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是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气态到液态,或者是固态到气态的转变。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1. 相变
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汽化(液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等。相变时,物质的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
2. 熔点和沸点
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物质之间的分子力和结构不同所导致的。
3.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是成反比关系的。当压强增大时,气体的体积会减小;当压强减小时,气体的体积会增大。
4. 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和膜状特性,并且可以使得液体在某些情况下形成球形。表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和温度。
5. 气体的扩散和扩散速率
气体的扩散是指气体分子在空气中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的过程。气体分子的扩散速率与温度、压强和气体分子质量有关。一般来说,扩散速率与温度和分子速率成正比,与压强和分子质量成反比。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是守恒的,能量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与系统的内能变化相等。在物态变化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2. 热容和比热容
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值。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所导致的。
3. 热传导和导热率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这种传递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和传递能量实现的。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导的数量。导热率与物质的导热性质有关,导热性质好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导热率。
4. 蒸发和冷凝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在蒸发过程中,液体会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得液体的温度降低。冷凝是指气体分子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蒸发相反。蒸发和冷凝是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和由气态到液态的常见物态变化过程。
总结: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篇三
在篇文章中,我将继续总结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重点关注凝固和凝结这两个过程。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当液态物质受到冷却或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开始重新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体。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物质的分子在凝固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凝结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当气态物质受到冷却或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开始重新排列,形成液态。凝结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物质的分子在凝结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凝固和凝结是相似的过程,都是物质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的过程。它们的区别在于凝固是液态转变为固态,而凝结是气态转变为液态。另外,凝固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液态分子在凝固过程中吸收了外界的能量。
凝固和凝结的过程都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提高温度或降低压力可以促进凝固和凝结的发生,而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则可以抑制凝固和凝结的发生。
在凝固和凝结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重新排列,形成了稳定的结晶体或液态。这些结晶体或液态的形状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条件。例如,水的凝固过程形成了冰的结晶体,而铁的凝固过程形成了固态的铁。
总结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得出凝固和凝结是物质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的过程,是物理物态变化中重要的转变过程。它们的发生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通过改变这些条件可以控制物质的凝固和凝结过程。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
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
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
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
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
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
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
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
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凝华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附录:
一、 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
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
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
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
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篇五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