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论【优质3篇】

时间:2017-06-06 09:29: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信仰论 篇一

信仰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追求,是对于超越自身的存在和力量的一种承认和依赖。人们对于信仰的追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于某种宗教的坚守,也可以是对于科学的信任,甚至可以是对于人类自身的信念。无论信仰的对象是什么,信仰都起着引导和支撑的作用,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当人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信仰可以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信仰使人们相信,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和引导着他们。例如,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任,相信神灵会保佑和引导他们。这种信仰能够让人们在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不轻易放弃。

信仰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宁和幸福感。有人说,信仰是人心的归宿,是人们寻找内心平静和满足感的源泉。人们对于超越自身的事物的追求,使得他们能够超越自身的欲望和追求,寻找到更深层次的满足和意义。例如,对于某种宗教的信仰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神圣和庄严,这种感受可以让人们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然而,信仰也有其局限性和问题。一方面,信仰的盲从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造成错误和偏见。例如,某些极端宗教信仰可能会导致恐怖主义的产生,因为信徒盲目地相信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而不愿接受其他观点。另一方面,信仰的过度依赖也可能使人们失去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变得软弱和依赖他人。这种依赖性会影响人们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从而造成个体和社会的不健康。

综上所述,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给予人们信心和力量,让人们能够坚持和奋斗;它可以带来安宁和幸福感,让人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然而,信仰也有其局限性和问题,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和平衡。对于信仰的追求,应当是一个积极而健康的过程,既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也要保持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不盲从、不依赖,而是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信仰。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的表达,更是一种人类灵魂的追求和寄托。

信仰论 篇二

信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个体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仰不仅是对于超越自身的存在和力量的追求,更是人们对于生命和意义的思考和回应。通过信仰,人们能够找到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同和定位,从而引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经常会面临挫折和困难,这时信仰可以成为他们坚持和努力的动力。信仰给予人们对于未来的期许和希望,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会得到回报。例如,有人将信仰寄托于科学,相信科学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这种信念可以激励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又例如,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任,相信神灵会指引和保佑他们,这种信念可以让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

信仰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归属感和社会联系。信仰往往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的集合,它可以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例如,宗教信仰可以将信徒聚集在一起,形成宗教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活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又例如,某些团体可能会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来实现这些目标。这种共同的信仰和目标可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信仰也可能带来分歧和冲突。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这可能导致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例如,宗教信仰的差异常常导致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发生,因为不同信仰之间往往存在着争夺信仰优势和控制权的竞争。另一方面,信仰也可能导致对于科学和理性的怀疑和排斥,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给予人们勇气和动力,让人们能够坚持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它可以带来归属感和社会联系,让人们能够找到共同体和支持;然而,信仰也可能带来分歧和冲突,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于信仰的追求,应当是一个积极和平衡的过程,既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也要保持对于科学和理性的信任,通过对话和交流,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仰不仅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社会共识的建立和维护。

信仰论 篇三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世之所知也。足非利也,体非强也,然终得以成行,致无量德功,何也?曰:心有所向而不止也。

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而医疾;又有禹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人可敬,其事可彰,其绩不灭,其名不朽,但凭信仰二字矣。是故信仰之所存,心之所向,恒之所持,则行之所成,而道之所立也。

神农之人,所忧者唯民也,所奉者唯心也。心有所向,犹矢之有的也;然的有所异同,则矢之偏差者甚矣。其于人也亦如是,谋之以邪者,其意不端,的不正也,故为人所厌弃:求而为公者,其性自善,心自中矣,因受人之崇扬。

左相伊尹,司马霍光,此二人权臣也,

逐太甲,迎宣帝,势如日中之阳,而未见其篡权夺势,为己谋私,中有所持也;刺史董卓,将军王敦,国势危急之时,因举不义之兵,行罪恶之事,以图权谋势,至于倒行逆施,人心相背,终败矣。

观夫伊、霍之伦,所操者忠也,所忠者民也。保社稷,福苍生,大忠也,固信仰之所持,何惧废立之谤哉?是故名传千古而不朽也。然董、王之徒,所尚者乃权也,所欲者乃利也,固不知信仰者何物,而根基不稳,终名似地裂,势如山崩,徒留恶名遗臭后世。

或曰:“否。‘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其信仰耶?其非耶?孰可辨之?”然也。凡信仰,必行于事,履于实也,以恒贯之,终当蒙见察矣。故唯时之流逝,其心益昭,其意愈彰,方知内中信仰与否。所谓“日久见人心”,此“心”解作“信仰”何如?

阳城陈涉,将谪戍之众仅数百,率疲敝之卒未盈千,而抗于百万秦师,以为信仰之存于心也,殊不知乃五十步笑百步耳。涉之王也,私伴势生,志随时灭,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终声死御者之手,为天下所不取,此非士之所为也。士者,必存信仰于心。由是观之,携远志者,不随以废也,故人就信仰则行不已也。为之行不已者,如不腐流水,行而毋失其心:似疾驰奔马,动则势不可挡。

苏子卿使匈奴而困北海,文文山抗蒙元而囚大都,虽身陷人手,然忠存己心,不以物变节,以境易志,盖信仰之所持也。“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仲升投笔从戎,血气方刚,入虎穴,扬威名,功成异域之绩;文渊志存疆场,老当益壮,平陇西,定交趾,马革裹尸而还。胸存大志,生则不止;心有豪意,死而后已。

苏、文二子,内中所执,不可动摇,身行命赴,终毋失其心。或以为愚,非也,坚守之道,大智也。信仰之存于心,无故加之而不乱,未尝自失,其非如流水耶?班、马双士,志发自内,行效于外,肝明胆映,至得偿所愿。或谓之莽,谬哉,征讨之举,大勇也。信仰之行于身,乱世临之而不惧,奋勇向前,其非如奔马耶?故信仰者,中流之柱,策马之鞭也,无之而不能成事,存之则终有所得矣。

心不以境迁,志不随时移;行而弗怠,动辄未止。此信仰所效之道也。太史公者,虽遭横祸,然忍辱负重,终成不朽之作。其志非常人所及也,其功亦非常人所及也;非常之志成非常之功,故信仰之行效于事,唯持以恒者可矣。

信仰,人之支点也,唯存之于心,效之于行,向之而不移,持之而不止,方可立人而成道也。

信仰论【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