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一
共同体意识是指一个群体内部成员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共同特征。在当今社会,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元化、庞大的民族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只有在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团结力量。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团结与和谐的基础。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消除误解与偏见,增进友谊与互信,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
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只有在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包括儒家思想、孝道文化、尊师重道等等,让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实现民族的凝聚与团结,促进民族的和谐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二
在当今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而共同体意识则是一个群体内部成员的共同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些共同点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团结力量。这种团结力量将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团结与和谐的基础。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消除误解与偏见,增进友谊与互信,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这种民族团结与和谐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再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只有在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包括儒家思想、孝道文化、尊师重道等等,让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实现民族的凝聚与团结,促进民族的和谐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四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55个民族人口流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和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五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阵阵的轰鸣声中一栋栋房屋高楼在转眼之间都崩塌。许多的人都在顷刻之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是团结让汶川站了起来,各大厂家纷纷捐出水和食物,许多明星和慈善家都捐出资金。为汶川人民建设医院、学校和家园就这样又让汶川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云南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地里的庄稼完全绝收,甚至于很多地方就连人们正常饮水都出现了问题。当地的人们不论老少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不惜艰难跋山涉水到有水源的地方背水、挑水、驮水回家。这一情况后来被记者叔叔阿姨报道出来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水,以解决灾区人民生存问题。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这样靠大家和灾区人民的自救方式,旱灾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灾区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这么多的见证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向他伸出援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00字 篇六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