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时间:2017-04-09 09:12: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2006——2012年,下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了构建和谐XX,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制定《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如下:

一、“十五”时期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末,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00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0.9%,比2000年增长85.8%,平均递增13.2%。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可实现24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85.7%,比2000年增长31.9%,平均递增5.7%;二产业增加值可实现4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1.3%,比2000年增长186%,平均递增13.2%;三产业增加值可实现34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4.4%,比2000年增长61.9%,平均递增10.1%。“十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是: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预计,2005年末,农业总产值实现44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78.6%,比2000年增长23.2%,平均递增4.3%;粮食总产量达到53万吨,完成“十五”计划的96.4%,比2000年增长43.6%,平均递增7.5%;肉、蛋、奶及各类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造林面积达到30万亩,经济田达到23万亩。

农村人均收入实现4400元,完成“十五”计划的80%,比2000年增长30.8%,平均递增5.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5年末,具有一定规模的西红柿、黄瓜、韭菜、茄子、大葱、架芸豆、香瓜等农业生产基地达到10个;富民小区建设680个;各类专业村可达60个;各类农事企业可达300家;各类专业协会500个以上。

——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预计,2005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70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85%,比2000年增长73.6%,平均递增1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40.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365.5%,比2000年增长475.6%,平均递增41.9%。“十五”期间,新建工业企业65户,总投资49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96项,共投入改造资金13.2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27.6%。

工业生产向纵深发展,股份制合作企业发展到160户,吸纳股金1.3亿元。企业集团发展到4个。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工业产值已达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十五”期间,我县企业商标意识也不断加强。

其中,拥有省级注册商标权1个,即沈阳金龟减速机厂的“金龟”牌减速机;市级注册商标权5个,即“努尔哈赤”牌白酒、“泉诚”牌克达饲料、“燕京”牌白酒、“金山”牌淡水产品、“富达”牌稻米等。 “十五”期间,一批大项目落地, 并已初具形象。

沈阳德邦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沈阳九星集团、沈阳银丰铸造有限公司、辽冶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辽健石化厂、沈阳三木化工有限公司等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预计,2005年末,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可实现34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4.4%,比2000年增长61.9%,平均递增1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6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81.3%,比2000年增长30.7%,平均递增5.6%。

各类专业市场达到28处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十五”期间,全县村镇新建公共建筑4.78万平方米,生产建筑9.8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34.19万平方米;村镇住宅建设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4平方米, 比“九五”期末提高1.9平方米。

全县村镇自来水普及率65%;全县村镇实有道路面积1830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31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2.18平方米,全县建制镇、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十五”期间,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正式建成通过辽中,结束了辽中不通铁路的历史。

全县改造公路面积共33.6万平方米,比“九五”期间增加8.9万平方米,增长36%,投入资金达4500万元。2005年末,全县“三线”下地街路达11000延米,新安路灯1496盏;地下排水管道达45600延米;自来水管线达72700延米;新建的污水处理,日处理污水5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131万平方米,城乡电话达14.2万门;户均有线电视覆盖面达55%,“十五”期间,基本建设继续保持了发展势头,全县共完成公建项目120项,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住宅项目50项,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投资1.2亿元对沈盘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预计,“十五”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可达63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27.9%,比“九五”期间增长155.3%。其中:

1、公共和住宅建设投资9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5%;比“九五”期间增长15.4%;

2、技术改造投资16.4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33.3%;比“九五”期间增长720%;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220%;比“九五”期间增长300%;

4、新建工业企业投资1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240%;比“九五”期间增长400%;

5、农业基本建设投资9.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30%;比“九五”期间增长210%;

6、水利建设投资6.3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5%;比“九五”期间增长11%;

7、植树造林投资1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250%;比“九五”期间增长400%;

8、农村电网改造投资3.8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0%;比“九五”期间增长234%;

9、交通道路投资3.5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67%;比“九五”期间增长184%; ——财政收入增长,金融运行平衡。预计2005年末,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50%,比2000年增长63.8%,平均递增10.4%。

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可达到41亿元,比2000年增长53%,平均递增8.9%;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3.5亿元,比2000年增长21%,平均递增3.9%。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事业:“十五”期间,我县实施市级以上的重点科技目项12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新产品8项、国家级星火计划3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20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达60项。

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18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点52%,比“九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截止2005年,全县有中小学校168所,在校学生60859人,在职教职工5462人,学校占地面积349万平方米。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率先成为辽宁省基本扫除突破口,形成相互配套和谐发展的格局。

———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围绕发展抓龙头,围绕龙头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投入,围绕投入抓效益,盘活壮大旧企,创造新城,产业集聚,增强幅射,加强资源和要素整合,做深做特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做新做优第三产业,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 ———总体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原则: 一是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旗帜,坚持以项目为纲的原则; 二是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原则; 三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是坚持以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主要指标 按照以上辽中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布局、思路、、战略、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实现2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5年平均递增18.7%,5年平均增长27%。 第一产业增加值:2012年实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45.8%,5年平均递增7.8%,5年平均增长9.2%。

第二产业增加值:2012年实现140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5年平均递增27.2%,5年平均增长46.7%。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年实现61亿元,比2005年增长79.4%,5年平均递增12.4%,5年平均增长15.9%。

三次产业比例:2012年,由2005年的24:42:34 发展为15:59:26。 财政收入:2012年实现5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5年平均递增14.9%,5年平均增长46.7%。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实现80亿元,比2005年增长207%,5年平均递增25.2%,5

年平均增长41.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2年实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平均递增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实现10000元,比2005年增长49%,5年平均递增8%,5年平均增长9.9%。 农村人均收入:2012年实现8000元,比2005年增长77.8%,平均递增12.9%,年平均增长15.6%。

社会总人口:2012年实现54.3万人,比2005年增长1.5%,平均递增0.3%。

三、“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深做特第一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县第一产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把辽中建成沈阳的农副食品供应基地。

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开发西部,壮大中部,提升东部,以高科技农业园区为依托,实现高科技含量、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种植、养殖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引进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粮食、蔬菜、畜禽及水产品的转化和增值。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

加强防洪、灌溉、治涝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积极稳步地发展辽中林业经济。

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5亿4座排水站,已改造62座,其余42座排水站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改造。对5年一遇的排水站全部提高到10年一遇。

在“十一五”期间,对所有的排灌沟渠按标准进行清理。完成桥、涵、闸、站建设及改造2000座。

10、建设标准化林网。因地制宜地发展林果业,以龙头带动,发展速生商品林,培育一批林木产品深加工企业,树立一批营林大户,积极培育、引进苗木新品种,科学、合理地做好林木采伐更新。

“十一五”期间,每年计划完成造林2万亩,5年新增10万亩森林面积,计划到2012年森林总量达到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

1

1、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工作以辽西四个乡镇为重点。

实行区域开发、整体推进、项目带动、扶贫到户。抓好三个扶贫龙头企业,实现村村通标准柏油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然村用上自来水,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人3500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以上的人口控制在2万人以下。

(二)做强做大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建设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和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高举工业立县旗帜,牢固树立以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全面实施结构调整,科技振兴、外向牵动,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做好产业集群引进和发展,承接项目转移,拓展工业园区,打造园区“航母”,实现辽中经济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辽中工业城。 到2012年,全县第二产业产值实现530亿元,比2005年增长 172%,5年平均递增22%,5年平均增长34.4%。

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94.1%,5年平均增长38.8%。工业增加值实现135亿元,年平均递增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年平均递增5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5亿元;年平均递增41.3%。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外贸出*货值和出口创汇额要以每年递增2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出*货值要达到9亿元,出口创汇额预期达到2750万美元,到2012年利用外资额达到1亿美元。

实现上述任务,第二产业发展重点:

1、工业

(1)搞好“一城五园”建设。“一城五园”即:辽中工业城;新民屯不锈钢工业园、杨士岗泵钢铁加工工业园、长滩精细精细化工园、茨榆坨物流商贸园、辽中镇有色金属铸造园。

具体内容是: ①辽中工业新城 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辽中工业城东至于洪区界,南过细河到杨黄公路,北至京沈高速公路,向西到油田路沿沈盘公路至四王线,规划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以新民屯镇、长滩镇、四方台镇为载体,实行优先发展,分布实施。

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三期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把辽中工业新城建设以工业为主导,集居住、科技、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城区。

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冶金园、机加园。规划用地空间结构为多中心组团结构。

自东向西划分为7个组团,沿产业大道依次为物流中心组团(8平方公里)、冶金产业园组团、(38.5平方公里)行政办公(2平方公里)及研发组团、(2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园组团、(6.5平方公里)电子产业园组团(10平方公里)和两个居住组团(19平方公里)。并形成南北两个生态景观带,即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带和细河生态景观带。

各组团通过贯通辽中工业新城东西的产业大道公交走廊来维系其整体基础设施与入驻企业情况;西山工业园电力充足,通讯快捷,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现已入驻服装、建材、木制品、化工、铸造等企业41家。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有沈阳佳源野生葡萄饮品有限公司,为辽宁省现代农业园区。

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茨榆坨镇工业园区商贸园功能分区———西山现代工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现代商住区、物流组团、金融综合服务区。 产业定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为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工业带提供工业原料和产品支持,工业原料物流——钢铁、化工产业原料集散;产品物流——工业带内产品出港贸易集散;商贸物流——综合性商品集散,辐射东北地区。

发展目标:到2007年,引进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0家、15家,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到2012年引进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0家、30家,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2015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50亿元。 ⑤辽中镇有色金属铸造加工园 辽中镇有色色铸造加工园,距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出口处2公里,沈盘公路65至68公里两侧。

距沈阳市区68公里,距辽中镇2公里。 规划面积;园区规划总面积5.8平方公里,拟整体开发,分期招商,按高标准高质量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园区内基础设施与入驻企业情况: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包括管理服务办公楼、员工生活区及休闲娱乐场所等,水电道路通讯设备完善,拥有变电站、停车场、垃圾转运站等市政公共设施,同时提供小区配套服务,现代办公,现代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工业园西半部已有30多家各类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已形成一定规模。

工业园东部为新的招商区域。沈阳银丰铸造有限公司

二、三期建设,加快沈阳九星线缆集团建设,启动

二、三期建设。 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功能分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热电,大型机加工组团、物流组团、重化组团、居住组团、科技研发用地。

产业定位———以生产加工为主,以其相关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辅,综合商贸、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级生产服务中心,重点引进高新技术生产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2012年园区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

2015年园区总产值实现150亿元。

(2)组建白酒、稻米集团、搞好热电厂建设 以生产“十里香”、“辽天”、“燕京”白酒酿造企业及其他酒厂为载体组建白酒集团,实行“三统一分”,即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分散经营,使我县基酒升级、创造品牌。加快组建稻米集团步伐,尽快建成东北大米集散中心。

到2012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2.3亿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3.4亿元。

建设2×12MW热电厂1座,到2012年入住企业达到80户,产值实现70亿元。

(3)以“一城五园”为依托,搞好南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建设 辽南地区以汽车部件、矿山设备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户,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1亿元。 河西地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优先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利润1亿元,税金0.8亿元。

2、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整治工程质量和提高信誉为中心,以开拓外埠市场为根本出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 “期末,实现商品市场营业面积增加10万平方米商品市场交易额以 20%的速度递增,达到45亿元(超亿元的8处)。

商品外销量达到35%以上。 基本形成业态领先、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重点建设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便民超市、便民店等新型业态,使其成为城市形象和亮点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新型业态销售额达到20%以上。 基本形成储运专业化、流通标准化、管理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资源等现代科技、整合与改造传统产业,构架以第三方特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专业配送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商业物流配送体系。 实现上述任务,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按照城市建设现代化商业街、乡、镇建设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等产地型专业批发市场的思路、规划实施“13126”工程,即建设13个专业批发市场、12条商业街、6个中心镇示范商业街,发展新型业态,形成以生活服务网络为主,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辅,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物流配送为依托的现代商业格局,形成一批交易方式灵活、服务功能完备,具备相当规模的市场。

1、结合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规划建设13个专业批发市场。 优先重点建设茨榆坨镇物流商贸中心。

在茨榆坨高速公路出口,规划3平方公里,建设以建材、农产品加工、化工、服装等为主的物流基地。新建粮食批发市场、白酒交易市场、花卉交易市场,改造、扩建冷子卜渔业批发市场,新东村、大兰坨村蔬菜批发市场和妈妈街、腰截子村肉牛交易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水平。

2、打造群体经营业态,培育发展12条商业街。 按照自然形成、政策引导、规模发展,调整业态结构,扩大专业经营容量的要求,规划建设12条商业街。

(1)通讯商品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南段(南二路至南环路),汇集名牌优势,形成高、中、低兼备,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2)日用百货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中段,(南二路至北二路),以商业大厦、三元大厦、服装城为依托,汇集知名品牌专业日用百货一条街。

(3)生产资料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北段,(北一路至北环路),重点发展塑料、架材专业产品。

(4)装饰材料一条街。布局在(南二路至南环路),重点经营各种瓷砖、板材等装饰材料。

(5)五金电料一条街。布局在(政府路至南一路),重点发展五金、电料、油漆等商品。

(6)化装品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至中心街),重点发展名、优、新、特化装产品。

(7)副食一条街。布局在(中心街至东环街)

(8)灯具、标准件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至东环街)。

(9)汽车、拖拉机配件一条街。布局在(东环街至蒲河坝)。

(10)农药、化肥一条街。布局在(蒲河坝至东出口)。

(11)摩托车、农用车一条街。布局在(商业街至中心街)。

(12)花卉一条街。布局在(北一路至北环路)。

3、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6个中心镇示范商业街。 小城镇示范街建设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消费习惯进行规划建设,小城镇示范街要以一个中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主体,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餐饮、服务店、日用百货、副食商店,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005年至2008年重点规划建设茨榆坨,于家房、朱家房、满都户、冷子堡、刘二堡等6个中心示范商业街,结合实际制定示范商业街发展规划。

4、加快辽中旅游业发展。 做好旅游线路规划。运用市场机制,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