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

时间:2017-05-03 02:14: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无声告白》读后感3篇

  《无声告白》是2015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面yjbys为你们献上《无声告白》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无声告白》读后感【一】

  读完《无声告白》,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写些什么,记录下自己的压抑与震惊,压抑于莉迪亚悲惨的一生,震惊于文字的力量。

  《无声告白》总结起来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上演,不能实现人生梦想的父母,把梦想转嫁到子女身上,期望他们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于是,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与想法,打着“为孩子好,为孩子的人生负责”的幌子,让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

  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美国,一个有着中国父亲,美国母亲的“特殊家庭”。撇开种族问题不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较现实中更加鲜明,甚至极端。

  从小渴望与众不同的母亲,优秀、上进,梦想着成为一名女性医生,但婚姻和孩子的出现让她不得不停止学业,她反抗过,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决定找回自己的人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她将自己的梦想与期待全部放在家中老二莉迪亚身上,她的关注全都聚焦于莉迪亚,有时甚至忘记了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存在。她让莉迪亚实现自己理想的方式就是让她不断地学习,她给她的礼物都是书,生日礼物是书,圣诞礼物是书。她让她选修高年级的课程,她甚至送了她一个听诊器。

  相反,莉迪亚的父亲,从小因为特殊的肤色受到“特殊”待遇的父亲,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同龄孩子的生活,他不断地教导她多交朋友,给她买漂亮的衣服,让她约朋友来家里玩,和朋友去看电影,好像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不去在意孩子独特的黑头发。

  只是,莉迪亚的母亲不知道,莉迪亚每每顺从她的安排去做作业、去上课,乖巧地对她说“好的,妈妈”,不过是因为害怕,害怕母亲再次消失。在她母亲为了梦想离家的时候,小小的莉迪亚就对自己许下承诺,只要能留住母亲,只要母亲不再消失,她会完成所有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莉迪亚的父亲也不知道,莉迪亚每天对着电话与“朋友”谈论学校发生的事情,欢声笑语的时候,不过是对着机械的电话拨号音自言自语。当莉迪亚终于无法承受这些“期待”,当她终于发现自己恐惧,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她选择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她的死亡也让她的父母意识到自己错误,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家庭,这样的结局可能是对莉迪亚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封面上“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最好诠释。

  莉迪亚“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虽然以这种遗憾的方式。可是,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真正的自己?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想着百度一下别人的读后感,想看看别人的想法,怕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从小接受应试教育的我们,习惯了标准答案,害怕不一样,因为不一样就意味着错了。长大以后的我们,还是如此,工作,结婚,生孩子…,每个环节都不能少,也不敢慢,若不如此,我们就担心自己成了异类,成了父母的心病。

  更可悲的是,当有一天,当我想去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的时候,我竟然想不出另一种生活的方式。

  现在的我经常思考,我真正喜欢什么,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度过我仅此一次的人生,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答案,并且拥有那样生活的能力与勇气。

  《无声告白》读后感【二】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

掌上明珠,他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李太太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自己的爱情,结婚后就开始照顾三个孩子,可是做女医生的梦想不断地在李太太的心里生根发芽。有一天,李太太没有任何告别,离开了爱人和孩子们,自己到曾经就读的学校重新学习,参加考试。失踪了很长时间。

  当李太太回家后,孩子们,尤其是莉迪亚太害怕母亲离开了,于是成了母亲梦想的继承者,对母亲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说是的,好的,只是害怕母亲再次离开。

  这本小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念:莉迪亚死了。整本书都在不断的探秘,家里的每一个人的状态都被作者用很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很有代入感。

  我们身边的朋友,同学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是我是第一次看类似于这种小说。当看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了这本书的题目《无声告白》,我把自己当成莉迪亚,我很想跟母亲说我不喜欢,可是我害怕失去妈妈。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所以我只能委屈自己按照你所希望的样子活着,直到我坚持不下去。

  看完这本书,我更深层的理解了这本书扉页的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我自己的决定负责任,而不是我父母的想法是,我朋友的想法是,不不不,那是他们,你只需要告诉自己你想怎么做就可以了。做对了,祝贺自己,做错了,不抱怨,不责怪他人。而作为父母,又何尝不是需要做自己呢?和而不同,我跟你不一样,但是我可以接受我们的不同,这边是最好的相处模式了吧。

  《无声告白》读后感【三】

  读到《无声告白》纯属偶然,一个无聊透顶的晚上,无聊透顶的去某网闲逛,无聊透顶的发现这本书,名字听上午还些许有点让我想读,于是百无聊赖的看了看简介,不禁很失望,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在社会形态以及心理历程上的各种艰难和困苦,和我有半毛钱关系啊!然而实在无事可做,便翻开第一章,本着打发时间的姿态心不在焉的看着,可是第一页还没看完,我就精神了!这是本好书!我对好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了5页之后依然很想看下去,那之于我就是好书。然而《无声告白》却不仅仅是一本好书,因为我看了几遍都还想再看!这是目前为止我所读到的除了《红楼梦》之外,唯一一本让我想重复不停看的书!然而每一个人对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领悟,之于我,对《无声告白》的痴迷是因为它引起了我很多很多的思考,很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不是关于社会形态,不是关于种族主义,而是关于育儿!于是我把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父母,恰好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阿棠,强烈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我是不擅长这些的(说的好像我其他方面的文章就擅长一样),而盛情难却,就随意写下一两点,只做抛砖引玉,等着阿棠的作品吧。

《无声告白》读后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