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综合策略内部讲稿分享【优质3篇】

时间:2018-07-02 07:34: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学习综合策略内部讲稿分享 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要重视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其中的故事情节,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报纸、杂志等时事资料进行阅读,了解社会动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其次,要注重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进行素材收集,积累一些优美的词汇和句子,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写作时要注重结构和逻辑,合理组织文章的段落和语句,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写作比赛或者组织写作社团,与他人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要加强语法和修辞的学习。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掌握好语法对我们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语法书籍、语法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修辞是语言的艺术,通过修辞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我们可以学习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最后,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辩论、演讲等活动,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戏剧社团等,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语文学习的综合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成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谢谢大家!

语文学习综合策略内部讲稿分享 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课文的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标注和批注,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同时,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要善于运用学习工具。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如词典、辞典、参考书等。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了解生词的意思和用法,通过查阅辞典来了解词语的来源和背景,通过参考书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文学习网站等来辅助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此外,要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并从中获得乐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如小说、散文、诗歌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享受其中的美妙,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俱乐部等,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最后,要注重实践与运用。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和运用。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参加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多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写读书笔记、写影评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语文学习的综合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成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谢谢大家!

语文学习综合策略内部讲稿分享 篇三

原创: 高媛

苦恼语文成绩上不去,忧心忡忡,却无他法?

花费了大量时间,可语文成绩总是不如意,久而久之,心灰意冷?

但你真的找到"语文学习"的症结所在吗?是时间不够、努力不足、兴趣全无,亦或是提分难,付出的心血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

不,这些都不是。语文学习问题的本质在于:学考分离。

本文是创知路语文学习的内部讲座讲稿,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中"学考分离"之现状,以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为基本立足点,分四个话题,探讨高中语文提分的有效手段。

话题一:语文学习的误区

话题二:语文学习的模块特点

话题三:构建知识体系的顺序

话题四:不同模块学习的方法论

语文高分,不再只是可望不可即。

◆ ◆ ◆

问题本质 | 学考分离

话题一:语文学习的误区

提要:许多人在对语文学习效果欠佳归因时,往往着眼于少时间、没兴趣、无投入价值、提分难等因素,而忽略了语文成绩上不去背后的本质问题:学考分离。本话题将以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

先放一个结论在这,然后我们一步步来说。结论是:

刚刚说的绝大部分问题,归根结底的本质问题都是学考分离。

也就是说日常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学科的考试是分离的,彼此间无甚关联,学什么不考什么,考什么不学什么。

这和数学等科目有明显区别,数学是学考统一的,考试用这个定理,那我上课就学这个定理,考试考这个题型,上课就学这个题型。但语文不是,语文课上所学的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能直接运用到考试中,而老师出于种种原因不讲考试真正能用到的内容,这样学生就陷入到一个很尴尬的处境中,看似只有两条路,要么我跟着学校老师走,但是这对考试的帮助真的很有限,要么我自己琢磨考题,自行摸索一套实用的考试方法,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没人指导,没人配合,这确实难度太大。

之前上课的时候,这方面感触挺深的,在其他学科上,高三学生和高一学生的状况天差地别,但是在语文这个科目上,高三学生强过高一学生的地方就是多做了些题目,多见识了下考察方法,其他考试能用到的基础知识层面几乎没有差别,别说什么知识框架健全不健全,易错点是不是明确,就是单纯的术语的概念都不清楚。

举个小例子,上课的时候讲其他内容有时候会涉及"通感"这个修辞,下课就有一大堆学生跑来问"什么叫通感".我最开始是很震惊的,各位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的第一篇课文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第四自然段就有一处可以作为例句的、非常经典的"通感"手法。你高一第一次遇到就应该熟知的概念,老师没有明确讲给你听,概念就一直模糊着,那每次考试遇到的时候就都看运气,能不能做对题只能随缘了。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了,要么,听老师的,老师说《荷塘月色》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得背下来,好,你背下来。但是能快速解决问题吗,不能。要么,有的同学聪明一些,我知道考这个修辞手法,那我各处查资料,自己总结。然而你自己总结的内容对不对,是不是在关键点上,能不能切中高考要害我们都放一边,就单说这通折腾下来花费的时间,就不是一个高中生所能负担的。

所以两条路走下来,都会陷入一个同样的问题中:

语文学科上,我花了时间,但是看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份时间要是花在数学和物理上,至少我能有看得见的提升。这也造成了之前提到的一大误区,觉得语文学科性价比不高,没有投入的价值。很多人觉得这大概是一个得投入很长很长时间,要遍读诗书,出口成章才能考好的学科吧。想提分,要用看得见的速度提分,难于上青天。

这样的局面之下,自然衍生其他的误区,比如说没时间。

大家说学生要把时间花在数理化,要刷题呀,根本没时间学语文,那我们需要先界定一个前置问题,你认为语文这个学科需要多长时间来解决?或者说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来达到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如果学生是处于我之前说过的困境之下,是没错,这得拿多少时间,牺牲多少数理化的成绩才能堆出一个语文的130分来。权衡之下,自然是没时间。

再说没兴趣。这里要分两种类型,一是假的没兴趣。什么叫假的。花了时间没收到成效这种事情,别说高中生,就是成年人,次数多了自然也厌烦了。大家都喜欢做立竿见影的事情,都喜欢有成就感的事情,那就得先看到成效。

还有一种是真的没兴趣,就是讨厌这个学科。这个问题不止限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还可以迁移到任何一个学科,还有什么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一个学科。对于这类情况,也可以直白而严肃,甚至有点难听地告诫各位同学,身为一个想要进入理想大学的高中生,没有资格谈对科目的厌恶,这个科目、这些科目只是你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而已。

高考是场考试,每年有近千万人参加的考试,这就代表着,一定会有标准化的答案,标准化的评分标准。功利地来说,找出这套标准,花时间研究这套标准就是高中生最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成效最显著的事情。但是,如果高中在语文这个学科上出现了"学考分离"的情况,而短期内又比较难从学校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自己把握清楚道路,也就是合理的第三条路:

找老师或者说学长学姐将应试的这套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记忆并运用。

◆ ◆ ◆

体系构建之前 | 明晰模块特点

话题二:模块特点

提要:知道考什么,才能知道怎么考。在这一话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考什么——对应语文考题的四大题型;接着从考什么出发,探索怎么考——对应高考语文三类考察方法。

我们在具体讨论模块时,得先知道高考到底考什么。以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高考卷面来看,分为四大版块: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现代文阅读又可以细分成三个小版块,分别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也可以细分成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我们把这些内容先罗列出来,后续说版块的时候,也统一使用上面的说法,避免出现误解。

卷面上的分类,实际上根据模块特点,可以把高考试卷的模块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方法导向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答案几乎都是出自试卷本身的,方法是关键。想要解决这一类型,关键就是掌握核心解题方法,配以一定量的刷题,以达到熟练运用方法的程度,同时注意刷题时优先高考真题。而属于这一类型的版块包含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病句题,图文转化题等。

第二类,是知识储备导向的。也就是说,答案的内容基本是出自知识储备的。记住就得分,忘记就丢分。想要解决这类题目,最重要的就是反复记忆,不断重复,以达到在考试中,不需过多思考,就得出答案的程度。属于这一类型的版块包含文言文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

第三类,是综合运用方法与知识储备。也就是说两者缺一不可,既要方法清晰,又要脑子里有基础知识。诸如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成语题以及作文均属于这一类别,这是语文试卷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以古诗词为例,题目问这句诗词使用了什么手法,不是凭空从诗词里面找,而是知道常考的手法都有什么,从知识库里面筛选出答案。当然这也需配合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了解、掌握如何有效地在诗词中搜索手法。

分清楚类别,了解每个模块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这是我们掌握正确学习语文方法的第一步。

◆ ◆ ◆

次第有序 | 体系构建之法

话题三:构建体系的顺序

提要:通过分析语文考题的四大题型与三类考察方法,我们对语文学科已有了初步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语文学科的了解,则需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本话题,我们将深入到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明确体系构建的先后顺序:一条主线,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写作的路径;两条副线,专题化积累、训练。

当我们对模块的特点有清晰了解后,就要进入第二步,面对语文这么一个大学科,想要有所突破,先从哪里下手?

首先,如果学生现在就非常明确,我就是作文分不高,或者就是语言运用里面某类题目一直丢分,再或者就是古诗词的情感直接抓不准,那就对症下药,哪里薄弱补哪里就好。

而对于目前语文全线薄弱,整张试卷到处丢分,没有一个模块能稳定拿满分的同学来说,就要搭建一条有序而合理的学习路径。我们通常推荐学生从古代诗词阅读模块入手,一来这一模块文本短,二来知识容量固定且有限,做题方式和答题思路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

学生可以从这里开始,尽快熟悉什么叫做"答题不再随意,而是按照答题模板来答题,从知识储备里面筛选内容,并根据正确的方法来解题".然后可以推广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包含散文和小说。比如高考题里面考察一二人称交替使用的好处,之前的做题顺序是,学生先看文章,再思考可能有什么好处;但是正确的做题思路是,先知道第一人称有几点好处,第二人称有几点好处,再一点点核对过来,哪点符合就写到答案上去。

而无论是知识储备的熟悉,还是答题方法的运用,都需要以一定时间和题目作为积淀,因此:

建议从古代诗歌阅读开始,过渡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再到写作。

这是一条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常见思路。这条线需要先集中学习,或者说掌握知识储备以及解题方法,然后在每次的做题过程中实践,做题之后反思。这些内容,其实是影响语文成绩的主要部分,是主线。

同时有两条副线:

方法导向型的题目:确定自己有问题的版块,然后专题化地,集中时间有针对性地突破即可。

知识储备导向型题目:贯穿高三学习始终的版块,是一个需要不断记忆的过程,我们在下一部分具体介绍各模块时会详细说明。

◆ ◆ ◆

分点详解 | 各模块学习要义

话题四:模块学习过程

提要:体系构建完毕,则进入到了各模块学习的方法论部分。在本话题中,我们将针对四大题型、三类考察方法,分点详解不同模块、题型对应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们分模块介绍一下,每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是什么样的。

先说第一类题目,就是方法导向的这一类,解题关键是确定方法,之后就是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来熟悉方法。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病句题,或者说语病题。

这种题目不难,很多同学也没觉得自己这部分薄弱,就是长期处在一种可能对可能错的状况下,对了也不明显,错了也没几分。如果整张试卷都这么想,最后往高了说,语文就是个110的水平了。想要拿高分,就得明白这类题不能错,以及遇到了该怎么做。

病句题有个核心方法叫做"抽取句子主干".这方法可以让人直接发现很多语病,比如成

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等等。使用起来也简单,稍微掌握一点浅显的句子成分分析的知识就会用,别说高中生,就是初中生,讲给他,五分钟就都明白了。

但这不算完,还得见识题目。学生遇到过这类题目,见识过什么叫做"成分残缺",自己也判断过这就是病句之后,才能保证下次考试再遇到时,能准确选出来。这就是刷题的作用。

再说第二类,就是知识储备导向的这一类,重点在于反复记忆,以达到极高的准确度与熟练度。

比如文言文,每次遇到说自己文言文不好的同学,我都会反过去问他,现在随便拿一本课本,选一篇你学过的文言文,抽出一个词,你能立刻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有同学还会追问说,那是不是课本上的注释就都得背过?

是。各位,文言文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新的语言。你认识那些字,但是如果不知道每个字的意思,是一定读不懂的,靠一些所谓的技巧猜测或者蒙答案都是不靠谱的。还真以为学英语不用背单词吗?

所以对于文言文来说,就两件事:

第一,课本上都懂,懂得范围包含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这六项,强调一点,课本上的注释有时候是很长的典故介绍,这种也需要背过,通常情况下,这些内容就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典故。

第二,考试和作业中遇到的文言文都懂,懂得范围同上。

再说第三类,也就是综合运用方法与知识储备这类,要求集中学习方法与知识储备,之后经过大量刷题,来将所学内容内化。这是一个长时间段的学习过程。

这类题型很重要,需着重细说。

先说古代诗歌阅读。这块要集中学习什么,其实很明确,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内容,手法,情感"三个部分。古诗词常见手法都有什么,这些手法概念是什么,在诗词里是怎么运用的,需要注意的考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或者储备的知识。

再比如,诗词中的情感题,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诗词中有哪些常见情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楚,当一道题中问到情感时,怎么找情感,关注哪些内容,正确的思考过程应该是怎样的。这就是方法层面的学习了。

而以上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一直试图通过课程,以及书籍传递给大家的。

只要做好这个工作,拿高分并不难,但要拿满分还需要做一个额外的工作,就是刷题总结。比如我们讲过"视听结合"这个手法,题目里面出现一个词叫"声色兼备",其实本质上没区别,但是你通过做题见到了这样的说法,你的知识储备就更加扎实。另外,目前的文科类科目答题方法,都是使用关键词加分析,比如你分析"视听结合"这个手法,就要写清楚视觉层面看到了什么,听觉层面听到了什么,这个其实也不难,但是你需要通过题目去熟悉这个解题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没区别,在知识储备和方法上甚至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小说,框架是很清晰的,就是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那么人物有哪些描写方法,人物有哪些常见题型,有什么形容词经常出现在人物形象题的答案中。这都不是考场上看着试卷的学生能思考出来的内容,都是上考场之前就必须储备好的知识。散文中含义题的类型判断、四个步骤的思考方法,同样也需要提前熟练掌握,如此才可能在考场上有一个不错的分数。

最后说写作。这里我们就把范围限定在议论文写作了。写作是很多同学的大问题,我明确一下,不上50就是问题,理想分数应该在55,甚至更高。作文分三块来说,一是立意,一是语言,一是论据。三者中以立意为重中之重。可能很多家长和同学已经感受到了,现在的作文判卷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之前那种三段论的标准结构,或者是华丽非常的语言风格,已经不能在考试中拿到一个有优势的分数了。

现在的作文,最核心的就是考立意。要有深度,还要有一步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要看透事件的本质,还要能清清楚楚地讲明白。这是我们强调的方法,所以我们将议论文分类,不同类别的议论文要区别对待,还要设计上位概念。比如,看到"老腔",要挖掘出这背后所代表的是日渐失落的传统文化,要正视的是传统文化不受重视的现状,解决的是这个日渐边缘化的问题,这样,文章的格局自然就开阔了,深度也就出来了。

而语言和论据的问题,一起说。首先,这里我不是说要塑造出多么华美的语言,但在平时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确实见过了太多稚嫩、不经思考、口语化色彩很重的语言,这集中体现了学生随意作答,没有知识储备的问题。论据同样的,张口陶渊明,闭口司马迁,左一个苏东坡,右一个李太白,谁还不知道这几个人有什么经历,谁还不是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几样这些人的精神品质。这种语言搭配上这种论据,判卷老师为什么要给你高分。

怎么解决呢?这就涉及到了知识储备的问题。一来要求阅读优质时评,二来是从读书笔记入手阅读经典名著。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不是积累吗,这不是文学素养吗?不是。积累与文学素养,通常目的性不明确,范围边界模糊,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作用的潜移默化的,需要长时间沉淀的。而这里的知识储备方向明确,哪些上位概念考察频率高就要去看哪个方面的时评,哪个方面的名著。

实际写作时同样,比如遇到经典的"现代化反思"的话题,不是你写作文的时候真的想到了什么论据,什么精彩漂亮的句子,而是你储备了几个典型的句子、论据,再从中筛选出最合适语境的内容。

既然说到这里,就多说两句应试语文和文学素养积累的关系问题。一个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语文学科成绩不理想,又找不到正确方法的状况中,再加上一些"语文高分完全靠文学素养积累"这样的论断,很容易陷入到焦虑中,素养这片大海,看不到边际啊。

这里各位需要正视二者的关系。文学素养积累不是没有作用,但是我们要强调一个顺序的问题,当然,这里的对象不是自幼饱读诗书的这类同学,说的是普通同学。要先应试,后文学素养。为什么。我举个例子。有同学问过我说:

学姐,你说做古诗词的题目,要不要读好多的诗词评论手册?我看过一些,比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句,评论说"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着笔于远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愈加感生出缥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觉得说的真对,真厉害,一针见血,但是我写不出来。

这其实就是顺序错了,如果你先知道有个手法叫比喻,比喻里面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叫逆喻,上面这些就都明白了。所以说先应试后素养,会越来越清楚,而先素养后应试,你就会非常容易陷入到这种很玄妙很厉害,但却抓不到重点的状况中。

◆ ◆ ◆

总结 | 改变态度、采取行动

讲到这里,主要内容都已结束。来总结一下:

最开始我们谈到语文学习中的误区,由于学考分离的现状,导致很多同学花了时间,看不到效果,久而久之就觉得语文学科提分难,耗时长,性价比低。但实际上是路没找对。

然后我们说到高考语文中的三类题型,方法导向的,知识储备导向的,以及方法和知识储备并重的。清楚分类之后也规划了正确的路线,一条主线是古代诗歌阅读,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再到写作,依次解决,先集中储备该有的知识与方法,再实践反思,接着进行一轮查缺补漏的学习,随后再实践反思。一条副线,专题化、集中式地解决方法导向型的题目;另一条副线,文言文阅读和名句名篇背诵需要一直持续记忆。

而我们希望给学生提供帮助,让这条对的应试之路走得更顺利,更省时省力。

所以我们正逐渐把高考需要的知识储备或者核心方法整理出来,以书籍或者课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也正在尝试以学习型社群的模式,参与到学生的刷题过程中,找出最经典的题目,点出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问题,告诉学生怎么进行做题之后的反思。

不过总体来说,这些都是辅助,学生意识的转变,和实际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东西。毕竟高中语文学习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最后,衷心希望语文能成为各位同学的优势学科。

语文学习综合策略内部讲稿分享【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