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也是大世界 篇一
山里也是大世界
山里也是大世界,这是我多年来在山区生活的感悟。很多人认为山区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然而,我却发现山里的人们同样能够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和丰富的资源。
首先,山里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宝贵的。相对于城市的污染和嘈杂,山里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我所在的山区有着美丽的山峦、绿树和清澈的溪流,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在山里,大自然是人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山里的人们生活简单但幸福。尽管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山区的人们却过着有爱和幸福的生活。他们不为物质所困扰,而是注重家庭的和睦和传统的价值观。在山里,我看到了很多幸福的家庭,他们虽然生活简单,但却用爱和关心构筑起了温暖的小家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纯真和简单的生活方式让我深深地感动和羡慕。
最后,山里也有着丰富的资源。虽然山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但这并不妨碍山里人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山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山里的人们从事农耕和养殖,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还能够出售农产品换取收入。此外,山区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山里的人们聪明勤劳,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造了自己的财富。
综上所述,山里也是大世界。尽管山区缺乏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但山区的人们却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幸福的生活。山区的资源丰富,人们凭借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自己的财富。我深深地爱上了山里的生活,山里的人们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来源。山里也是大世界,它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山里也是大世界 篇二
山里也是大世界
山里也是大世界,这是我多年来在山区旅行的感悟。随着城市生活的繁忙和压力的增加,我渴望找到一个远离喧嚣和拥挤的地方,于是我选择了山区作为我的旅行目的地。然而,我在山里的旅行中发现,山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景。
首先,山里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山区的人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文化习俗。我曾去过一个古老的山村,那里的村民们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手工艺和传统的节日活动。他们制作精美的竹编工艺品,织造精美的布料,并通过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在山里的节日活动中,我看到了他们独特的舞蹈和音乐表演,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友好。山里的文化丰富多样,它是山区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其次,山里的风景是令人惊叹的。山区的地貌多样,有着壮丽的山峦、险峻的峡谷和瀑布、湖泊等美景。我曾爬上一座高山,俯瞰着整个山区的壮丽景色。山峰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在山里的湖泊边,我看到了清澈的湖水和蓝天白云的倒影,仿佛置身于天堂。这些山里的风景让我感到无比的宁静和美好,也让我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山里的人们待人友好和热情。尽管他们生活在山区,与外界隔绝,但他们对于陌生人的热情和友好却是非常难得的。我曾在一个山村里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热情地邀请我进入她的家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在她家的餐桌上,我品尝到了传统的山里美食,感受到了山里人们的热情和好客。山里的人们待人真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传递着友善和和平的力量。
综上所述,山里也是大世界。山里的文化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山里的风景壮丽美丽,让人心旷神怡。山里的人们友好热情,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和平与友善。我深深地爱上了山里的世界,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山里也是大世界,它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山里也是大世界 篇三
张化傑/文
这个时节白天的阳光越来越难得,这几天一直都是晴天,午后的阳光非常明媚温暖,窗外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虽然已经进入秋天,但是陕南的秋天来的迟也不够明显,除了山林中极少的树木开始变黄外,其余的书依旧还是绿色的,这些一部分逐渐变黄的树木倒使得陕南秋日的大山有了一种五彩斑斓的美丽。
我本身就是在陕南的大山里面长大的,一直到小学毕业十三岁那年秋天才离开乡村到小县城,其实县城依旧还是在大山沟里,县城四周的大山比我故乡周围的大山还要高。我在镇安县城念了六年中学,那六年里把周围的山也登了一部分,尤其是最高的南门坡直到我高三毕业前夕还趁着周末爬上去。那时候我在南门坡上砍柴,早上清早爬上去快速把柴装满一个大口袋,十点左右太阳出来了就仰卧在半山坡上晒太阳,我在家里从来不写作业,在坡上干活享受自己的美好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现在没有人用柴做饭了,每次回家后独自一人上到日几山上望着对面的南门坡还是想再上去看看,可一直没有再去过。中学时候的体力劳动很频繁,还好孔子也说自己“少也贱,多能从鄙事”。南门坡太高,看上去像个椎体,上面一直有人家,我曾经在下山的时候遇见一个提着一个小塑料袋的老婆婆,她面带微笑步履矫健沿着羊肠小道往上走,我想她家应该就是南门坡上那些可以看见的白色房子吧。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爬到了山顶,南门坡永远给人一种仰之弥高,高不可攀的感觉。
我念中学的那几年总是想早点离开家到外面生活,尤其是学了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那首诗后这种离家的愿望更加强烈。可是我得念完高中才有机会离开群山环抱的小县城,我第一次离开家是在高中毕业以后,那年我十九岁。可是我并没有离开陕南的群山,记得刚到学校的那个月,我望着周围破破烂烂的校园后非常绝望,没想到后来竟然逐渐认同了这里。那时候辅导员也经常到班上劝我们“既来之则安之。”我后来自学了《古汉语》以后发现了这句话其实前面还有故事,断章取义的运用未必准确。
我第一次离开陕南的大山见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在大三那年寒假。我准备去西安打工,当火车走完所有的隧道突然驶入关中平原时我顿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与震撼,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果把我放在平原上我可定要迷路。火车离开秦岭隧道到真正进入西安市区还要走将近一个小时左右。到目前为止我把那个40路和游7路车坐了无数次,西安很大,除了大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在乐游原可以见到一点坡,诗人李商隐当年“驱车登古原”在现在看来实在用不着那么费力。
在外面漂泊了三年又回归陕南山区,这里和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区别。
周末我基本上在房间里呆了两天,今天下午五点突然发现太阳即将落山,太阳的余晖照耀勾勒出远山的舒缓的轮廓看上去还不错,我决定到山上走走。
我沿着一条土路一直往山上走,走到半山腰才有一个人骑摩托车下来,路边有个新坟旁边还有不少垃圾。站在公路上我望见了山下河边的居民区的全貌,沿河而居是人类共有的特点。趁着还有一个小时天黑我一直往上走,山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欣喜感,原来山上住的人家还不少,只是有些分散,家家都是两三层的白色楼房,有些人家的房屋下面打着水泥柱子,这也是因地制宜。路过一处人家门前的猪圈、鸡圈,望着空旷,宁静的山野,听着山里的虫鸣,我想起了唐代的那些诗人,他们几乎把人世间的风物与情感都写完了,连李白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无奈感,趁着天黑之前我迅速从山上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