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一
《拉贝日记》是一部真实记录了纳粹德国时期的日记,作者约翰·拉贝是一位瑞士外交官,他在德国担任领事期间,目睹了犹太人受到的迫害和屠杀。这本书记录了他亲眼目睹的一切,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反思人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完《拉贝日记》,我被其中所揭示的真相震撼到了。拉贝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所受到的残酷对待。他用极其真实而生动的笔触,将那个黑暗的时期展现在我们面前。从犹太人被剥夺权利、限制自由,到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再到最终被集中到集中营,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心寒。
通过拉贝的日记,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黑暗面。在那个时期,纳粹党德国的民众中,竟然有那么多人盲目地追随着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念,无视人道主义的底线,对犹太人进行了如此残忍的迫害。这让我不禁思考,人性究竟是什么?是善良的、宽容的,还是残忍的、狭隘的?在极端的环境中,我们是否也会迷失自我,成为罪恶的一员?
拉贝的坚持和勇气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纳粹统治下,他作为一位外交官,本可以选择回避和逃避,但他选择了留下来,用他的职务和影响力来帮助犹太人。他为犹太人提供了庇护和救助,为他们争取权益,甚至最终为数百名犹太人争取到了瑞士的庇护。他的勇敢和正义感是令人敬佩的。
《拉贝日记》让我深深地反思了历史和人性。这本书在揭示了纳粹暴行的同时,也呼吁我们要珍惜和维护人权与人道主义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受到迫害和屠杀的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避免重蹈覆辙。
拉贝的日记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读到,让大家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警醒,保护和珍惜人权与人道主义精神,让类似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二
《拉贝日记》是一部记录了纳粹德国时期的真实日记,作者约翰·拉贝是一位瑞士外交官。这本书通过拉贝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纳粹统治下犹太人受到的迫害和屠杀。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拉贝日记》让我对纳粹德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拉贝的描写,我了解到了纳粹党的种族主义理念如何蔓延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犹太人被剥夺了基本权利,被迫离开家园,遭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这段历史令人痛心,也让我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日记中,拉贝以第一视角记录了他所见所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他的描写真实而生动,让我对犹太人所经历的一切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绝望、无助和恐惧。拉贝的笔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真实的认知,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同时,拉贝的坚持和勇气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纳粹统治下,他选择了留下来,用他的职务和影响力来帮助犹太人。他为犹太人争取权益,为数百名犹太人争取到了瑞士的庇护。他的勇敢和正义感让我深受鼓舞。他的行为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和人道主义发声。
《拉贝日记》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历史的悲剧不应该被遗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应该坚持正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维护人权与人道主义精神。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读到,让大家共同努力,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三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啦……啦……你用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每当《我和我的祖国》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时,一种温热的情感便会在身体里慢慢升腾。我想这便是作
为中国人应有的民族自豪感吧。往往一个人对事物热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像你爱你的家人、朋友、师长一样毫无理由。我爱我的祖国,她虽然没有俄罗斯那么大,没有美国经济那么发达,但是她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并且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史。而近期再次使得我为祖国而感动的是一部电影叫拉贝日记,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对1937年12月冬在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知道的太少太少,可怜的一些信息主要来源于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大都太过概括,缺少了应有的立体感。《拉贝日记》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残酷与壮烈交汇的历史。这部电影无疑可以被称作一部好电影,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被剧情牵动着,但是我的脸一直紧绷着,什么话也不想说,心情特别的沉重。在这个电影中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日本轰炸南京,拉贝牵起来德国的国旗,中国人在德国国旗的庇护下面躲避轰炸,觉得是种讽刺,这大概是希特勒唯一做的好事吧。我不禁要想为什么作为中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没有安全感,而仅仅一面德国的国旗其效用却这么大,想来关键是德国的强大埃另一个情节是日本军人透露消息的情况,也说明了发动战争是极少数的军国主义分子,大部分日本人都还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也是我在影片中唯一一个我不会用鄙视的眼光注视的日本人。还有一个就是日本人在进行杀人比赛的时候那群同胞的眼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个个坐以待毙,或许这个是导演的安排,不过人人都是没有神的眼神,这么多人为什么不能够反抗?他们被俘之前可还是中国的'战士啊,这是我最无法了解的。
起初,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有看《南京!南京!》之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是一样的。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可是我并不后悔看了《拉贝日记》,从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伟大的灵魂充满着人性光彩的拉贝,耿直的威尔逊大夫,年轻气盛的罗森博士,慈爱坚强的杜普雷女士,人物丰满,个性鲜明,为突出拉贝起到了很好的绿叶作用。跟着导演的镜头,我看到拉贝在是否出任安全区主事者的困惑,他在失去妻子的心灵战栗中变得更加坚定,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安全区购买粮食,而故意不让别人知道内情。面对这样一个把大爱倾注在一群与自己并无太多瓜葛的弱者身上的外国人,你没法儿不想起救犹太人于水火的辛德勒,没法儿不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影片在娓娓道来中,为重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立下莫大之功。
面对残酷的日本人的侵略恶行,一个满可以置身事外的人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留在这生死难保的是非之地,其中的伟大谁又能否认呢?
今年是建国XX周年,在这XX年的风风雨雨里,中国变得太多太多,从贫困到丰衣足食,从弱小到强大,从被人看不起到被人看重,人们在向着祖国美好未来看齐时,是否会想起那些曾经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呢,他们的英勇事迹是否还被记得真切。几年前曾经听过某校学生在观看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时不断爆发出兴奋的笑声的报道,那时的我简直无法相信,作为中国人他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建国XX周年的今天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培养新一代中国人爱国热情的好机会。我想拉贝日记的出现无疑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根是一个好的契机,古人已去今人是否还记得缅怀这他们呢?勿忘先烈!勿忘国耻!
【篇二】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
《拉贝日记》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德国纳粹党员约翰·拉贝,作为当时西门子中国区的主管,拉贝加入纳粹党只是顺应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希特勒,他原以为希特勒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在安全区受到日军威胁期间,拉贝还写信给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南京时,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面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军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待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择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拉贝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后来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这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电影往往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载体,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曾经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勿忘先烈,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