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同走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实用3篇】

时间:2017-06-04 03:32: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们一同走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篇一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青年英模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奉献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我们的楷模,激励和引领着更多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个青年英模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示。他叫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太空英雄。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在太空中,杨利伟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各项实验和任务。他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人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梦想。

除了杨利伟,还有许多其他的青年英模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比如,刘翔是中国田径界的传奇人物,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金牌,成为了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奥运冠军。他的成功不仅仅代表了个人的荣耀,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刘翔的努力和坚持,鼓舞了无数的青年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除了体育界,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青年英模。比如,李宁是中国体操队的传奇人物,他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三枚金牌,成为了中国体操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李宁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体操队的荣耀。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青年英模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潜力。他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青年英模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春的力量和价值。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过这段青年英模的纪事,为他们点赞,为他们鼓掌。

我们一同走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奉献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我们的楷模,激励和引领着更多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个青年英模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示。他叫雷锋,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也是全国人民的好兄弟。雷锋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楷模。他在生前做了很多好事,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激励着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雷锋,还有许多其他的青年英模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比如,王志文是中国矿工界的英雄人物,他在2005年的“11·28”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为了救出被困矿工,不顾自己的安危,奋不顾身地冲进矿井。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了中国矿工的楷模。

除了矿工界,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青年英模。比如,杨利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英雄人物,他在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勇气和智慧,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青年英模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潜力。他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青年英模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春的力量和价值。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过这段青年英模的纪事,为他们点赞,为他们鼓掌。

我们一同走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篇三

5月,满眼是锦簇的花海,到处激扬着青春的旋律。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了保护集体羊群不惜牺牲自己双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李春燕;从“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青年楷模。

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们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奔赴荒原,艰苦创业,唱响了建设新中国的雄劲战歌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突出代表。

杨华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人。1949年家乡解放时才17岁,因为父亲是村里的土改小组组长,所以他每天也跟着父亲跑前跑后,并且成为乡里最年轻的土改积极分子。

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早有此愿的杨华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表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愿意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月5日,杨华和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一起商谈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有关事宜,表明了自愿去边疆垦荒的心愿。8月9日,他们5名发起人向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现已75岁高龄的杨华至今仍记得申请书的内容:“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8月30日,杨华接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大旗,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奔赴辽阔荒凉的“北大荒”。

10天后,在黑龙江萝北的荒原上,60名垦荒队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经过一年的奋斗,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陈家楼

就在杨华带领垦荒队员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的时候,上海一位名叫陈家楼的青年也坐不住了。这位街道工作积极分子曾经和十几名热血青年联名给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写信,要求到边疆开荒,建设共青城,当时他只有21岁。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要让15亿亩荒地醒过来。我们仔仔细细想过了,我们不能坐在家里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去边疆开荒,1万人开到边疆去垦荒,几年以后就是一座新城!”

陈家楼的倡议得到了广大上海青年的热烈响应,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万余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垦荒队。1955年10月,作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副队长的陈家楼,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手中接过绣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锦旗,率队开赴江西省德安县垦荒。不久,又有上海知青陆续到江西垦荒。据统计,1955年上海知青志愿去江西垦荒的有848人。

沉睡千年的荒地惊醒了。烈火烧荒的燃爆声,劳动号子的呼喊声,垦荒队员追逐跳越的欢歌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凭着对祖国的赤诚,凭着对垦荒事业的真情,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志气,垦荒队员当年就开出300余亩荒地。

和杨华、陈家楼一样,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青年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激动,为自己开创的光荣事业而骄傲。

侯隽

有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侯隽”不仅仅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坐标。作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她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号召,舍弃繁华舒适的城市生活,意气风发地投入农村建设。

1962年,侯隽以门门满分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良乡中学。这一年,就在她全力以赴准备报考大学时,国家号召削减城市人口,支援农业第一线。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侯隽毅然决定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窦家桥村安家落户。在农村,她一干就是18年。这期间,侯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推行科学种田,被当地百姓称作“特别的姑娘”。

在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回乡知青典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投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据统计,1962年,全国农村已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回乡知青3000万人。

“是时代的召唤和需要影响了我们大家。”侯隽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英姿飒爽的时代弄潮儿。“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1978年,中国大地上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青年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以特有的激情和活力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无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的青年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投身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20世纪70年代末青年最爱看的文章,陈景润成为青年最敬佩的人。1977年年底中国恢复高考,上大学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最高理想。

杨乐

著名数学家杨乐回忆起年轻时做研究的经历仍然感慨不已:“我有这样的经历,一进入科研的攻坚阶段,就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满脑子都在想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一想就是一整天,往往会持续三四个星期。这必须集中精力,不能有丝毫干扰。”

正是靠着这种“食而不知其味”的精神,杨乐与张广厚合作最先发现了整函数与亚纯函数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并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

杨乐表示:“我国科技界需要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我们希望有年轻人超越自己。我们殷切希望年轻的学术带头人的学识和水平不断提高,以缩短与世界的差距,甚至与世界水平持平或者超越世界水平。过去中国出过这样的人物,今后也一定能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有远大的胸怀,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宏图之中。”

1979年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全国青年中开展了历时多年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青年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和着祖国前进的脉搏开始了新的长征。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展览馆大厅,在这个曾经诞生过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的地方,共青团北京市委召开了一次命名表彰大会。这次会议将“北京市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授给了北京六建公司隋世忠抹灰工青年突击队。

这支成立刚刚两年的青年突击队是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他们在连续两年多的时间里,创出平均月效率160%和质量全优的好成绩。1981年3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我为祖国振兴做了什么———隋世忠青年突击队给人们的启示》。从此,青年突击队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光荣称号。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巨变的年代,青年以其特有的开拓创新精神,成为社会巨变的有力推动者。

孙晋芳

1981年,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七战七捷,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后来又取得了“五连冠”的骄人战绩,“人生能有几回搏”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口号。

当年的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现在已经是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她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想过名和利,心中只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光。”

张海迪

20世纪80年代的神州大地上,还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深深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

新人!”

张海迪以顽强意志与病魔斗争,自学成才,成为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自强不息、追求人生价值的典范。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现在的张海迪依然繁忙,一个多月前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她,不久就要应邀去德国巴伐利亚访问和工作一年。这些天,张海迪又重新拿起了放弃多年的德语课本,一课课地学习。翻开那些被磨损的书,张海迪的思绪又不禁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那些自学外语的日子里。“那时候学习德语,我只是出于热情,我就是喜欢学习,至于学了德语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多学习一些知识总会有益。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曾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我每天有时间就学习,从不让自己虚度时光,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力量和快乐,也学会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伟大的时代呼唤英才,宏伟的事业造就英才。面向新世纪的一代青年的追求更加清晰: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伟大的时代,美好的前程。当代青年生逢其时。

秦文贵

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荒原,在平均海拔逾3000米的青海油田,艰苦创业17载,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2年,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值得,非常值得!”对于年轻时作出的这个选择,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市场管理部副主任的秦文贵,至今初衷不改,“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信念。

李登海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重要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另一个就是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造者。

30多年来,李登海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他在杂交玉米方面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尊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

这30多年当中,李登海从来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更谈不上八小时工作制。拼命工作,抓紧时间搞科研,是他的生活写照。“将来我要成立李登海农业科研基金,支持农村有志青年,去干一份对国家更有益的事业。”

印春荣

在云南4060公里的国境线上,驻守着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广大官兵。由于毗邻世界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边防卫士们除出色完成边防执勤任务之外,还要与毒魔展开殊死搏斗。该总队保山边防支队副参谋长印春荣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印春荣参加工作20多年来,经历了太多生与死的战斗考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在缉毒战线上屡建奇功。他多次只身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端毒窝、打毒枭、斩毒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印春荣参与侦办和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894起,其中特大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0多名,缴获毒品2403千克、毒资1950多万元、运毒车148辆。禁毒专家评价说,这个成绩在中国乃至亚洲缉毒工作中都极为罕见。

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面,战友们无不为他捏一把汗。印春荣却说:“当时没想别的,只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李春燕

刚刚走进而立之年的李春燕,现在仍然记挂着农民兄弟的看病问题。这位贵州省从江县大塘村的乡村医生,被人们称为“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后来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在自己的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成为苗寨2500多名村民中第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

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现在大塘村以及附近的美德村、宰略村都建起了卫生站,可李春燕并不满足:“我还希望我们雍里乡13个村子,村村都建起卫生站,还有我们从江县,我们贵州省……”。

伟大的时代,赋予了这一代青年更多实现青春梦想的机遇,而机遇从来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邱继宝从一个“补鞋匠”成长为走向世界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带领“飞跃”从300元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资产达10亿元的大型民营跨国企业集团,产品打入100多个国家;打造“中国芯”的创新英雄胡伟武,带领“龙芯”研制组研制出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袁家军组织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并先后指挥“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最终成长为“神舟六号”的主要负责人;陈明钰进城务工,在打工期间自学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创办了“小陈打工法律咨询热线”,专为进城务工青年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免费提供法律文书写作和诉讼……

时代在变,青年英模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变。举目神州,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正在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正在唱响新时代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

我们一同走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