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篇一:古人谈读书的价值与方法
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文化传承方式,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古代,读书更是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在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中,古代智者们以各自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分享了读书的价值与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之道有着深远的启示。
首先,古人谈论到读书的价值。古人普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智慧。在课件中,有一位智者提到:“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拓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这表明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我们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增加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外,古人还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情感修养。他们认为,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各种人生百态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情感。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到各种情感的养分,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古人谈论到读书的方法。古代智者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读书的宝贵经验。其中一位智者提到:“读书要注重深度而非广度,要有选择地读经典名著,注重品味和理解。”这就告诉我们,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选择地读一些有价值的经典著作。通过深入细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其中的智慧和内涵。另外,古人还强调了读书的反思和笔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思考和反思的态度,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从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读之书的内容。通过反思和记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古人还谈到了读书的精神境界。他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在课件中,有一位智者提到:“读书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古代智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这表明,读书是一种与历史和文化对话的方式,通过与古代智者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智慧。古人还认为,读书是一种提高自己修养和人格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操和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古人谈论到读书的价值与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他们认为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情感修养。在读书的方法上,他们强调了深度阅读和反思笔记的重要性。古人还强调了读书的精神境界,认为读书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因此,我们今天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不仅仅追求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个人修养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古人所弘扬的读书之道的真谛。
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篇三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读书》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
、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
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篇四
《谈读书》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读书的目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读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
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强调了读书的作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明而深刻的语言,在启人深思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1、知识技能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旁批,注重积累等,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评价,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时,还是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本文语言自主的赏析,师生们一起及时的评价,同学们的说理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一翻开书就盲目地读,通过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读书需讲究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穿插引导,会给学生很大的启示。
2、思想动态方面: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比较重,一些本来成绩偏差的同学,容易对读书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篇课文中阐述的读书益处,正好给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会让那些学生再次坚定升学的信念,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因此,本文的教学真可谓给学生下了一场及时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质疑,在合作中交流。因此在阅读指导中,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品味文章精致语言的这个点上,通过学生整体感知合作解疑、选读品味从中概括出如何赏析文章语言这个知识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方法上,采用: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⑶ 点评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中,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⑵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课文美育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读书。
2、过程与方法: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⑶ 练习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⑷ 评点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
⑵ 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培根的资料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引入。谈话导入 1分钟
1、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呢?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谈读书》。
2、投影显示课题、作者。学生齐答 用名言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先由两个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作简单的介绍,然后教师再综合,并特别强调培根语言的特点。简介作者 2分钟
1、问:你对培根了解有多少呢?
2、投影显示有关培根的介绍。个别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读字词,纠正读音。
认读字词 2分钟
1、投影显示生字词。
2、投影显示字词的读音。先个别学生读再齐读。扫除生字词的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7分钟
1、投影显示问题:本文围绕读书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2、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点拨。
3、投影显示答案: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人小组讨论,互相质疑,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合作解疑 9
分钟
1、投影显示:在刚才的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先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
2、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概括。
分四人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培养学生发问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发现的快感。
学生自主对文中的语言进行选──读──品。(选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选读品味 13分钟
1、投影显示: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巡视并指导学生做好旁批。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评价。
1、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
2、在自己喜欢的语句旁做好批注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3、个别学生说出自主品味语言美的成果。
4、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分享并评价同学的成果。通过自赏析语言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
引导学生归纳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再指导学生可根据以上角度,分组继续赏析自己喜欢的语言。
知识巩固 5分钟
1、投影显示: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2、学生回答后概括并投影显示:
艺术风格。(遣词造句、句式、修辞等)
思想内涵。(给人启示、引起共鸣)
1、学生回答问题。
2、分四人小组组继续交流:每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原因说给其他三个同学听。
3、接力背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以坐火车的形式背出来。进一步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了技能技巧。布置作业: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
课外拓展 1分钟
投影显示: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作好记录 让学生再次品味本文的语言美中得到积累。
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篇五
《谈读书》课件一
教材分析
《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思考。
课文是一篇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智慧、最聪明的议论”,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这些特点。
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
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空间,组织好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4.强调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培根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作读书卡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完成课文的初步感知。然后展示读书卡片,交流阅读初感。接着让学生写结构提纲,把握文章的内容,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再通过品析哲理、质疑问难这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课堂上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教师再推荐一些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的1.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
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关键语句。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
使人准确。……
师:同学们,你们找这些关键句都找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些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下,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学生:(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学生:(2)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学生;(3)(4)(5)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在做提纲笔记时,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议论文
,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
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
师:同学们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
资料摘录卡片
卡 号类别
书名或报刊名: 卷 期 页
题目
著(译者)出版社 出版日期
摘录内容:
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
五.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六.老师补充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七.教师推介阅读《书为友》。
《谈读书》课件二
《谈读书》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读书的目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读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强调了读书的作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明而深刻的语言,在启人深思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1、知识技能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旁批,注重积累等,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评价,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时,还是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本文语言自主的赏析,师生们一起及时的评价,同学们的说理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一翻开书就盲目地读,通过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读书需讲究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穿插引导,会给学生很大的启示。
2、思想动态方面: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比较重,一些本来成绩偏差的同学,容易对读书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篇课文中阐述的读书益处,正好给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会让那些学生再次坚定升学的信念,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因此,本文的教学真可谓给学生下了一场及时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质疑,在合作中交流。因此在阅读指导中,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品味文章精致语言的这个点上,通过学生整体感知合作解疑、选读品味从中概括出如何赏析文章语言这个知识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方法上,采用: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⑶ 点评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中,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⑵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课文美育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读书。
2、过程与方法:
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⑶ 练习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⑷ 评点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及时的评价,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
⑵ 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培根的资料
1、搜集有关读书名言警句和作者的情况。
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引入。谈话导入 1分钟
1、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呢?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谈读书》。
2、投影显示课题、作者。学生齐答 用名言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先由两个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作简单的介绍,然后教师再综合,并特别强调培根语言的特点。简介作者 2分钟
1、问:你对培根了解有多少呢?
2、投影显示有关培根的介绍。个别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读字词,纠正读音。
认读字词 2分钟
1、投影显示生字词。
2、投影显示字词的读音。先个别学生读再齐读。扫除生字词的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7分钟
1、投影显示问题:本文围绕读书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2、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点拨。
3、投影显示答案: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人小组讨论,互相质疑,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合作解疑 9
分钟
1、投影显示:在刚才的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先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
2、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概括。
分四人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培养学生发问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发现的快感。
学生自主对文中的语言进行选──读──品。(选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选读品味 13分钟
1、投影显示: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巡视并指导学生做好旁批。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评价。
1、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
2、在自己喜欢的语句旁做好批注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3、个别学生说出自主品味语言美的成果。
4、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分享并评价同学的成果。通过自赏析语言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
引导学生归纳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再指导学生可根据以上角度,分组继续赏析自己喜欢的语言。
知识巩固 5分钟
1、投影显示: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2、学生回答后概括并投影显示:
艺术风格。(遣词造句、句式、修辞等)
思想内涵。(给人启示、引起共鸣)
1、学生回答问题。
2、分四人小组组继续交流:每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原因说给其他三个同学听。
3、接力背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以坐火车的形式背出来。进一步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了技能技巧。布置作业: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
课外拓展 1分钟
投影显示: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作好记录 让学生再次品味本文的语言美中得到积累。
最新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篇六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谈读书的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谈读书的课件一
教学目标
一、把握文章内容,领会读书的要义。
二、理清作者论证的层次,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三、积累文中的精警名句。
教学形式
讨论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关于读书,高尔基向我们明示:“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刘向告诉我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前者说明读书对我们十分重要,后者我们可以知道读书要讲究方法。那么如何读书呢,下面我们从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谈读书》中去发掘。
二、学生自读
1.分组通读全文
2.画出文中精警名句,并作批注,说明选择的理由。
3.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1.读书的目的有哪些?从文中提取词语概括。
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目的:怡情 傅彩 长才
2.作者把读书的方法用哪四个字进行概括?为此作者列举了哪三种情形?
(1)指导学生阅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有知。”
(2)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形式概括。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方法:推敲细思
浅尝--只须读其部分、大体涉猎:快速阅读
吞食--全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咀嚼消化:品读
题材较次(价值不高):(请人代读)取其摘要
3.读书应采用怎样的步骤?
学生提取文中的词语概括,相互讨论,代表发言。
读书--讨论--作文
4.读书有哪些作用?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的?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从性格塑造和弥补精神缺陷两个方面。
四、写法小结,教师总结
1.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论证方法。
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探究,教师点示。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2.教师总结
读完培根的《谈读书》,我们了解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作者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观点分明、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谈读书的课件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
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