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精选3篇)

时间:2019-05-03 03:46: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 篇一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部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温暖夏季和寒冷冬季的气候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对其的细化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气候类型。

首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这种明显的季节变化对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气温、降水和气候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温暖夏季和寒冷冬季对生物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夏季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而冬季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种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人类居住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农业生产、人类居住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

最后,温带大陆性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性。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降水较少。这种干湿季节性的气候特点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其的细化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 篇二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部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温暖夏季和寒冷冬季的气候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对其的细化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气候类型。

首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通常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起伏较大。这种地形特点导致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地形特点,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地形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其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变化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这种气候特点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变化规律,了解大陆性气候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最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通常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如欧洲大陆内部、亚洲大陆内部等。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规律,了解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综上所述,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 篇三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

候的细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细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三种分类,并针对三类气候常涉及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导教学。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之论文范文。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教学通常容易陷入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类和分布入手,分析比较干旱型、湿润型和亚寒带型三类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成因、气候特征、地带性植被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帮助学生规避学习盲点和误区。

  关键词:地理;气候;大陆性;细化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教学中常有教师用大陆内部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来概括全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理解是不严谨、不科学的,极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因此,教师必须认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本质特征及细化分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分布

  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纬度35°~50°区域,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内陆地区主要是干旱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高于400毫米的距海较近地区是湿润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50°~70°区域,因纬度较高形成了典型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二、干旱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西亚地区的伊朗北部和阿富汗、美国中央大平原西部及西侧山间盆地、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和中国的西北地区,代表城市有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丹佛(美国)和乌鲁木齐(中国)等。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0℃,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当地昼夜温差大的鲜明写照;全年干燥,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该气候区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高于400毫米而分布有森林植被,如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坡,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海洋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导致降水量偏多。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受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巴塔哥尼亚高原虽距海近,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形成了非地带性的气候。由于纬度较高且在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下沉增温,因此干燥少雨。干旱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年降水量介于200~400毫米的区域以温带草原为主,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以温带荒漠为主。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夏季光照、热量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开花、结果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优良;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全年降水少且冬季热量不足,易发生旱灾和低温冻害。因此,当地的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若要发展种植业则必须引河水或地下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

  三、湿润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湿润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北美中部平原及五大湖周边地区,代表城市有莫斯科(俄罗斯)、纽约(美国)和多伦多(加拿大)等。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分布较均匀,一般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但距海较近,有海洋水汽影响导致降水较多。东欧平原是受到来自大西洋的中纬西风的影响,而北美东部地区由于阿巴拉契亚山平均海拔只有1000~2000米,山体较低矮,无法阻挡大西洋水汽的深入,加上了中央大平原南北开口,更是有利于北冰洋冷气团的南下和墨西哥湾暖湿气团的北上,因此多气旋雨和锋面雨。湿润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夏季热量较充足且降水较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冬季热量不足。因此,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为主,年降水量在400~600毫米的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和东欧平原主要种植有小麦和玉米,而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的五大湖沿岸气候相对冷湿,被称之为“冷冻地带”,并不利于发展旱地种植业,但多汁牧草却在冷湿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广泛分布有乳畜业。

  四、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又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北欧挪威、瑞典、芬兰三国的北部,加拿大中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代表城市有雅库茨克(俄罗斯)和丘吉尔港(加拿大)等。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每年至少有8个月是冬季,至少有5个月以上的积雪期,西伯利亚也是北半球的“寒极”,上扬斯克曾经出现过-69.8℃的极端低温,当地夏季温和而短促,仅仅一两个月,最冷月平均气温远低于0℃甚至低于-20℃,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全年降水较少,年降水量约300~500毫米。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纬度较高达50°~70°,且全年受极地气团和大陆气团控制,因此气温的年较差较大,降水较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虽然当地年降水量较少,但由于气温过低导致蒸发极弱,因此水分条件仍有盈余,可以生长适宜冷湿环境的针叶林,如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热量不足、温暖期短、冻土广布及土壤湿度过大,因此农业生产类型以较原始的林业、渔业和打猎为主。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细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三种分类,并针对三类气候常涉及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导教学。比如,狭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指的是干旱型,要掌握分布、成因、气候特征和地带性植被类型,而湿润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则要侧重掌握分布和地带性植被类型。

  参考文献:

  [1]沈海林.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认识误区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3):42.

  [2]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王乃昂.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高中地理教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细化(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