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一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企业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流程,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避免或减少与工作相关的危害和风险。这包括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培训员工正确使用设备、定期组织健康检查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其次,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对员工身体和心理的负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例如,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休息制度能够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工作引发的疲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通过定期组织健康检查,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员工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最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员工本人造成伤害,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能够通过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的赔偿责任和法律风险。同时,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综上所述,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企业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二
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制。企业应该设立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该部门或委员会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此外,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其次,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这包括明确的工作安全规章制度、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程序、防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指南、职业健康检查的频次和内容等。制度和流程应具体、可操作性强,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企业发展和法规变化的需要。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管理的认识和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危害识别和评估、防护设备使用、工作安全规章制度等。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向员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企业应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制定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教育。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促进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三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
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
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1、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三)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
(四)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建立、修订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明确监测时间,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3、规定监测办法。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一)岗前告知
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
1、设置或定期更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明确具体负责人;
2、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将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明确公示方式。
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7、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申报工作负责人;
2、每年申报时间;
3、申报程序;
4、申报存档资料。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的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
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检修的记录要求;
7、检修的验收要求。
八、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明确配备标准;
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
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3、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
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
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办法;
3、职业危害协议签订要求。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成立应急机构,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
2、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
3、明确重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的宣传、学习、教育、演练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