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不是倒退(推荐3篇)

时间:2012-01-09 08:50: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不是倒退 篇一

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从必修转为选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认为大学生应该通过必修语文课程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然而,我认为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不是倒退,而是对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和提升。

首先,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领域,将语文课程设置为选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可以选择选修文学理论、文学欣赏或文学创作等课程,深入研究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对于语言学研究者来说,他们可以选择选修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语言教育等课程,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选修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和学习语文相关领域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其次,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对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选修文学创作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选修语言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传统的必修语文课程主要注重语言和文学的学习,而选修课程则可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和知识。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选修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等课程,了解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学生可以选择选修媒体与传播、网络与社交媒体等课程,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中语言和传媒的发展和影响。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视野,了解和认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不是倒退,而是对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和提升。选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大学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非倒退,而是大学教育的一种进步和提升。

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不是倒退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语文课程从必修转为选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认为大学生应该通过必修语文课程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然而,我认为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不是倒退,而是对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和提升。

首先,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的必修语文课程中,学生往往被迫学习教材中的固定内容,缺乏选择和自主性。而选修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选修文学创作、影视文化、语言教育等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深入研究和学习。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必修语文课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语言和文学知识,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而选修课程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选修文学创作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选修语言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语文选修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传统的必修语文课程主要注重语言和文学的学习,而选修课程则可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和知识。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选修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等课程,了解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学生可以选择选修媒体与传播、网络与社交媒体等课程,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中语言和传媒的发展和影响。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了解和认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不是倒退,而是对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和提升。选修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大学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并非倒退,而是大学教育的一种进步和提升。

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不是倒退 篇三

中国人民大学把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经,觉得英语都还是必修课,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怎么就成了选修课?说难听点,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从必修到选修,大学语文教育退步了?

我们对于语文的敏感,是骨子里带的。每年的高考作文,是全民话题;高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长乐不可支,潜意识里觉得语文比英语好考多了。语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别的没怎么显现出来,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大的回应,汉语虽退出该校的必修课,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人大将单一的汉语教学,分解成了五大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原著原典选读、公共艺术

教育、包括文学、国学在内的全校课程开放,以及技能强化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人大要求,在这五类课程所开设的门数中,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他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这哪里是怠慢语文教学?明明是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个领域吃透。几年大学,能了解汉语魅力,能把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经足够。人大把汉语课程分门别类,表面看是把对大一统的单一课程进行“肢解”,实际上为学生深造汉语,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比如某学生喜欢写作,那么该生完全可以以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来选择写作周边的课程,至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丢到一边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发挥特别耀眼的作用了。大学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对课程进行修改,早已是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通常做法。几年前,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也没听见强烈反对的声音,这次人大的动作激起反响,还是和人大属国字头院校有一定关系,激起了社会意识形态中固化、保守观念的波澜。

把大学语文教学比喻为“高四语文”并没什么不对。应对一般的工作和生活应用,高中语文水平就已经足够,如果大学语文只是高中语文的复习,真没多大意义。相反,对汉语课程进行细化,更容易培养出小领域内的语文专家,对濒临消失的古汉语进行抢救,让现代汉语迸发更大的活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成为选修课后,有的学生一门课程也不学又有多大关系?“语数英全面发展”的口号不应该继续再喊下去,培养“全才”的说法更是值得商榷,别把一门学科的改革上升到“文化沦丧”高度,让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与生活之间,她才会保持魅力,不会老化。

大学语文从必修到选修不是倒退(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