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人作文高一 篇一
与众不同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与众不同。他们可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拥有特殊的才华和能力。无论是因为他们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还是价值观,这些与众不同的人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感和启发。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同学,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同学名叫李明,他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男孩。他不仅外表与众不同,而且他的思维方式也与别人不同。他总是能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给出独到的见解。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语文,他总能够迅速解决难题,而且他的解决方法往往与我们学习的方法不同。通过与他的交流,我发现他善于观察和思考,他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并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是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除了在学术方面与众不同,李明在兴趣爱好方面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热爱音乐,尤其是钢琴。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音乐室练习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水平非常高。他曾经参加过学校的音乐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我曾经去听过他的演奏,他的琴声优美动人,让人陶醉其中。他告诉我,音乐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音乐才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启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
与众不同的人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在与李明的交流和接触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他的存在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和欣赏每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与众不同的人作文高一 篇二
与众不同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有些人的梦想与众不同。他们可能追求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些与众不同的梦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同学,他的梦想让我深受启发。
这位同学名叫张浩,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这个梦想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可能并不罕见,但他的追求却与众不同。他并不仅仅是对航天感兴趣,他对宇宙的探索和科学研究有着无尽的热情。他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阅读关于航天和宇宙的知识,他还参加了一些与航天有关的科学实验和竞赛。他告诉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将来能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张浩与众不同的梦想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他告诉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他相信,只有通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科学的发展,才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他的梦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与众不同的梦想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它让我明白,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每个人的追求。与众不同的梦想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众不同的梦想也是一种勇气和信念,它鼓励我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与张浩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也被他的追求所激励。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与众不同的人作文高一 篇三
在我的记忆里,有个老人与别人不一样。他总是独自一人在我屋前的公路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他两只手别在背后,不管四季变化,衣袖子通常只能遮住一半的手臂,裤子已不成样子了,倒像是皱边的裙摆,裙摆下是一双黑乎乎的油腻的解放鞋。
但他常常笑着,他一笑就露出了为数不多的几颗牙齿,脸上的皱纹也因笑而显得更深了。他八十多岁了,我注意到了他,因为我那时以为他和电视上的济公有着某种联系,许是因为他总笑又或是他另类的衣着,总之,我相信他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在旁人的只言片语中,我拼凑出了他的身世。
我们村的人都叫他张伯伯,他小时候家境富裕,又是家中长孙,自然是备受疼爱,他爷爷还把全部家业都留给了他。可是他没能守住家产。据说他出手大方,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不认识的人,只要去找他,他都会慷慨相助。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家道衰落,他人也变得有些神智不清了。
他是去石门修过铁路的,回来时已经四五十岁了,没有妻子,总是絮絮叨叨的,逢人就说他在石门的事,带着常德口音一遍又一遍地说起,说铁轨有多长,火车有多大。刚开始还有人听那些话,到后来没有人愿意在他那里浪费时间了,但他不在乎,就算是自言自语也讲得很起劲。他那时无儿无女,于是他的堂弟就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他。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神智越来越不清,到他六十多岁时,紧靠公路边,政府给他修了上下两间房,他的嗣子弱视,也没有娶妻,还一事无成,占住了上面那间房,他只得住下间。
我那时已经记事了,我记得他爱把锅碗瓢盆放到房间外,朝他锅里一望,就能看到锅中漆黑一团的菜。路边偶尔有乞丐路过,他会盛上一大碗给乞丐,可乞丐不愿意下口,宁愿挨饿,也要等
别的好心人家送饭吃。他就吃着那样的菜,住着那样潮湿的屋子,活到八十多岁,每当别人问他:“你吃什么呀?”他总会说:“我儿子过年会给我买肉。”他喜欢答非所问,也喜欢过继给他的儿子,他喜欢在破旧的衣服上别捡来的卡片,骄傲地炫耀:“这是在石门修路时奖的勋章。”有时又说:“这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记得他稀疏的银胡子,在他说话时一抖一抖。他的行为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即使后来他神智不清,却每天都不忘打扫公路。他总是起得很早,就算是最先鸣啼的鸡也不及他。他一起来就拿着竹扫把在公路边清扫,等到人们起来忙碌时他已经扫完了好长一段,直到他自己满意了才停下来。这时,他会坐在自己家门口,看着被他扫干净的马路,数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脸上泛起满足的微笑。
老人已去世多年,很多事我也记不清了,在我眼里他就是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