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一
泰山南天门位于泰山的南部,是泰山主要的入口之一。作为泰山的著名景点之一,南天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南天门的历史背景和景点特色。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南天门的历史。南天门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泰山著名的八门之一,也是泰山的主要入口之一。南天门是泰山神道入口的起点,上山的游客从这里开始攀登泰山。南天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老的气息,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其次,南天门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天门广场。广场上建有泰山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泰山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料,展示了泰山的独特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并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文物。
此外,南天门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南天门石刻、南天门碑林等。南天门石刻是泰山的特色之一,石刻上刻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案,展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南天门碑林是一片庄严肃穆的景区,碑林内有许多碑碣,记载着泰山的历史和名人事迹。
最后,南天门周边还有一些其他的旅游资源。比如,游客可以在南天门附近参观泰山博物馆,了解泰山的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样性。此外,南天门还有一些餐饮和购物场所,供游客休息和购物。
总的来说,泰山南天门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它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如果你来泰山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南天门,这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二
泰山南天门是泰山的主要入口之一,也是泰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南天门的特色和游览路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南天门的特色。南天门位于泰山的南部,是泰山主要的入口之一。南天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老的气息。门前有一座高达50米的石碑,上面刻有“泰山南天门”四个大字,气势磅礴。进入南天门,游客可以欣赏到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游览南天门的路线。游客可以从南天门出发,沿着山路一路向上,途中可以欣赏到泰山的独特风景和壮丽景色。沿途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红门、天街、百步云梯等,都是泰山上的著名景点。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上山,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体力来选择。
最后,泰山南天门周边还有一些其他的旅游资源。比如,游客可以在南天门附近参观泰山博物馆,了解泰山的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样性。此外,南天门还有一些餐饮和购物场所,供游客休息和购物。在南天门附近还有一些宾馆和旅馆,供游客住宿。
总的来说,泰山南天门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它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如果你来泰山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南天门,这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在泰山的旅行中玩得开心!
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三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泰山南天门。
南天门坐落于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
门内有小院,正殿为三灵侯殿,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建,祀周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为关帝庙。今置东岳大帝铜像。正殿前为东、西配殿,1984年重建,内供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正殿后是新辟观景台,石栏半围,开阔宽敞,可瞻岱阴诸景。天街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
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条石垒砌,券石起拱,顶铺条石,四周冰盘式出檐,东西总长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拱形门洞宽3.7米,高3.25米,上镶石匾额“南天门”贴金泰山南天门导游词泰山南天门导游词。两侧镶石刻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层建摩空阁,面阔3间8.43米,进深5.2米,通高5.3米,二柱五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顶。下层檐即在墙壁上部,南向正间开拱形门,两次间各开一窗。门上石匾额“摩空阁”,白地贴金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顶相辉映,更显巍峨壮观。
南天门下西侧有石棚,内壁镶南天门创建碑,元代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写。从碑文内容看,元代以前南天门并无室宇,系元代道士张志纯为之筹备,历经数年营建而成。南天门北面建有关帝庙3间,面阔11.7米,进深9.6米,通高7.4米,四柱
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圆形石柱,覆盆式柱础,檐檩、阑额等饰墨线小点金彩绘。前廊内有关帝像赞碑,像阴线刻。南天门和关帝庙中间两侧,原有东西配殿各3间,建国前毁,1984年利用原墙基重建。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欢迎再来南天门!
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四
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山于此为最危耸,上即绝顶。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
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泰山小史》赞南天门“在十八盘上,高插霄汉,两山对峙,万初中鸟道百折,危级千盘。松声云气,迷离耳目衣袂之间
俯视下界则山伏若丘,河环如绷,天地空阔,无可名状。”
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南天门以上围绕着泰山极顶的区域,被称作岱顶景区。岱顶海拔已高,由于气压、温度诸因素的影响,景观与山下迥然有别,堪称奇妙,因此人们又称岱顶为“妙区”。置身岱顶只觉日近云低,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不断营构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致交相辉映,使人感到虚幻飘渺,不知这里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欢迎再次来南天门游览哦!
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五
今天,我带你去看泰山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龙飞山和向峰岭之间的低洼地,两座山峰夹在风景之中,仿佛天门自己打开了。自下而上,犹如天上的宫殿,是泰山的门户。
门内有一个小院,正殿是三陵后殿,是宋真宗封东泰山,拜唐晨、葛勇、吴州,后改关帝庙时所建。这是东岳大帝的铜像。正殿前有东西副殿,1984年重修,内有明代万历时期女神铜像。正厅后面是新建的观景台,开阔宽敞,有半封闭式的石栏,可以看到黛银的各种景致。天街南天门东北有一个石坊,明代“升中”,清末废弃。1986年重建,现在武中奇被称为“天街”。
南门分为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由石块砌成,券石拱起,石顶覆盖,冰盘檐围,东西总长9.65米,南北深6.26米,高4.7米。拱形门道宽3.7米,高3.25米,石匾“南天门”上贴有泰山南天门的指路文字。两侧石刻对联:“九步开门三日,拜级千般奇观。”墨空馆建在上层,3个房间,宽8.43米,深5.2米,高5.3米。两柱五檩条五梁竖起,重梁竖起。黄色的琉璃瓦滚动棚坐落在山顶上。下檐在墙的上部,南向中间开拱形门,两次之间开一扇窗。门上的石匾“磨空阁”,以白底金红墙衬托,以黄琉璃瓦顶映,更显雄伟壮观。
南天门下部西侧有一石棚,内墙上镶嵌有元代杜、颜仲范所创南天门碑。根据碑文记载,南天门在元代以前是没有房的,是元代道士张志春准备的,几年后修建的。南天门以北有3座关帝庙,宽11.7米,深9.6米,高7.4米。有四柱五梁七檩前后廊重梁五脊。圆形石柱、盆盖柱基础、檐檩条、横膈膜等。用墨线装饰,并涂上金色的小圆点。在前廊,皇帝的雕像被誉为纪念碑,像一个银线雕刻。南天门和关帝庙中间两侧,有三座原东西寺庙,均为建国前被毁,1984年以原城墙基础重建。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欢迎再次光临南天门!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末端,是登山之路的顶端,山峰夹在风景之间,仿佛天门自己打开了。从底部往上看就像是天上的宫殿,所以得名于仙境。穿过南天门就是泰山之巅,登山之旅正式完成。
南门分为两层。下层为拱形门道,上面有一块“南天门”的石匾,两侧有石对联:“门开三日,拜级千般奇观。”莫空阁建在上层,门上的石匾是“莫空阁”,由白色地面上的金红墙衬托,与黄色琉璃瓦顶辉映,更加雄伟壮观。
南天门北面有关帝庙,前廊皇帝像碑,像阴仙雕。南天门和关帝庙中间两侧,有三座原东西向寺庙,均为建国前被毁,1984年以原城墙基础重建。
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欢迎再次光临!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上的18座景区,原名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这里山最危险,山顶极高。它建在龙飞山和向峰岭之间的低洼地里,双峰夹在风景之间,仿佛天门自己打开了。
门为阁楼式建筑,拱形石门洞,名曰“南天门”。它用红色的墙壁装饰,上面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门边有对联,上书“门开三日;阶拜千课,俯视千奇观。”泰山南天门导游。
《泰山简史》赞南天门。“18盘上,天高两山对,中学鸟道100%,危险级别1000盘。宽松的云层,衣袂间迷离的眼睛和耳朵
遥望下界,山崩岗落,河环拉伸,世界开阔,无法形容。"
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南天门之上的泰山之巅周围的区域称为戴顶风景区。戴顶海拔已经很高了。由于气压和温度的影响,景观和山大不相同,很奇妙。因此,人们也称代顶为“妙区”。身在戴顶,只觉得天近云低。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不断构建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景相得益彰,让人感觉虚幻缥缈。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在天堂还是在天堂。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如此之快,欢迎再次光临南天门!
泰山南天门导游词 篇六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此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所以取仙境场所命名。穿过南天门就是泰山山顶,登山行程正式完成.
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上镶石匾额“南天门”,两侧镶石刻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层建摩空阁,门上石匾额“摩空阁”,白地贴金红墙衬托,与黄琉璃瓦顶相辉映,更显巍峨壮观。
南天门北面建有关帝庙,前廊内有关帝像赞碑,像阴线刻。南天门和关帝庙中间两侧,原有东西配殿各3间,建国前毁,1984年利用原墙基重建。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欢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