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不容忽视。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从管理制度的内容、目标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业危害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二是明确职业危害的分类和评估方法,合理划分危害等级。三是明确职业危害的防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四是明确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方法,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五是明确职业危害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程序,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六是明确职业危害的培训和教育要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七是明确职业危害的责任和追究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其次,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通过科学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降低员工接触有害物质和危险环境的风险,减少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控制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和权限。三是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四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五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危害控制工作的开展。六是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各类危险情况。
综上所述,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的评估和控制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积极推动制度的实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二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对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制定最新的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制度的必要性、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制定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导致的对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而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对员工的影响。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要求,也是保护员工权益的基本要求。
其次,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程度,对不同危害进行划分和评估。二是明确职业危害的防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三是明确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四是明确职业危害的培训和教育要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明确职业危害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程序,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应对。
最后,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要进行职业危害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采集数据和分析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再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和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危害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与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提高职业危害控制的水平。
综上所述,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保护员工的权益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积极推动制度的实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指导,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的目标,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三
为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1 作业场所: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施工场所。
3.2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3.3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包括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4.1 如果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公司应设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4.2 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治理,使之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
4.3 建立和健全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记录,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4 发现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5.1 公司分管职业卫生领导落实好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
5.2 财务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费用的资金保障。
5.3 综合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建立相关档案等工作。
5.4 生产部及车间负责对各自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四
1.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 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 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 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 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编制接触尘毒员工健康档案台帐,加强监控,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本单位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制度:
一、 各部长在总经理和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
二、 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规定
三、 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范的意识。
四、 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员工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 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班组、工段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处理、落实按期解决。
六、 依法组织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七、 依法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八、 组织开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管。
九、 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
十、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严格遵守本制度。
最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篇六
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1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
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
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
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
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
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4.4.3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准确、清晰。
4.4.4检测组织实施
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积极配合。
4.4.5检测方法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x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xx)、《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xx)、《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xx)、《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xx)等相关标准进行,亦可形成企业内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现场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
5.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台帐》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高温作业场所温度测定记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记录》;
《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记录》;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记录》。
6.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
6.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xx);
6.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xx);
6.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xx);
6.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xx);
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xx);
6.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