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农谚 篇一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阳光逐渐减弱,气温开始逐渐降低,露水也开始变冷。寒露的到来标志着秋季进入了后期,农谚中也有不少关于寒露的谚语,记录了农民对于这个节气的观察和体验。
1. "寒露疏林,冬至透墙":这句谚语表达了寒露时节树木枝叶稀疏的现象。随着气温的降低,树木逐渐凋零,叶子开始脱落,树枝看起来变得稀疏。而冬至时节,阳光逐渐增长,温度回升,人们会感觉到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透入室内,这是冬天即将来临的预兆。
2. "寒露鸿雁,冬来寒":这句谚语指的是寒露时节,候鸟开始南迁,特别是鸿雁。寒露时节的鸿雁南飞是农民们观察到的现象,也是天气变冷的一个重要标志。鸿雁南飞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气温将继续下降,农民们需要开始做好冬季的准备工作。
3. "寒露霜降,雁来燕归":这句谚语描述了寒露时节的天气变化。随着寒露的到来,露水逐渐变冷,形成霜冻。而随着霜降,天气越发寒冷,候鸟开始迁徙,燕子也开始飞回南方。这一现象预示着冬季即将到来,农民们也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寒露的农谚 篇二
寒露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民们重要的观测指标之一。在寒露时节,农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需要收割庄稼,为接下来的冬季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与寒露相关的农谚,记录了农民们在这个时节的农事活动和生活体验。
1. "寒露收稻,吃饱睡好":这句谚语意味着寒露时节正是稻谷收割的时候。寒露时节的稻谷已经成熟,农民们需要及时收割,确保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只有在丰收后,农民们才能吃饱、睡好,度过冬季。
2. "寒露捉鱼,采菊酿酒":这句谚语描述了寒露时节的农民生活。在寒露时节,水中的鱼群开始活动频繁,农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去捕鱼,增加食物的供给。同时,采摘菊花也是寒露时节的常见活动,人们用采摘的菊花酿造酒,以庆祝丰收和秋季的到来。
3. "寒露打柴,备足冬炭":这句谚语指的是寒露时节的柴火储备工作。寒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农民们需要准备充足的柴火,以备冬季取暖和烹饪使用。农民们会在这个时节采集柴火,并将其储存起来,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寒露是秋季的过渡节气,农民们会根据寒露的到来做好相应的农事准备。这些与寒露相关的农谚,不仅仅描述了农民们的观察和体验,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农民们的生活和农田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寒露的农谚 篇三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菊花开,麦出来。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麦子难得倒针雨。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麦浇苗,谷浇穗。
豆见豆,九十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
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
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
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
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
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
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
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
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
光收不管,来年减产。
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骡马驴,加夜草,劲头足,干活好。
晚上不加料,白天懒拉套。
晚上加了料,白天蹦又跳。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