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篇一
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为了保护长江这一重要的水资源,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以确保母亲河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特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并促进持续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首先,湖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质监测措施,以确保长江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网络,湖北省能够及时监测和评估长江的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水质。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减少对长江水质的负面影响。
其次,湖北省积极推动水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开展湖泊和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湖北省努力恢复湖泊和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的自净能力。湖北省还加强了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管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此外,湖北省还注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和调度,湖北省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推广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湖北省还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长江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组织志愿者参与长江保护工作,湖北省促进了社会公众对长江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综上所述,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特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措施,湖北省成功地解决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促进了长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保护长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持续地努力和改进,确保长江能够成为一个清洁、健康的母亲河。
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篇二
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了保护长江这一重要的水资源,湖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湖北省注重水源地保护。湖北省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和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了长江的水源地。湖北省加强了对水源地的巡查和监管,严禁在水源保护区进行破坏性开发和污染性行为。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水源地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了水源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其次,湖北省注重水生态保护。湖北省通过开展湖泊和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了湖泊和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湖北省加强了湖泊和湿地的管理和监测,保护了湖泊和湿地的生态功能。湖北省还加强了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此外,湖北省注重水资源管理。湖北省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调度,保护和合理利用了长江的水资源。湖北省加强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推广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湖北省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最后,湖北省注重公众参与。湖北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组织志愿者参与长江保护工作,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长江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湖北省还建立了长江保护志愿者队伍,加强了社会力量对长江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综上所述,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特色工作为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注重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公众参与,湖北省成功地保护了长江这一重要的水资源。但是,保护长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持续地努力和改进,确保长江能够成为一个清洁、健康的母亲河。
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篇三
1、持卡建林:资金募集到位是保护母亲河行动健康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之初,为了面向全社会募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同时也为了深入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团湖北省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开展了“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简称“持卡建林”)活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仅迅速以两办的名义转发了团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活动的报告》,对活动的意义、主题及具体操作方式予以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同志还担任了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顾问,副省长苏晓云同志担任了领导小组组长。从2000年2月到6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省17个市(州)、105 个县(市、区)的200余万社会公众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总筹资额达2136万元。
“持卡建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保护母亲河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对“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了声势浩大、广泛覆盖的动员和宣传。
2、汉江流域环保下乡:2003年1月24日, 省环保局和团省委在江汉大学正式启动“汉江流域环保下乡”活动。该项活动旨在将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广大市民扩展到千千万万农民中,从而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和投身环保事业的良好局面。
启动仪式后,来自江汉大学的500名环保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奔赴汉江流域城镇、乡村,发放宣传资料、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刷写环保口号、标语,普及环保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
3、青少年生态林建设: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青少年的生
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省委提出在全省县及县级以上城市(镇)普遍建设“青少年生态教育林”,全面推进全省群众性植绿护绿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生态教育林”建设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城建、林业、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团组织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种植、培育、认养、监护、管理等活动。“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可以与当地义务植树、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城市居民义务植绿护绿、参与环保的实践营地和学习课堂。“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分年度实施,从2004年起五年内的最终建成面积一般不得少于1000亩,力争五年时间在全省完成10万亩“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目标。
目前,全省已建成20000亩生态教育林”。
4、清洁新三峡活动:2003年7月8日,在三峡大坝前的秭归港码头,鄂渝两地青少年代表宣读了“保护母亲河、清洁新三峡”环保倡议书,“鄂渝青少年‘三峡库区环保下乡’暨创建‘保护母亲河号’”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环保下乡”小分队,利用节假日,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深入库区农村,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开展“环保标语口号上墙”活动,定期开展打捞水面漂浮物、清除周边的垃圾,对库区拆迁后遗留的废弃物进行清理、捡拾、掩埋、消毒等清洁库区活动,保护库区植被。
并以开展“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查找污染源、提环保小建议、监督库区大小船只履行环保责任、文明航行等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达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的目的。同时在内河航运系统中,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创建“保护母亲河号”船舶活动,实现峡江“船只环保运行、船员环保作业、旅客环保文明”的目标。
5、环保通道建设:为了突出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群众性和社会性,保护和挖掘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环保热情,以有组织、规范的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公众的环保志愿行为,努力为广大社会公众和青少年自愿植树造林提供畅通的渠道、便捷的途径、健康的方式和有效的服务并使之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环保通道”建设。2003年3月9日,省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与楚天都市报在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联合举行“保护母亲河——楚天都市报读者林”植树活动,以这项活动为标志,我省社会公众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环保通道”建设正式启动。
保护母亲河“环保通道”建设不同于保护母亲河的工程化造林,也有别于公民每年的一次性义务植树活动,它强调的是团组织的服务性、公众的参与性、活动的持续性,目的是解决公众“有地植树、有树可植、植树能长、长期进行”的问题。目前,武汉、襄樊、宜昌等地已开通了“环保通道”。
6、“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为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为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做实事,共青团中央、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共同发起了“共饮丹江水, 保护母亲河”活动,并以京、津、冀、豫、鄂等中线工程沿线省份为主,采取轮流承办的方式开展。
主要内容是动员青少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及沿途各地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态监护活动,在重点地区设立生态监护点,组建生态监护队,监督污染源,对向江河湖泊乱排乱倒废弃物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动员各地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做到达标排放;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态游体验活动,使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母亲河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2004年3月24日上午,来自京、津、冀、豫、鄂等五省市的青少年代表相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共同宣誓“珍爱生灵,和谐依存;植绿护绿,保护环境”,拉开了全国“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