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表 篇一
地理教学计划表
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
3. 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4.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域及其文化、经济、环境特点;
5.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课时)
2.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2课时)
第二单元: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课时)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2课时)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3课时)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1. 大气层和气候(4课时)
2. 水资源和水循环(3课时)
3.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3课时)
第四单元:不同地域的特点
1. 中国地理概况(2课时)
2. 亚洲地理特点(2课时)
3. 非洲地理特点(2课时)
4. 欧洲地理特点(2课时)
5. 美洲地理特点(2课时)
6. 大洋洲地理特点(2课时)
第五单元:地理思维和能力培养
1. 地理观察和图像解读(2课时)
2. 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与互动结合。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提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 作业与考试评价。布置作业和定期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备注:
本教学计划表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表 篇二
地理教学计划表
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
3. 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4. 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域及其文化、经济、环境特点;
5.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课时)
2.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2课时)
第二单元: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课时)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2课时)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3课时)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1. 大气层和气候(4课时)
2. 水资源和水循环(3课时)
3.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3课时)
第四单元:不同地域的特点
1. 中国地理概况(2课时)
2. 亚洲地理特点(2课时)
3. 非洲地理特点(2课时)
4. 欧洲地理特点(2课时)
5. 美洲地理特点(2课时)
6. 大洋洲地理特点(2课时)
第五单元:地理思维和能力培养
1. 地理观察和图像解读(2课时)
2. 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与互动结合。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提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 作业与考试评价。布置作业和定期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备注:
本教学计划表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表 篇三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教学目标:优秀率:40%,合格率:90%。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表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