明,它能够让别人更加有信心地与个人进行合作和交往。无论是求职、创业还是与他人合作,有一个良好的诚信档案都能给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此外,建立诚信档案还能够帮助个人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个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是社会的基石,它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建立诚信档案能够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个人诚信水平的评估和整理,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全面、客观、可靠的诚信参考。这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建立诚信档案还能够加强社会对诚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最后,建立诚信档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的持续努力和坚守。诚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诚信为准则,遵守承诺,言行一致。同时,个人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性,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才能够建立起一个真实、可信、有力的诚信档案。

总之,建立诚信档案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诚信这一基本的道德品质。通过建立诚信档案,个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社会能够建立一个更加诚信、公平和正义的环境。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档案,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诚信档案 篇三

诚信档案2017

  教育部要求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诚实守信,诚信高考”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促使广大考生自觉遵守有关考试纪律。各地在高考前普遍开展了诚信考试专题教育,并组织广大考生签订了“诚信高考承诺书”。

  今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的考生,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中学生不诚信行为探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各种规章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教育得当与否,至关重要。

  目前,中学生诚信道德究竟如何呢?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按照诚信标准要求自己,待人以诚,言行一致,但在少数学生身上的有一些不诚信行为。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失约,说谎,不诚实,上学迟到,欺骗他人,拾到东西不上交,借东西不退,放假不按时回家,做错事不告诉家长,抄袭同学的作业,答应老师的事做不到,等等。这一些不诚信行为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成为至理名言,几乎所有学生认同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对失信现象深恶痛绝,不少学生对诚信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比如说我们调查中发现校园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两个100%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触及到了当前中学生诚信问题的关键,即认知与行为脱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诚信现象还有许多表现,有些学生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有些中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不关心他人;有些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但是一牵扯到自己就不行了。教室窗玻璃敲碎了,学校篮球架被损坏了,就是无人承认,教师找到他了,能推则推,能赖则赖;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充分证据他是不会承认,即使你听到他说了脏话,他仍理直气壮说“我没说脏话”;此外,借钱不还现象、欺骗家长、老师现象、对老师的许诺和保证不践行想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一系列失信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学生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更重要的,对中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二、诚信认知存在问题

  大多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作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无用现象的影响,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利字提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

  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从内心认为会做假是本事而不以为羞。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生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笔者监考,有个学生竟说“监考这么严干什么,让我们过个好年吧”。这种心态着实气人,也确实让人深思。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完期中考试试卷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碰巧在公共汽车上,他偶然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你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三、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

  学生犯错误失正常现象,老师一片诚心和学生交流,学生大多表现为虚心接受,有的还对自己错误认识深刻,甚至痛哭流涕,信誓旦旦,保证接受教训永不再犯,然而,走出办公室,她照犯不误,还可能骂老师傻帽,真好骗;上课迟到、作业不交、常讲脏话等,老师的一批评时,他

们马上就来“老师我错了,保证改正”,但绝对没改的意思,向同学、老师随便借钱借物许诺某某时还,到时就是不还,甚至就没准备还。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责任也不全在学生身上,但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一举一动无打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烙印,导致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大抵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诚信危机

  1、假货、假账、假人民币、假冒商标等等大行其道,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拖欠赖账、三角债、多角债、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学术领域,假论文、假科技成果一时风行,一方净土也被腐蚀;日常生活中,猜忌、欺骗、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往往夹杂于人际交往中等等。更令人担忧是在有某些人的思想深处已经麻木不仁的认为,诚实是“傻子”,守信为“疯子”,欺诈、背信者倒被视为“能人”。难怪有人惊呼:“十二亿人口十一亿假,谁不作假谁犯傻”。诚信失范的行为和思想,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在慢慢的侵蚀着校园这方净土和本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和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工作稍一松懈,目前社会失信、欺诈现象大量存在的社会环境就可能污染学生变黑。

  二、家庭的错误引导

  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不良影响,个别家长对孩子承诺的事不兑现,一些家长为使自己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座位而不惜请客送礼,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迫使学生制造假象欺骗家长。这些现象都为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温床。

  三、其他因素

  首先,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仿效,学生中一些不诚信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影响一些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其次,分数高于一切的“应试教育”模式,无论家庭、社会、学校都把学生成绩看得重于泰山,从而使学生压力重重,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了不诚信行为的出现。最后,学校的德育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些老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认知,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更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有的学校的思想品德

  教育只针对学生,不针对社会其他群体甚至教师。某些教师忽视了对自身的道德教育,单纯用命令、惩罚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用人格去感染、用心灵去交流,最后导致了诚信与功利在现实社会中脱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让学生成为讲诚信的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绝不是开展一个活动、制定一个措施就行之有效的。笔者认为,面对学生的诚信现状,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诚信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率先做学生的榜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德育工作者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人格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一定能带领出一批具有诚实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规定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带头不做,特别是对学生有过承诺的,一定要说道做到。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的诚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诚信教育需要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要使学生产生诚信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以诚相待。首先,教师在平时提要求不要过高过苛刻,特别是对表现差的学生,防止一棒子把人打死的提法。如”下次你再做了就自动走人”等,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教师又不可能这样处理,最终是教师自食其言,威信下降,教育效果不佳。其次,教师无论是平时找学生谈话,还是课堂教学,每说出一句话,都要有亲切感,要充满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如同是要求学生星期天完成作业,有的教师会说:你星期天不把作业做完,小心上学后我找你的麻烦。若换成:我相信大家星期天会完成任务的,以免上学后少些麻烦。这样,学生可接受性要好得多。再次,无论是提出的要求也好,答应学生的条件也好,包括布置的任务,教师却必须检查落实,一一兑现,这样会丧失学生对你的信任度。从而产生教育不力的后果。正如鲁洁所说:“教育和教学工作还要用自己的心去做,也即是要有感情投入,用自己的那片爱心去滋润学生,用心浇铸人的心。”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三、诚信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配合

  家长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注意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来净化学生成长的小环境。有少部分家长,有的由于个体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思想境界不高,也有的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处于不利地位,产生心态不平,或多或少沾染了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气,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蒙上了阴影。我们也发现有这样一些家长,在孩子的诚实行为遭到质疑甚至欺骗而吃了亏时,不是正面帮助分析引导,教育孩子用道德和法律的武器来批判不诚信行为,而是起反作用,教育孩子放弃诚信,把“不诚信行为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样做,不仅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更使社会陷入永远无法扫清阴暗面的境地。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大张旗鼓定期宣讲,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真情实意感染教育家长,使学校家庭目标一致、教师家长成为“同盟军”,齐抓共管提高教育的实效。

  四、诚信教育需要营造诚倍校园

  目前中学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美德教育。校园更应该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如张贴班训(“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创诚信班”)、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读书立品,诚信先行”)等。抵制一切反诚信文化,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这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积极的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教育活动,

  使学生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如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对校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鞑,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诚信档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