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目的地观后感(实用4篇)

时间:2014-09-03 05:4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前目的地观后感 篇一

心灵的沉淀——我的前目的地观后感

我曾听说过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人类的灵魂是一只鸟,它在世间游荡,寻找着它的归宿。而我,也是这只迷失的鸟,不断地飞行,寻找着我的前目的地。

终于,在某个清晨的初阳下,我来到了这个前目的地。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地方,期待着它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和惊喜。

我首先遇到的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虽然年代久远,但却依然庄严肃穆。我踏入庙门,感受到一股神圣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我沉浸在宁静与平和之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欢愉。每一次的参拜,都让我感受到内心的融洽和平和,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除了庙宇,这个前目的地还有一片广袤的田野。这里的农民们勤劳而快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耕种着这片土地,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粮食。我看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感受到了劳动的美丽和喜悦。在这里,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了自己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去对待每一粒米饭。

在这个前目的地,我还见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无邪,笑容灿烂,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和温暖。与他们一起玩耍,我感受到了童真的美丽和纯真的喜悦。他们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在这个前目的地的旅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宁静与平和,劳动的美丽和喜悦,还感受到了童真的美丽和纯真的喜悦。这些美好的感受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沉淀,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目的地。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寻,我的前目的地一定会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我。

前目的地观后感 篇二

回归自然——我的前目的地观后感

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这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状态,而我的前目的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来到这个前目的地,我首先被这里的自然景观所吸引。蓝天白云,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有那一片片翠绿的森林,都让我心旷神怡。我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在这个前目的地,我找到了心灵的净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这个前目的地,我还体验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活动。我参加了一次徒步旅行,沿着山间曲径蜿蜒而上,欣赏着迷人的风景。我还体验了一次划船的乐趣,划动双桨,船只在湖面上留下一道道波纹,与湖水融为一体。这些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让我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除了自然景观和活动,这个前目的地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在寺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力量。我在那里默默祈祷,融入了寺庙的宁静和平和。在这里,我找到了内心的依靠和寄托,感受到了心灵的力量和力量的融合。

回归自然,是我来到这个前目的地的初衷。在这里的旅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体验到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个前目的地让我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我深信,只要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前目的地观后感 篇三

这个电影情节很烧脑,其实细想起来漏洞百出。我感动是1970年的john在1963年遇见jane的那一刻,镜头以仰拍的角度从后背移到转过身来的john的脸,演员演得真好,那一瞬间看得百感交集,如果你在时光中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能够时光旅行,你会不会爱上从前的自己?

整个电影其实不是《恐怖游轮》式的死循环,因为两个时空的john能够同时存在并和谐相处;也不像在表达宿命,因为一切也是故事中人的有意安排。

若要解释,可以用佛教的“贪嗔痴”来解释,所有一切都是因为不甘忘却。

结合原著,对这个故事做个简单的梳理,这原著与电影有所不同,比较能看清前因后果。

《predestination》

1945年7月20日,一个女婴被丢弃在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门口。这个被取名为jane的女孩儿在孤儿院里孤独而压抑地长大成人,羡慕于围墙外的孩子都有父母的爱,她暗暗发下誓言:她的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她为此发奋读书,再加上不凡的天分,她的强硬与聪颖明显高于别的女孩。

但是她不漂亮,不可爱,在爱情上不能像别的女孩一样幸运,就在别的方面努力争取,她去参加了“太空天使”——外星军团辅助护理队,在竞争中过关斩将,一路被看好。

1963年4月24日,下雨的夜晚,夜校放学后,jane在路上遇到一个男人,莫名其妙地爱上了他。一夜情之后,男人离开,再没有回来。Jane怀孕了,因此失去了“太空天使”的机会。

Jane在医院里破腹产下一个女婴,婴儿健康。但是医生告诉jane一个意外的情况,医生手术时发现jane有男人和女人两套完整的生殖系统,前者没有好好发育,后者发育良好,但是破腹产时被破坏,不得不切掉;同时医生给jane修正了男性生殖系统,从此jane变成了男人。

打击接踵而来,一个夜里,jane的孩子在医院被偷,再也没有找到。Jane坚持认为,是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偷走了。

1970年4月7日,已改名为john的jane坐在纽约市的一个酒吧里,喝酒之后向一个男服务员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他状况很糟,经济拮据,心里充满愤恨,最糟的还不是要去习惯男人的生活习惯,而是他不知道如何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活下去,他的生活没有目标。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当初那个男人造成的,他恨不能杀了他。

男服务员并非普通人,名字也叫john,是个依靠时光机器来自未来的人,问john:如果我能把他带到你面前,并且确保你能洗脱罪名,你能不能杀了他?

他们一起穿越到1963年4月24日,仍是那个雨夜,1970年的john遇到了1963年的jane,john激动万分,对jane说:“你真漂亮!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吗?”1970年的john深深地爱上了1963年的jane。

未来的john站在暗处目睹了这一切,他离开这里,穿越到1964年3月10日,从医院里偷走了1963年的jane和1970年的john所生的孩子。又穿越到1945年7月20日,不舍地把婴儿丢弃在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门口。他再回到1963年4月24日,要带1970年的john离开,1970年的john不同意,认为自己很爱jane。未来的john问:“你还不明白吗?”1970年的john一脸震惊。

1985年8月12日,在洛基地下城,在john的引荐下,john加入了一个组织——外星军团辅助护理队,就是当初遗憾错过的“太空天使”,从此可以穿越时空去完成各种任务。

在一个任务中,john去往1970年4月7日纽约的一个酒吧里,以一个服务生的身份见到了1970年的john。他告诉1970年的john:“如果我能把那个男人带到你面前……”

1993年1月12日,洛基地下城,john回到自己的住处,认为自己为组织做的招募活动已成功完成,他想退休了。他想起这一生,深感疲惫与无力。蛇吞食了自己的尾巴,周而复始,何为始?何为终?他所思念的jane,永远都孤独地待在黑暗中。

前目的地观后感 篇四

无限循环一曲悲歌

如果你喜欢科幻片,看完《前目的地》,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外祖母悖论”。“外祖母悖论”一直是穿越题材电影无法回避的一个逻辑漏洞,其实诺兰的《星际穿越》也没能补好这个漏洞,只是大家已经被诺兰精彩的叙事方式,和相对新鲜的科学概念征服,不大在意这个漏洞而已。

我们先说下什么是“外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这个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他的外祖母就没有他的母亲,如果没有他的母亲也就没有他,如果没有他,他怎么“返回过去”并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她?这就是“外祖母悖论”。

诺兰没解决这个问题很正常,当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也一样没解决,还照样拍了三四部续集。因为穿越题材的科幻电影的重点常常不在于此,更多在于拓宽观众的思维,造成各种奇妙的规定情境,让我们感受那些想象中的情境和困境。

那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所有科幻穿越题材作品无法绕开的逻辑悖论,是被解决掉过的。

《前目的地》改编自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短篇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而作者发表小说时是在1959年。作者用一个极其荒诞、孤寒的故事成功绕开了“外祖母悖论”。它的设定非常有趣。“外祖母悖论”的基础是我们人类是一代一代有序地传承下来的,每个人都必须有父母。该书作者创造了一个跳出人类传承结构的人。《你们这些回魂尸》的时空特工,他的父母全是自己!

也就是说,作者创造了一个没有外祖母的人类,父亲母亲全是自己的人类。这样一个人穿越在时空中,可以说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很多年前,我无意中看到这个短篇时,就觉得特别惊艳,现在依然能记得小说结尾处借主人公的口说道——“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可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你们这些回魂尸?”

说回影片,它将“外祖母悖论”推到极致。一句话剧透“自己促成自己跟自己发生关系生下了自己并将自己杀死”,也就是对白中一再提及的,关于鸡和蛋起源的终极奥义。

回想一下“还魂尸”这一专有名词,是指一种处于生与死的临界状态之间的活死人,即“会走路的死人”,与传说中的活僵尸极为相似。人类学家梅特罗在他的专著《海地的伏都教》中是这样描述还魂尸的:“他能行动, 能吃东西,能听从对他说话人的指令,他甚至还能讲话,但却没有记忆力,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

影片中的简、约翰还有代言人,在每次穿越后的时间点都是一具“孤独”的“还魂尸”。犹如约翰手上的那枚衔尾蛇戒指一般,首尾相连,循环往复,从无中来,到无中去。

有人将这归结为“宿命”。影片中的婴儿、简、约翰、特工、老洗衣工都是同一个人。人类也是如此,你、我、他、男人、女人、婴儿、孩子、青年、中年、老年、黑人、白人、黄种人……其实所有人都是“一个”。 这就像主人公一样,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因他的过去就是他的未来,而他的未来也是他的过去。

可这部影片又并不只是为了重述一个宿命论或试图挣脱宿命的故事,它其实源于更古老的人类之王的俄狄浦斯的讽刺:聪明的俄狄浦斯猜出了斯芬克斯的谜底,他认识了三条腿、两条腿和四条腿的人,但自己被诅咒的命运恰正由此开始。之后他杀父娶母、自刺双眼、子女骨肉相残、到老还流离失所……

这就是人。一个自以为认识了人,认识了自己的人,一个人类中最杰出者的命运。所以索福克勒斯称呼他为“僭主”而不是“王”,意即僭越自己限度的人。

再看看今时今日的电影世界,当《星际穿越》、《她》、《超体》、《环形使者》、《超验骇客》这些诸多讨论时间、空间、人类生存为主题的电影喷涌而出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用想象力和科学实践力颠覆人类传统人生的时代。而这些影片中,和量子力学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就是人类的感情,当客观和主观搅在一起的时候,究竟人类最后会怎样?

《星际穿越》说,人类最终会解决时间穿越的问题,度过遇到的危机;《她》和《超体》以及《超验骇客》说,人类会超脱肉身的束缚,以网络作为载体,成为进化后的高等级生物;《环形使者》说,人类会追溯命运,苦苦挣扎,却最终摆脱不了时间的宿命;而《前目的地》则说,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

作为主观的独立人格来讲,在这种维度下的同一人格分裂之后是否还仍然拥有单一独立的人格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让人惊悚的想法是,反向思维下,人类是不是源于同一个人,因为不同时间维度的个体结合起来组成我们复杂的社会。或者,最后人类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人多维度的这样一个结果,然后走向灭亡?

如果说《星际穿越》成功向人类展示了多维空间的一角并且大胆地进行了想象,那么《前目的地》就详细描述了在五维空间生存的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间轴,相互交错、合作、相爱相杀的大胆想象。它证明了科幻概念尽可以天马行空,只要对细节精心经营,最起码能让人在那么一刻不得不信。

虽然这片子没有那么精致的技法和技术流,但却有着视觉的美感,穿越机器朴拙的数码盘,西装礼帽的冷战特工装束,颇有老电影的质感,上世纪60年代的宇航局内饰前卫又复古,有种架空了年代的乐趣。如果算上它本

身赋予的延伸意义,其实也没什么烧脑的,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到中间部分就可以猜测到结局,无论开放亦或封闭,终不出几种意料之外。

所以,文学青年看后,也许会这样说,“我子是我夫,我夫致我死。我子杀我夫,我夫盗我子。哀哉生民梦寐中,轮回不得悟斯旨。人生茫茫究何似?恰似螣蛇食其尾。螣蛇食尽死还生,方生方死无穷已。”

大部分人看后,应该会这样说,“寻常讲轮回,都说苦集灭道,无以逃脱。今有一人,雌雄同体,跳出三界因果,仍归五行轮回。生命不过是一场提线木偶的游戏,多么叫人绝望。”

前目的地观后感(实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