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典故 篇一
苏武牧羊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讲述了一个忠诚坚贞的故事。苏武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臣,他因为不满皇帝的做法而被贬为远离京城的边疆,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牧羊人。尽管面临着艰苦的生活和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苏武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信任。他忍受着寒冷的天气,守护着自己的羊群,同时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尽忠。
在边疆的岁月中,苏武经历了很多艰难和挑战。他时常被野兽袭击,身体多次受伤,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和坚持的力量。而在京城,皇帝也对苏武的忠诚深感敬佩,并且希望苏武能够回到京城,继续为国家效力。
然而,苏武深知自己的忠诚不能动摇,他拒绝了皇帝的邀请。他相信,只有在保卫边疆、守护家园的岗位上,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尽管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苏武从未感到悲观和绝望。相反,他用自己的坚守和信念鼓舞着身边的人,成为了边疆人民的楷模。
最终,皇帝对苏武的忠诚和毅力深感敬佩,他决定提拔苏武,并亲自去边疆迎接他。当苏武再次回到京城时,他被全国人民所敬仰。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忠诚坚贞的象征,他的故事也被流传至今。
苏武牧羊的典故告诉我们,忠诚和坚守是一种伟大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放弃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家国的忠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和环境。正如苏武一样,只有在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中,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苏武牧羊的典故 篇二
苏武牧羊的典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令人敬佩的故事,它传达了对忠诚和坚持的赞美。苏武作为一位忠诚的大臣,在面临困境和诱惑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忠诚的力量。
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他因为不满皇帝的做法而被贬为边疆,成为一名普通的牧羊人。他面临着与家人分离和艰苦生活的痛苦,但他从未动摇过对国家的忠诚。他不仅守护着自己的羊群,还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
在边疆的岁月中,苏武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挑战。他时常面临野兽的袭击,身体不断受伤,但他从未退缩。他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成为了边疆人民的楷模和榜样。他的忠诚和毅力深深感动了皇帝,皇帝决定提拔苏武,并亲自去边疆迎接他。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但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苏武牧羊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家国的忠诚。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和环境。
苏武牧羊的典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赞美了苏武的忠诚和坚持,也鼓舞了后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像苏武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苏武牧羊的典故 篇三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
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