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篇一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原名宋靖民,字慈蕙,江苏苏州人,中国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宋庆龄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宋肇培是苏州的一位医生。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曾经是她的第一位老师,教她读书和写字。宋庆龄对教育非常重视,自己也非常勤奋地学习。她在1907年考入上海女子师范学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接受正规教育的女学生之一。后来,她又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密西根大学学习,获得了社会学学士学位。
回到中国后,宋庆龄投身于妇女运动和民主革命。她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并成为了中国国民党妇女部的主席。她致力于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争取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她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并通过组织各类妇女团体来推广妇女解放运动。她还在1920年代组织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权益组织的领导人。
除了妇女运动外,宋庆龄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她是孙中山的密友和支持者,曾经帮助孙中山筹集资金,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她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争取国民党内部的改革和民主化。她是中国国民党的代表之一,曾经多次代表国民党参加国际会议,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组织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号召妇女积极参与抗战,并组织妇女参军参战。她还在国际上争取援助和支持,为中国抗战争取了重要的外交胜利。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她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和国家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杰出领导人”。
总的来说,宋庆龄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女性领导人。她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篇二
宋庆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人,她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庆龄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为她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她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并通过组织各类妇女团体来推广妇女解放运动。她还在1920年代组织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权益组织的领导人。
除了妇女运动外,宋庆龄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她是孙中山的密友和支持者,曾经帮助孙中山筹集资金,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她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争取国民党内部的改革和民主化。她是中国国民党的代表之一,曾经多次代表国民党参加国际会议,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
在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组织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号召妇女积极参与抗战,并组织妇女参军参战。她还在国际上争取援助和支持,为中国抗战争取了重要的外交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不仅在中国国内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还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她曾多次代表中国国民党参加国际会议,并与各国政要进行了密切接触和交流。她的外交工作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她的离世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巨大损失,但她的精神和思想会一直激励着后人继续为妇女权益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人,她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她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努力奋斗,为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进步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篇三
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著名革命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人物档案
姓名:宋庆龄
又名:宋庆琳
英文名:Rasamond
生卒: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籍贯:广东文昌
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家庭成员:父亲宋嘉澍,母亲倪桂珍;
丈夫孙中山,二人没有子嗣;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夫人有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3人。
兄弟姊妹共6人,宋庆龄排行第3:大姐宋霭龄,丈夫孔祥熙;三妹宋美龄、丈夫蒋介石;哥哥宋子文;妻子张乐怡;弟弟宋子良、宋子安。
宋庆龄-人物介绍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1948
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参加由中共倡议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国以后,历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曾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性活动,先后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主要著作有《为新中国奋斗》等。1981年5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