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篇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纪念馆。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玄奘大师的背景。玄奘,俗名陈玄奘,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和佛教翻译家,被誉为佛教翻译史上的巨擘。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往印度求取真经,历时17年,终于成功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故居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为了纪念玄奘大师而建立的。纪念馆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陈列馆、景观馆和纪念广场。
首先,我们来到陈列馆。陈列馆分为五个展厅,分别是“玄奘大师的生平”、“玄奘求法之旅”、“玄奘翻译佛经”、“玄奘影响与传承”和“玄奘故居遗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全面了解玄奘大师的一生和他对佛教的贡献。同时,我们还可以近距离观看一些真迹和文物,感受玄奘大师的伟大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到景观馆。景观馆是一个仿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和庄严的气息。这里有一个大型的玄奘雕像,高达10米,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此外,馆内还有一些景点,如玄奘大师的墓地、修行的小屋等,让我们能够更加亲近大师,并感受他的智慧和境界。
最后,我们来到纪念广场。纪念广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面积广阔,绿树成荫。这里有一个巨大的佛像,高达20米,是为了纪念玄奘大师的伟大功绩而建立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松心情,感受佛法的智慧和宁静。
通过参观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玄奘大师的一生和他对佛教的贡献,还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宁静。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启示和思考。谢谢大家!
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玄奘故里,参观玄类故居纪念馆。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玄奘大师故居的门前。让我们先来欣赏这一用汉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乌头门”,和富丽堂皇的高大门闾交相辉映,成为这一儒学世家不同凡响的标志。“乌头门”的由来相当久远,据说,它是由远古母系社会群居的“衡门”演变而来。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门口,竖起两根圆木立柱,上端加固横梁,形成一个大门,立柱超出横梁的柱头部分被涂上黑色,“乌头门”就成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这种建筑形式被达官贵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质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显示门第的高贵。唐代以后,这种建筑形式逐渐消失。
请大家回过头来共同欣赏一下大师故居的门楼。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大家在广场上已观赏过石碑上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精美书法,这里门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学著名大师季羡林教授的手笔。这里还有启功、程思远、王任重、刘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题词和匾额,大家不妨仔细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书法和丰富的内涵。
各位朋友,大家对面前这一别致的迎壁墙一定产生了兴趣。迎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的。它是一个佛学用语,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静”的意思。因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画了一个和尚的坐像图,而且是一笔划成,代替他的署名。请往迎壁东边走,绕过丛丛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厅,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书香”。
在玄奘故居纪念馆内,这个展室相当重要。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玄奘大师的籍贯变迁和诸多“先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俗姓陈,陈留人也”。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传》上说玄类的祖父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周南”属河南府,即今洛阳地区。就是说,玄奘一家从祖父陈康起,迁居河南洛阳缑氏县。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陈河村这座大宅院里。如今,陈河村的陈姓居民都是玄类大哥的后裔。
这幅图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慧,文献上说他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学问,富有正气。图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是玄奘的母亲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两家结亲是标淮
的门当户对。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玄奘原名陈袆,十三岁出家和称法名玄奘。玄:深奥,奘:宏大。是一个很有气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经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爱佛学,这个家庭研读佛经的氛围对玄奘走向佛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水井,被称为陈家古井。据传,此井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陈康所开。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说此水可使人聪明,玄奘就是饮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号称“慧泉”。祖籍孟津的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面对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资4000美金,修建了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来看井边这棵奇树,这是一棵具有千载树龄的皂角树,需两个大汉方能合抱,俗称“望子树”,又叫“慈悲树”。
现在我们置身玄奘故居纪念馆西展厅,主要了解大师玄奘怎样在故乡的土地上皈依三宝,步人佛门。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年方五岁的玄类经受了童年岁月第一次重大打击,就是母亲宋氏病故。第二年,玄类的父亲一来不满场帝的无道,二来中年丧妻,家有幼子,就辞去官职,回到缑氏故里隐居,他“早通经术”,辞官之后,很注重对少于的培养教育。因此,少年时期,玄奘就对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养,为日后准确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玄奘的父母信佛,对玄类的吸依三宝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从童年就播下了种子。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公元609年,隋场帝大业五年,玄奘童年岁月经受了第二次重大打击,正直的父亲去世了。这年玄类十岁,在儒学和佛学的学习中,已明显地热衷佛学。加上二哥陈素早已出家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在佛门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随二哥前往东都洛阳净土寺,成了一个少年行者(也称“童行”),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从十三岁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阳净土寺研读佛教经典,一直长到十八岁,没有离开过洛阳。公元618年,隋场帝大业十四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占洛阳东北的兴洛仓,与隋军展开争夺洛阳的大战,十九岁的玄奘与二哥长捷法师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投奔长安,远离故里,直到四十六岁取经归来,才再度返回故乡。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