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的传说【实用3篇】

时间:2019-03-02 01:39: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戒尺”的传说 篇一

古老的“戒尺”传说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教育家。他是村里唯一的老师,教导着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李老师非常严格,对学生要求极高,经常用一把古老的木制尺子敲打学生的手掌,以期能够让他们记住教训,提高学习成绩。

传说中,这把尺子具有神奇的力量。据说,只要被这把尺子敲打过的学生,将来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村里的顶梁柱。这个传说渐渐传到了村里的每个家庭,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被李老师敲打,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然而,这个传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家长认为,敲打学生是一种残酷的行为,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这种对待。而另一些家长则坚信这个传说,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好的教育。

李老师也意识到了这种争议,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明白,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暖和谐的力量,而不是残酷和恐惧。于是,他决定摒弃“戒尺”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李老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不再使用尺子敲打学生,而是用鼓励和赞扬来激励他们。学生们也渐渐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小村庄的教育方式也因此而改变。李老师的经验得到了其他教师的认可,他们也开始借鉴他的教学方法。逐渐地,这个小村庄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戒尺”的传说在这个小村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情和谐的教育氛围。李老师也成为了这个村庄的英雄,他的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戒尺”的传说 篇二

戒尺的秘密力量

“戒尺”的传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在古代,人们相信用尺子敲打孩子的手掌可以让他们记住教训,提高学习成绩。这种教育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磨练孩子意志的方法,也被一些家长视为是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然而,这把尺子似乎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工具。据传说,这把尺子还具有神奇的力量。只要被这把尺子敲打过的学生,将来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村里的顶梁柱。这个传说在村庄里广为流传,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被这把尺子敲打,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然而,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呢?我们来听听一位曾经被这把尺子敲打过的人的故事。

王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也是村庄里被这把尺子敲打过的学生之一。他回忆起小时候被敲打的经历,他说:“那时候,我确实感到非常痛苦,但是我相信这是老师对我负责的表现。这种经历让我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然而,王先生也指出,他的成功并不完全归功于这把尺子。他说:“尺子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动力,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没有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即使被这把尺子敲打过,也无法取得成功。”

王先生的话让我们思考,尺子是否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或许,这把尺子只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对教育的认真和责任,代表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关爱。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我们都应该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成绩的优异。我们应该以一种温暖和谐的方式教育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所以,无论是戒尺还是其他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养,让他们拥有自信、独立和创造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戒尺”的传说 篇三

记忆中,我对“戒尺”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许是源于我背起书包要上学的那一天,奶奶就对我说:“在学校要好好听话,不听话老师的戒尺是要打手心的。”“戒尺?”我充满了疑惑和担忧。“是啊,那是一条长长宽宽的棒子,哪个学生不听话或者做错了事手心都是要挨板子。有一次,我因为照顾弟弟妹妹而忘记做作业了,第二天先生的戒尺就‘啪、啪’地落到了我的手心,疼啊……”奶奶继续着她的回忆,而我早已听得毛骨悚然了。懵懂的我心里怕极了,也因此不敢再有什么调皮的举动。可是,我还是看到了老师带着“戒尺”走进了教室,我不敢去正视它,就像我不敢去接受它的惩罚。

老师把它轻轻地放到了讲台上,我才小心翼翼地去打谅它,虽然它不像奶奶说的那样宽,但它比奶奶说的要长。又细又长的竹棒打在手上是不是会更疼呢?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ɑ”,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拼音,然后不假思索地拿出了“戒尺”,点着这个字亲切地说:“同学们,请跟我读‘ɑ’。”我好紧张,是不是读得不好,“戒尺”就会落到我的身上呢?整整一节课,“戒尺”都没有落到任何一个同学的身上,倒是让我们学会了好几个拼音。回到家,我不无疑惑地问妈妈,奶奶说的“戒尺”怎么不会打手心呢?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那是传授知识的‘教鞭’啊!”在教鞭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汉字,学会了数学,也由一个无知的孩子长成了青春少年。在我的青春里有困惑,有求知,有感悟,更有着快乐和精彩,渐渐地我就把“戒尺”给淡忘了。

七年级的时候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其中写到鲁迅的先生有一条戒尺,这又引发了我对它的遐想。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先生拿着

戒尺在摇头读书的学童身旁踱来踱去,稍有松懈就会在他们的桌上点点敲敲,若有敢捣蛋戒尺必是无情的。可是这些年我又何曾见过戒尺呢?那条曾被我误认为戒尺的教鞭也早已被多媒体取而代之了。而我这些年是否因为没有戒尺的威严而荒了岁月呢?是否因为没有教鞭的引导而疏了学业呢?没有。那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引导着我,在鞭策着我呢?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因为睡过了头而迟到了,走进学校老师早已在教室门口等候了,她关切地问我迟到的原因,听完我的解释以后,她只是微笑着给我讲了一个鲁迅刻“早”字的故事。我因为害怕跑800米而中途退场,老师看见了,跑了过来,在我身边默默助跑,直到终点。

有一年因为爸爸妈妈出门做生意,我被“留守”了,每到双休日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是看电视就是出门找朋友玩,作业效果常常是不理想,老师知道后总是隔三差五地向我推荐一些名著,还时不时地打电话给我,与我大谈读后心得……当我上学不再迟到,当我能独立跑到终点,当我懂得了自律,我才明白其实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把“戒尺”,这是一把无形的“戒尺”,而这把“戒尺”的名字叫“师德”。当“戒尺”成为一种传说,而“师德”在我面前屹然挺立。

“戒尺”的传说【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