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优秀3篇)

时间:2019-05-03 07:3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敦煌莫高窟。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闪耀着文化光芒的古代石窟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是由东汉末年开始,历经十六个王朝、近千年时间才完成的。这里共有735窟,壁画面积达到了4.8万平方米,收藏了大量佛像、壁画、经卷等珍贵文物,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第16窟,这是莫高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第16窟是敦煌莫高窟中保存最完好的窟之一,内部壁画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壁画中的佛像和神仙们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极富创造力的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第96窟,这是莫高窟中保存有大量经卷的窟之一。在这里,您将看到密密麻麻的经卷堆放在壁龛中,这些经卷记录了古代佛教经文和文化知识,是我们了解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后,我们将参观第148窟,这是莫高窟中唯一一座有顶的窟。在这里,您将看到一个巨大的佛像,佛像高达35米,是莫高窟中最高的佛像。佛像的身姿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和威严的感觉,也是古代艺术家们对佛陀形象的极致表现。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每一幅壁画、每一个佛像都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血,它们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参观机会,好好欣赏和体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谢谢大家!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敦煌莫高窟,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古老石窟的千年传奇。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这里的壁画、佛像和经卷,记录了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也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第17窟,这是莫高窟中保存最完好的窟之一。第17窟是一座大型佛龛,内部有大量的佛像和神仙壁画。壁画中的佛像形象庄严肃穆,栩栩如生,给人以庄重和威严的感觉。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传递了佛教智慧和美好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第96窟,这是莫高窟中保存有大量经卷的窟之一。在这里,您将看到密密麻麻的经卷堆放在壁龛中,这些经卷记录了古代佛教经文和文化知识。它们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这些经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最后,我们将参观第148窟,这是莫高窟中唯一一座有顶的窟。在这里,您将看到一个巨大的佛像,佛像高达35米,是莫高窟中最高的佛像。佛像的身姿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和威严的感觉。这个佛像是古代艺术家们对佛陀形象的极致表现,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代表了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辉煌,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参观机会,好好欣赏和体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谢谢大家!

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三

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

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