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晋祠简介导游词 篇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太原的晋祠,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之一。它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晋文公而修建的。晋文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修建了晋祠,成为了后世子孙们祭祀晋文公的场所。
晋祠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山门、庙堂和祠堂三部分组成。山门高大宏伟,是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庙堂是祭祀晋文公的主要场所,其中有供奉晋文公的神龛和祭坛。祠堂是晋祠的核心建筑,是晋文公灵位的所在地,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祠堂内的壁画和木雕是晋祠最具特色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
晋祠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晋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壁画和雕刻艺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每年的晋祠文化节,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成为了太原市重要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您参观晋祠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晋文公的伟大事迹和晋国的历史背景。晋文公在位期间,积极开展政治改革,推动了晋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他提倡礼仪文化,注重教育,推动了晋国文化的发展。因此,晋祠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晋祠是一座汇集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在您的参观过程中,请您保护好这座宝库,不乱丢垃圾,不随意触摸文物。同时,也希望您能够感受到晋祠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谢谢大家!
太原的晋祠简介导游词 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太原的晋祠,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旅游景点。晋祠始建于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晋文公而修建的,也是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晋祠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山门、庙堂和祠堂三部分组成。山门高大宏伟,是整个建筑群的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庙堂是祭祀晋文公的主要场所,供奉着晋文公的神龛和祭坛。祠堂是晋祠的核心建筑,是晋文公灵位所在地,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祠堂内还有精美的壁画和木雕,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
晋祠是中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木构建筑的博物馆”。晋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是研究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重要资料来源。晋祠的壁画艺术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晋祠的木雕工艺也十分精湛,雕刻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魅力。
晋祠不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期间推动了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晋祠作为晋文公的祭祀场所,见证了晋国的辉煌历史。每年的晋祠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成为太原市重要的旅游活动之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晋祠是一座宝藏,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您的参观过程中,请您保持文明游览,不乱丢垃圾,不随意触摸文物。同时,也希望您能够沉浸在晋祠的历史氛围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谢谢大家!
太原的晋祠简介导游词 篇三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晋祠,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您度过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1.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两侧。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
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侍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仿,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受奴役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2.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也名卧龙柏,这是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的角度成为45度,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人们才以卧龙之名称之。这株古柏,位于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苗裔堂前。这株古柏从周代至今,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虽然老态龙钟,但它体魄依然健壮,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化身。齐年柏,根据相关机构的科学检测,树龄在2600年———2990年之间。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这株树,树高17.44米,树围5.58米,主干直径1.77米。
这株树虽然历经数千年,但依然挺立在晋祠圣母殿旁。依然苍劲挺拔,品位不凡,枝干舒张曲屈,树影扶苏,姿态优美,半躺半卧,悠然自得,不拘一格,甚是威风而且潇洒。就是这株古柏,引来了中国古代众多文人的赞誉和夸奖,历代讴歌者甚多。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歌颂它。唐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3.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回家放进瓮里,用水时只须稍许提鞭水瓮即满,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切记!切记!
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知道是婆婆把马鞭子拉出水瓮,情急中她一手夹草垫,一手执木梳,披散着还没梳好的半拉头发跑回家中,只见瓮里的大水象泉水一样不住地往外喷涌,她顾不上喘气,就慌忙把草垫往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坐在了瓮上。
说也奇怪,春英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一下子由汹涌的大水变成了涓涓的细流,顺着草垫子不停地往外流泄。不一会,村里的大水也渐渐地退了,人们才想起春英,纷纷赶到她家。只见春英端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不管人们怎么呼唤她,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春英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水瓮的草垫下涓涓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通过对晋祠各名胜的游览及解说,不仅让游客对晋祠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对所学专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可谓少之又少,只有不断汲取,才能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太原的晋祠简介导游词 篇四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
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
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