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一
标题:重阳节——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纷纷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插茱萸等,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对长寿、健康的祝愿。重阳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习俗,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淮南子》记载,九月九日是一个瑞日,有避邪之意。后来,九月九日也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日子,人们便开始在这一天祈求健康长寿。古时候,人们会登高望远,希望借助高处的视野,远离疾病和厄运。现代人们登高的目的也有所改变,更多是为了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重阳节当天,人们也会赏菊花。菊花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被赞美为“花中君子”。菊花的花期正好在重阳节前后,盛开的菊花给人们带来了秋天的气息和喜悦。赏菊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前往公园、花坛等地,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品味秋日的美好。
重阳节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那就是佩插茱萸。茱萸是一种草本植物,被认为有驱邪、祈福的作用。古代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插茱萸,以辟邪消灾,祈求平安和健康。现代人们则将茱萸佩戴在身上,不仅是为了祈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节日,传承中华文化,让重阳节这个美丽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重阳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二
标题:重阳节——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节日。每年的九月初九,人们会纷纷回家团聚,一起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共享天伦之乐。重阳节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彰显亲情、家庭和睦的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亲自回家与父母、祖父母团聚。在这一天,孩子们会带上礼物和祝福,向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敬爱和感恩之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生活,交流着彼此的心情,这种亲情的交流让人倍感温暖。
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登高。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一起远足登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父母和孩子们手牵手,踏上登山的征程,一路欢声笑语,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登高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更是一种家庭互动的方式,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除了登高,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前往公园、花坛等地,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赏菊不仅是一种欣赏美的方式,更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活动。家人们一起赏菊,品味秋日的美好,享受和谐团聚的时刻。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个特殊的食品——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由糯米粉和红枣等材料制成,味道甜而糯,寓意吉祥。家人们会一起制作重阳糕,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了亲情的交流和互动。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让家人们有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温馨的时光。在这个节日里,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亲情更加浓厚。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节日,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重阳节。
重阳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四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
,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五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