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优选3篇)

时间:2012-03-01 09:12: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 篇一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于爱和憎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而有些人则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憎恶之意。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即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憎恶之情。

首先,成为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对自己的情感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事物,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迷失自己的感受。因此,我会时常反思自己的情感,确保自己对于喜欢和讨厌的事物有着清晰的认知。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和憎。

其次,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他人误解而选择隐藏自己的情感,或者过度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导致他人不适。因此,我会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憎恶之情。例如,在表达喜爱之情时,我会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喜悦;而在表达憎恶之情时,我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过度的批评和指责。

最后,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保持心态的平衡。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度喜欢或憎恶某个事物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力。因此,我会学习如何保持心态的平衡,在喜爱和憎恶之间保持理性和客观。我会尽量避免过度陶醉于喜爱之情,以免忽略了事物的缺点;同时,我也会尽量避免过度憎恶某个事物,以免忽略了事物的优点。只有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和憎。

总之,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对自己的情感有清晰的认识,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保持心态的平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些,成为一个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憎恶之情的人。

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 篇二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爱和憎是人类情感的两个极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地表达爱和憎,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首先,成为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学会表达爱。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会尽力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表达出自己对他人的爱意。我会用真诚的言辞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支持,让别人感受到我的爱。同时,我也会学习如何接受别人的爱,以及如何回应别人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学会表达爱,我们才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让彼此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其次,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学会表达憎。憎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不满和愤怒。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憎恶之情,而不是过度的抱怨和指责。我会学习如何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避免过度的情绪化和冲动。同时,我也会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憎恶之情转化为对他人的攻击和伤害,而是选择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有恰当地表达憎,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最后,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保持内心的平衡。爱和憎是情感的两个极端,我们需要学会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我会尽量避免过度陶醉于爱和憎之情,以免失去理性和客观的判断力。同时,我也会尽量避免过度依赖爱和憎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和幸福。只有保持内心的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起稳固的情感基础。

总之,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需要学会表达爱和憎,保持内心的平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些,成为一个能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憎恶之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 篇三

如同李玫瑾老师在很多育儿讲座讲到的一样,父母可能是在童年没有给他形成正确的观念,也没有培养他的耐挫力,所以导致他会得精神疾病(这一点是可以从她姐姐顺利地考上大学却平安无事看出。)。当然了,这也许也和家庭的重男轻女有关系。是家里最小的,又是个儿子,很容易被宠着长大,因此,在高考复习最艰难的阶段,就会有精神承受不住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家庭可能父母根本没有意识会建议孩子培养其他兴趣……除了学习工作没有其他兴趣的人,很容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办法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得精神疾病)。

父母对儿子得了精神疾病这件事本身并没有思想上的足够认识。一方面体现在他被人看扁就没有带他去办残疾证,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担心这样的情况会让儿子找不到对象而骗婚。在孩子患有精神疾病的时候,或者说在孩子患有任何疾病的时候,父母除了在心理上接受现实和在经济上开始做打算之外,更多的都是会了解与这个病相关的知识(包括了可能的病因以及生活要注意到的问题

,还会考虑康复的可能)。而这个父母因为儿子抗拒吃药就擅自停药,侧面也说明了父母对这个病并没有充分的了解。(顺带说一句,因为儿子抗拒吃药就给他停药,也侧面说明了父母对这个儿子的溺爱)。而父母让儿子和别人介绍的智力有问题的女人结婚,往小说就是骗婚,毁了人家一辈子的幸福(看到新闻里前妻还能卖化妆品,说明智力问题只是比较轻微的),往大了说,就是违背了基因的优胜劣汰。

新闻里犯罪人的母亲认为是离婚导致了儿子病情的恶化。我个人认为,这和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存在的观念新旧差异也有关。在中国,但凡是“城里人”都不至于被离婚打趴下,因为当代人对于婚姻的自主权在逐步的提高,女性在婚姻当中受到压迫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反抗,夫妻关系不和也不会选择将就。可是在农村,仍旧有一些男人出于男尊女卑而认为“我这辈子结婚了就不会离婚。”当旧有的观念和新思想发生碰撞的时候,陈腐的价值观必然会崩塌。

我认为一些基础的医疗卫生站应该多向群众普及关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知识,传导他们正确的观念。其实,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本身也很痛苦,他们和那些身体上痛苦的人一样。我记得之前是在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里看到的,说“别把抑郁症当成什么特别可怕的病,它就像感冒一样,病来了就吃药。”如果我们可以多向社会和群众普及这样的精神卫生、心理卫生知识,大家谈到精神疾病就不会面色恐慌,不会在心理上对他感到害怕,自然在自己得这样的病的时候就可以坦然的接受,并且从容的就医。精神疾病这个概念涵盖了很多种类,精神病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杀人或者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人们提起精神病会感到恐慌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有一些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并没有重视在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教育(尤其是对精神病患者的本人和家属)。

我们普通大众就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就好,研究犯罪心理交给专家和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了。不是说我们的“研究”没有意义,而是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去偏向加害者,那么谁去同情受害者。我们可怜加害者是因为他过去的环境和经历造就了他现在不可原谅的行为,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这一类人的过去和犯罪事实去杜绝或者降低未来发生这种事的可能。

做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