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一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精彩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具体教学措施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重积累,平时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6)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二
本学年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学年,学生即将面临着严峻的中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年教学的一个中心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实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复习,实现零距离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处理上则分批分层地辅导和督促,让他们实现的成长理想,实现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故特作如下计划:
一、本册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
1、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2、根据老师讲解的写作背景来感知课文,能够理解、体悟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3、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朗读、思考、积累。
4、让学生了解我们所遵循的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的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第一单元是散文、掌握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时应在朗读中细细体会。
第二单元是小说,要求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和自然环境的铺衬作用、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的精炼、准确、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学习议论文要掌握文章的论点、论证的方法,细细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和对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
二、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刻印工作。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精彩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具体教学措施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重积累,平时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6)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四
一、重点内容:
1、对叙事性作品中的形象及语言的评价与赏析。
2、体会散文中抒情的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4、文言文常用词语的作用。
二、基础知识目标:
1、注意把握叙事性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的形象及其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评价。
2、体会散文中抒情的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4、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5、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及重点古文。
6、能够写有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的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结合文章的中心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赏析语言。
2、体会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3、准确把握散文的中心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能够理解文中一些语句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4、能够结合书上的注解和工具书,基本顺畅朗读及理解古文大意。能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等现象,能掌握文言虚词“之”、“其”、“以”、“于”的用法。
5、能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做到有一定的中心,叙事完整,有生动细致的描写,语句流畅,层次分明,书写工整。
6、通过综合性学习,注意关注生活,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感受古诗中的美,从而增强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交付给学生。
2、注重知识间、能力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重分层教学,利用学习小组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督促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并养成做批注的学习习惯,从而拓展视野,提高思想素养。
5、督促学生每天坚持练字,指导运笔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书写天天进步,达到修心养性、培养持之以恒精神的目的。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95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1、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保障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六
一、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1、2两个班的语文课。两班共有111名学生。其中有入学成绩的106名,平均分78。46。优秀率43%,及格率96。5%,另外有5名同学没有入学成绩。如果单看成绩还不算太坏。但是通过一周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太差。一篇自我介绍的作文,只有七名同学没有错别字,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错别字严重。有五分之一的同学两三句话就完事。
(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语文课上回答问题词语运用很关键,而学生表达能力普遍不强,词汇运用匮乏。
(三)语文兴趣不浓。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许是太熟悉,反而不够重视,语文中含蓄的语言美及人性美许多学生理解肤浅。
(四)写作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加强“双基”训练,突破识字、书写、释义的困难。
2、增加阅读量,丰富课外知识。
3、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学会说完整话、语文话。
4、侧重小作文,小片段、随笔的写作。
三、相关措施
1、加强课前的字词预习,课上检查,课后练习环节,实行字词单元关制。
2、坚持上阅读课,丰富知识,并做读书随笔。
3、坚持写周记。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而且有利于真实情感的抒发。
4、在备课中尽可能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表达的机会。
四、活动安排
1、书写规范字比赛。
2、主题手抄报比赛。
3、朗读比赛。
4、优秀阅读随笔评选。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七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尤其是下半年是最关键的半年,为使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搞好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校的学生来源全是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过的内容,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等,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
2、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需要老师再三强调,但学生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3、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
经过几次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我任教的班:尖子生没有几个,中等生断层,差生面特大。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语文学科,因为他毕竟是母语。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建设高效课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入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
四、加强课外辅导。
语文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认真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13)、(14)班共有学生108人,其中(13)班53人,(14)班55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及入学考试成绩来看,这两班学生语文成绩是14个班中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底子薄,偏科现象较严重,而且两班不及格的有32人,全班最低分仅13分。从开学初几天语文课堂上的观察以及平时谈话、调查了解到: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而且只有五至八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属于“沉默的一族”,有几个学生作文文理不通,错别字到处俯拾即是,病句随处可见,甚至比不上语文好一点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而且我尝试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时,老是几个成绩好的女同学在充当主力军。所以,接手这个班,了解到了以上情况,我越发觉得肩上担子之沉重。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14个班级语文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今年,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又加上教育局的有关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需要教者多下功夫。对这部分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最后这一学年中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指标和任务,力争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读后感篇九
一、重点内容:
1、对叙事性作品中的形象及语言的评价与赏析。
2、体会散文中抒情的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4、文言文常用词语的作用。
二、基础知识目标:
1、注意把握叙事性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的形象及其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评价。
2、体会散文中抒情的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4、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5、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及重点古文。
6、能够写有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的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结合文章的中心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赏析语言。
2、体会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3、准确把握散文的中心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能够理解文中一些语句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4、能够结合书上的注解和工具书,基本顺畅朗读及理解古文大意。能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等现象,能掌握文言虚词“之”、“其”、“以”、“于”的用法。
5、能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做到有一定的中心,叙事完整,有生动细致的描写,语句流畅,层次分明,书写工整。
6、通过综合性学习,注意关注生活,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感受古诗中的美,从而增强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交付给学生。
2、注重知识间、能力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重分层教学,利用学习小组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督促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并养成做批注的学习习惯,从而拓展视野,提高思想素养。
5、督促学生每天坚持练字,指导运笔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书写天天进步,达到修心养性、培养持之以恒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