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四语文课文《雨霖铃》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雨霖铃》的艺术魅力,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和珍贵,并引发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对《雨霖铃》的情感把握和文学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运用到文本分析和鉴赏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引发学生对雨霖铃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以及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雨霖铃》的背景知识。
3. 阅读理解(20分钟)
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4. 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分析和讲解(1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字句的繁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5. 集体朗读和诵读(10分钟)
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和诵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
6. 情感体验和思考(15分钟)
通过与学生分享友情的经历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悟。
7.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高中必修四语文课文《雨霖铃》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雨霖铃》的艺术魅力,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和珍贵,并引发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对《雨霖铃》的情感把握和文学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运用到文本分析和鉴赏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引发学生对雨霖铃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以及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雨霖铃》的背景知识。
3. 阅读理解(20分钟)
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4. 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分析和讲解(1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字句的繁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5. 集体朗读和诵读(10分钟)
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和诵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
6. 情感体验和思考(15分钟)
通过与学生分享友情的经历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悟。
7.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高中必修四语文课文《雨霖铃》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语文课文《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这是首咏别情的名篇。柳永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四语文课文《雨霖铃》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3、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雨霖铃》创设情景。
2、教师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请学生回答)
2、朗读指导。
教师提示:朗读诗词除了应注意它的感情基调外,还需把握好它的节奏和停顿。
⑴ 请同学朗读第一句词。之后教师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这一句。
⑵ 除句与句之间应有较长的停顿外,有些句中也应该有较长的停顿。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之后皆有较长的`停顿,但读时应声断气不断。(教师范读一句,学生自主揣读。)
3、学生根据感受、体会自由朗读。
4、学生听朗读,划出停顿。
5、小声跟读。
6、全班齐读。
四、欣赏这首词,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一谈为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出示课件)
五、欣赏动画,再次感受全词意境
六、学生自由读全词,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