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优选3篇】

时间:2017-01-07 07:17: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篇一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重要性与实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医院感染成为了医疗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由医疗机构感染的疾病。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负担,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对医院声誉和社会信任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可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流程和方法。通过明确责任分工、流程规范和工作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例如,在感染预防方面,医院可以制定出台相关的感染预防手册,明确医务人员在每个环节应该如何执行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等。同时,医院还可以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疾病的传播。

其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使他们更加重视和关注感染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还可以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医院应该积极开展感染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感染预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医院还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有助于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升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声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篇二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与改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增加,医院感染成为了医疗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同的医院可能面临不同的感染风险和问题,因此,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特点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制度的内容应该全面、具体,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包括感染预防、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处置等各个环节。

其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医院应该设立感染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该部门或委员会应由专业的感染管理人员组成,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指导和支持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感染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医院应该配备先进的感染监测与控制设备,如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空气净化系统等,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感染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事件。

综上所述,建立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在制定制度时,应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全面、具体的内容。同时,医院还应配备相关的管理机构、人员和技术设备,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院的声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篇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院感专职(兼职)管理人员三级监控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研究改进工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兼职)人员应根据医院感染监控制定方案,每半年1次对全院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与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每月进行1次医院感染发病调查,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四)科室应指定医师或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发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了解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掌握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二、医院传染源管理制度

  (一)医院传染病人,应根据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严密隔离,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和血液

隔离。

  (二)严格执行消毒常规,传染病人出院、转科、死亡等离开隔离区时,所有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三)检验有传染性的`标本时,应当防止污染工作台、地面、衣物等。检验完毕的标本应先消毒后处理,检验单发出前应消毒,菌种应由专人保管,专册登记。

  (四)对已被感染的传染病人应尽快治疗,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五)高危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带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病室内禁止吸烟,做到空气清新、无蚊、无蝇、无鼠害、无蟑螂,定时清扫,并做到卫生用具专室专用。

  (二)禁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污物、污水。

  (三)医院内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四)各种医疗器械、室内桌、椅、操作台,地面和空气等消毒应当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消毒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并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效果及空气含菌量进行监测。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按照要求洗手,感染高发区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应当进行手的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及时回收,集中销毁。

  (六)共用重点监测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执行消毒常规,已消毒、灭菌的物品应当注明失效日期,并定期对灭菌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

  四、医院感染防范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

  2、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冲洗、雾化、激光、微波等治疗做到一人一用一物品一消毒(灭菌)一擦拭(消毒液擦试)(含氯消毒剂),冲洗用药液一人一用,不久露在空气中,病人治疗完毕及时整理。

  4、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液不得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

  5、置于容器牛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放在指定的容器内集中浸泡处理后,装黄色垃圾袋送指定地点。

  7、地面、桌面每天2次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打扫。

  8、持物钳干燥存放,打开后写上打开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油膏缸上写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开启时间,盛放盐水棉球打开后24小时更换,盛放碘伏的油膏缸,每周更换二次。

  9、紫外线照射每天半小时,并有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管每周一次用95%的酒精纱布擦拭,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10、每周大扫除一次,彻底打扫门窗、墙面、地面及物体表面。

  11、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一般灭菌物品不得超过一周。

  12、非治疗物品不得入治疗室。

  五、抗生素使用制度

  (一)医院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二)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

  (三)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山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五)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

  (七)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

  (八)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并定期上报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