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陶潜在今天(经典3篇)

时间:2015-07-01 02:2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假如陶潜在今天 篇一:重返自然的追求

陶潜,字元亮,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高自负、喜欢隐居山林而著称,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如果陶潜在今天,他或许会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体验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首先,陶潜可能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陶潜可能会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可能会写下一篇篇诗文,抒发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表达对环境污染和生物灭绝的忧虑。他还可能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并倡导人们从小事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的负面影响。

其次,陶潜可能会更加重视心灵的净化和健康。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情况。陶潜可能会通过更深入的参与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他可能会选择在山水之间修行养性,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用自然的美景来舒缓自己的心灵。他可能会在山林中修炼身心,通过冥想和静坐来提升自己的心智状态。陶潜也可能会倡导人们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陶潜可能会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陶潜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倡导人们关注他人的需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互助。他可能会写下一篇篇诗文,描绘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让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陶潜也可能会亲自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如果陶潜在今天,他可能会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体验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可能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重视心灵的净化和健康,以及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陶潜的追求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价值。让我们也能从陶潜的追求中汲取力量,重拾对自然的热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假如陶潜在今天 篇二:审视人生的意义

陶潜,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清高自负、喜欢隐居山林而著称。如果陶潜在今天,他或许会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审视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存在。

首先,陶潜可能会更加关注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过度。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陶潜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呼吁人们审视自己的欲望,反思过度追求物质带来的问题。他可能会写下一篇篇诗文,表达对物质追求的冷嘲热讽,同时也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陶潜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简朴的生活态度来引导人们,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积累,更在于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满足。

其次,陶潜可能会更加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灵成长。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培养,沉迷于琐碎的事务和消遣。陶潜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呼吁人们注重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可能会写下一篇篇诗文,探讨人生的哲学和人类的存在之谜,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心灵追求。陶潜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修身养性为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素质,追求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

最后,陶潜可能会更加关注人们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过于自私和利己主义。陶潜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传递温暖和希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可能会写下一篇篇诗文,倡导人们互助合作,关心弱势群体,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陶潜也可能会亲自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如果陶潜在今天,他可能会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审视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存在。他可能会更加关注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过度,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灵成长,以及关注人们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陶潜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价值。让我们也能从陶潜的追求中汲取力量,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内心的追求,成为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

假如陶潜在今天 篇三

首先,如果陶先生天上有知,请原谅我鲁莽的揣测和拙劣的文笔。但同时我也相信,吟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陶先生一定也正想着替自己“平反”,摘掉圣人的帽子,赎回凡人身。

这是2011年9月的一天。现在,让我们将时光回拨40年,即1971年9月,在江西九江市的一户人家,新添了一个小男婴,这就是我们的陶潜。小陶潜幼年丧父,跟着妈妈和外公长大,外公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对小陶潜影响很大,外公家藏书颇丰,使得陶潜自幼便接触过许多同龄人不曾接触过的思想,也使得陶潜对眼前的世界有了更早、更清晰的认识。

现如今昔日的陶潜已经40岁了。40年间发生了什么呢?小陶潜幼年便“猛志逸四海“、“心济天下”,一心报国的他也许考过公务员,希望能在从政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几年下来,陶潜逐渐发现公务员队伍中一些腐败内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于是辞去公职。陶潜是个放浪形骸的人,“性本爱丘山”的他也曾做个行至四方的背包客,“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然而在外待久了,“悦亲戚之情话”的他又思及天伦之乐。于是他又背着行囊回到家中。为了生计,也许他会做个教师又或其他更加清闲的职业。他会在自家的阳台上种满他喜爱的菊,把菊作为自己唯一的知己。他也会经常“引壶觴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在微微的醉意中思及自己的理想,一抒“猛志固常在”的壮志,他也会经常看书,在古人的文字里寻挚友,他也经常用笔墨挥洒豪情,但显然,他的文章很不入流,无人赏识……

这样看来,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竟在我们的设想中埋没了。但实际上,这不需要假设。一千多年前,陶先生在世时,他的的确确就是一介平民,“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他像我们一样要为柴米油盐劳神,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是在若干年后,时代变迁,他保存完好的作品才重新被人发现,被人赏识,逐渐被人推崇备至,直到今天,成为后人眼中的圣人、先哲。

其实,圣人亦人,和我们一样生于肌发。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有超乎常人之处。然而,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独特之处,有自己过人之处。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抛开自己的特色,磨光自己的棱角?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试想,若但年陶潜先生也为迎合世俗丢弃自己独特的气节,如今,他还能成为后人歌颂的圣人吗?

他的圣,源于他的隐,而他的隐,不过是抛弃他所不屑的东西,做回自己而已。

我们根本不需要、也不能为了迎合什么

而丢掉自己,更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过分地去崇拜隐者们。这样名留青史、流芳百世的隐者,也不过是隐没于官场而已。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如果我们能坚守住自己,不论在哪里,不在干什么,都守住一份孤傲,活出一份洒脱,那我们每个人,都是真正的隐者。

假如陶潜在今天(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