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一
标题: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文章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和目标。接着,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和森林等,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最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最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其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明. 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4): 871-876.
[2] 刘红, 李磊.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 42(9): 87-92.
[3] 王鑫, 张伟.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 36(2): 33-38.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
;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3、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
[2]李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5):145-148.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