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制度 篇一
小学教科研制度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引言:小学教科研制度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探讨小学教科研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小学教科研制度的重要性
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教科研制度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教科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 个性化教育:在教科研制度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教科研制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小学教科研制度的实施方法
1. 建立教科研组织:学校可以成立教科研组织,由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教师组成,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科研活动。
2. 制定教科研计划:学校应制定教科研计划,明确教科研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3.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图书、实验器材等,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4. 组织教科研交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科研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5. 鼓励创新实践: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如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论:小学教科研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充分重视小学教科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小学教科研制度 篇二
小学教科研制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言:小学教科研制度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参与意识、资源不足等。本文将探讨小学教科研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小学教科研制度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参与意识: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意识不强,导致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2. 资源不足:小学教科研活动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如图书、实验器材等,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限制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3. 缺乏指导和支持:部分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不够,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面临困惑和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支持。
二、小学教科研制度的解决方法
1. 提高参与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教科研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2. 加大资源投入:学校应增加对教科研活动的资源投入,提供必要的图书、实验器材等,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 加强指导和支持:学校可以成立教科研指导组织,由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教师组成,为教师提供指导和解决问题的支持。
4. 建立合作机制: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共享教科研资源和成果,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结论:小学教科研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参与意识、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指导和支持以及建立合作机制等方法,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学校应积极推进小学教科研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教科研制度 篇三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战略管理,实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第二条 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领导及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并督促和指导规划落实;围绕实验研究进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各项管理制度并督办落实;主持重大课题申报、审定和鉴定;筹划科研经费,保证实验条件,对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成绩卓著者报请学校或上级予以奖励等。
第三条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实践力度的统一,确立的项目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当前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第四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所确立的校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的内容和申报人
每五条 为与区、市、省级项目吻合,校级项目的申请原则上每年9月上旬前组织。
第六条 凡向区、市、省级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未被立项的,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
第七条 课题内容应属于普通基础教育范畴,着重研究本校教育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本校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
第八条 申报人应为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指导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必须是本校的教职员工。
第九条 凡向区级以上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必须由申报人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申报表,经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从选题方向、与主课题研究价值、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上送。
课题的过程管理制度
第十条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并对各教师教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第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期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申报表》中制定的计划,接受督促检查,应依据阶段性实施计划向教科室汇报进度;教科研室记录结果,作为教师科研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研究计划或推迟计划实施,必须由课题主持
人或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报经校或上级教科研室批准,予以备案。第十三条 课题的时限一般为1年,因故未按期完成课题者,允许承担人申请不超过一年的延缓期,在延缓期满未完成者,将中止其承担的课题。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可以享受学习培训的待遇,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依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经教科室审核,报校长室批准。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第十五条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第十六条 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附件)。
第十七条 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领导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教科室共同确定。
成果处理制度
教科室要特别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处理。
校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标准:
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祥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价值。能揭示主课题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课题组向教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鉴定书)。
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
经过鉴定评价,获将的、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在学校内予以大面积交流、推广和应用,或向市、省级推荐评奖。
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十九条 学校保证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 学校教科室对校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可根据范围的大小实行一次性核发或实行实报实销,并对研究经费的使用负有检查、监督责任。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二条 课题组要明确资料职责,加强教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 教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第二十四条 课题档案:《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第二十五条 管理档案:年度计划和总结;工作职责;有关制度;课题研究成员资料;教科研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文件材料;各种记载。
第二十六条 成果档案:成果鉴定评价、验收及成果奖励的有关材料;成果推广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实验课题教案集;科研论文集及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