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篇一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这本小说以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家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奇幻和悲剧。读完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迷惑。
《百年孤独》的魅力在于它的叙事风格。马尔克斯以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事,动用了大量的魔幻元素和寓言手法,使得小说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氛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家族成员的性格和命运,使其身世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千丝万缕的关系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命运,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另外,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背景。作者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展示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以及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的政治动荡。这种历史背景的渗透,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反映社会变革的作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脆弱,思考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然而,尽管《百年孤独》具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和精妙的叙事手法,但我在读完之后仍然感到迷惑和困惑。小说中的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但由于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很难分清谁是谁,谁和谁有什么样的关系。另外,书中还有很多奇幻和荒诞的情节,有时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迷失,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有所困难。
总的来说,读完《百年孤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妙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家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奇幻和悲剧。尽管有一些困惑,但我相信这正是作者的意图,他通过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思考人性和命运的复杂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篇三
最近总算把《百年孤独》第二遍结束了。虽说是第二遍,但仍觉得艰涩难懂。看完了全本,心里特别的累,不知自己到底看懂了几分。仿佛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坚持到底。
他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在坚持着所谓的理想。或许是因为上帝不想让人们过于幸福;所以,当上帝以无边的美意创造了一切后,又会让魔鬼所破坏,正如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布恩迪亚家族经历着这样的一切:街上的女人会使人流血,家里的女人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斗鸡会让男人丧命、终身内疚,枪弹一沾手便会引发二十年的战争,冒失的事业只会将人导向失落和疯狂……当年迈的乌尔苏拉走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尔基亚德斯,这个智慧与先进的代表虽然与布恩迪亚家族有着不解之缘,也影响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他预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败,为什么?
直到现在也没能明白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现人类的无奈吗?乌尔苏拉算是这个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为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亚发现了马孔多,他们在那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引进文明,但也随之衰落,也带来了战争,流血,瘟疫,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微缩的世界,历经一切,还有人类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许还应该说说奥雷里亚诺·布迪地亚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旧未读懂他。我不懂阿玛兰坦—乌尔苏拉为什么要回来,过着与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变他吗?还是她也拥有者何她高祖母类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终不是乌尔苏拉,所以她失败了。最无法理解的应该是他们“变态”的爱情吧,我不知道是否这样说恰当。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爱情还是让这个曾经辉煌但也孤独了百年的家族结束了。正如那卷神秘的羊皮卷所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住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或许我无法读到书中更大的,更宏远的意义,一本书,一百个人读,会有这一百种理解。我只看到了他们极力想拥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们未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或许他们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许我们也一样,但是他们应该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篇四
不记得是谁说过:“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一个人坐在藤下冰凉的石椅上,这未必是孤独,在煦煦攘攘的人群里穿梭,或许你会更加迷茫。那么,什么是孤独?
黄昏,夕阳为每个存活于世上的人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人们为了活着而奔波,不断重复着由生至死,由死至生的过程,在生命的动荡中起起伏伏,过着孤独的人生,回忆孤独的过去。正如布恩迪亚家族不断发展又不断没落而最终消失。这似乎是人生永恒的孤独轮回,“月盈则亏。盛极则衰”正是这世上每一样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没有什么能获得永生,亦没有什么能在有生之年坚持不变。
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每个人的人生似乎都只是从诞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但我们身在其中,每个人的人生是何其不一样,沿途的风景依然百变,即使我们只是走向孤独的无知游历的旅客。
“我们终将孤独”的的确确是无可否认的真理,但如果所有人都因这一点而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世界将如何发展,如何演变成今日的模样,又如何走向宿命的孤独。林语堂说“世间没有一个人感到绝对的满足”,因为人对自己终将死去感到不满,所以不甘愿安守现状,才会抱着活着的期望。安于命运的人永远不会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宁愿把自己关入永恒的孤独中度过一生,尽管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结局,但人生的好坏是否并不只参照一个人是否死去,而是这个人是否能在他短暂的几十年间经历最精彩的故事。我们人生的结局已定,可是是走向孤独的路上,与其自怨自艾荒废人生,不如抱着活着的期望一点点向孤独走去。正如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看那天边闪耀的金色太阳,即使它终将应对黑暗,走向孤独,但无论朝霞还是夕阳都如此美丽,洒落在身上的金光带着孤独光耀,如此让人心驰神往,令人无法抗拒。
孤独,并不是人生的绊脚石,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孤独的内涵:孤独,包含一种刚强、抗争、向上的精神。
孤独,其实就是一种灵魂的放射,一种理性的落寞,也是一种思想的高度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让我们享受孤独,享受人生。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篇五
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在孤独的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正如此书所言:“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这部描述了一个历经百年,由兴到衰的家族的著作,刚开始读会让人十分迷茫,书中既穿插着错综复杂人物关系和姓名,并且作者又别出心裁的将七代人的姓名重复,这样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也突出了整本书的色彩,“孤独”。以我这个年纪,现在读这本书是有些困难的。开始,我就被无限重复的人名和繁杂的倒叙插叙所搞晕,读完了第一遍,我的脑子里充满了人名和叙述,我没有感觉出来这是一本名著,反而像一本繁杂的史书,迷茫,空旷充斥在我的想法里。当我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去读时,我才发现这本书后面隐藏的那副宏图壮景。
这本描写一个长达百年的家族—布恩迪亚家族由兴到衰的著作,书的开头就从上校的回忆开始记起,那时的马孔多,还是不开放的,它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一块微不足道的磁石也可以引起整个村子的轰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他有着开放,前进的精神世界,但是在那个时候,马孔多狭隘,无知,与现实格格不入。当他发现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矛盾,甚至完全相反,他努力的想去改变这个现实,可他做不到,这时,他的精神失常了。他被家人绑在了栗树上,随之而去的,是马孔多的未来。这正如当时拉丁美洲的社会背景,一个刚刚被解放的地方,人们的思想里充斥着无知,这使得当时的拉美孤独,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在书的最后,这个家族彻底被飓风卷走,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冲破孤独的渴望。
书中穿插了很多幻想,与现实相交错,在这种似像非像的意境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空旷的境界。当这个家族由兴到衰,直至灭亡时,我甚至感觉不到作者给予我们的孤独,而当我读完了书后,我又感觉到这本书字里行间都穿插着孤独的色彩,现实与幻想,开放与狭隘,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正如这个世界,差距,潮流,与灵魂深处的孤寂和迷茫。
这是部令人惊叹,令人恐惧的伟大小说,在书中那无法挣脱的无力和孤独,梦想,激情,皆为泡影,暴风之中,只留有那丝缕舨的回忆。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篇六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