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篇一
标题:《启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所读文章。
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小兔子和蜗牛》,了解故事情节。
2. 练习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小兔子和蜗牛的好奇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小兔子和蜗牛》这篇课文,并进行整体理解。
3.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几道针对课文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4.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小兔子和蜗牛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5. 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阅读理解练习的成绩,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观察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评估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
2. 练习写作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评价,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写作日记或读后感,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了解写作要素: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
3. 练习写作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
4. 写作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或读后感,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文的质量,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写作评价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日记或读后感,评估他们的写作习惯和语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篇三
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四年级学生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5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18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在书写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部分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爱读书、爱思考,发言积极,敢于表达。但本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该着力于学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达成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
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课标》中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五、教学课时
第一单元:13课时
第二单元:13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13课时
第五单元:14课时
第六单元:13课时
第七单元:12课时
第八单元:13课时
补充材料:5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10课时
期末考试复习:1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