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举制度【优选3篇】

时间:2016-04-06 09:1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科举制度 篇一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起源于隋唐时期,随后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得以延续和完善。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人才、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按照制度规定,每个朝代都会设立各级的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每三年一次的地方性考试,主要选拔优秀的士子进入会试。会试是每年一次的省级考试,通过会试的考生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则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考生可以成为进士,享受到一系列的特权和荣誉。

科举制度的优点在于它广纳人才。科举考试并不以出身和财富为标准,而是以才能和学识为主要依据。这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是贫寒的农民还是出身低微的士族,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和学识,就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身的机会。这种机会公平性的存在,使得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能够有所发展和进步。

此外,科举制度还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科举考试注重的是文化和知识的积累,通过这种方式选拔的人才大多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这些人才在担任官职后,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他们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也得到了有效维护。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科举制度过于注重文化和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一些进士虽然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力不从心。其次,科举制度对于一些特殊才能和技能的人才无法很好地评价和选拔。例如,对于工匠、商人和农民等群体的人才,科举制度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机会和途径。最后,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由于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一些考生和官员会通过贿赂和作弊等手段来获取好的成绩,这严重损害了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它的影响和作用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浅谈科举制度 篇二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科举制度过于注重文化和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举制度下,考生需要通过记忆大量的经书和文章来应对考试,这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死记硬背上,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一些进士虽然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反思科举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科举制度对于一些特殊才能和技能的人才无法很好地评价和选拔。科举考试主要以文化和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于一些工匠、商人和农民等群体的人才来说,他们的才能和技能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使得一些有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因此,我们需要完善选拔人才的机制,使得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能够得到公平的评价和选拔。

最后,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由于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一些考生和官员会通过贿赂和作弊等手段来获取好的成绩,这严重损害了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加强对考试过程的监控和调查,严惩作弊行为,确保科举制度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我们需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从而为现代社会选拔人才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选拔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科举制度 篇三

浅谈科举制度

  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在他的博客上撰文提出“科举不能走”。对张鸣教授的意见部分表示赞同,由此表达一点我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今天的学历功能。从童生、秀才开始,一步步读书、考试,最终,个别人能走上“殿试”,荣获状元之类的称号。虽然殿试、点状元之类已经不能算是学历了,但是,科举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确实很像今天学校体系的统一学历考试。然而,科举考试的学历功能与今天的学历功能也有很多不同,比方说,它不太在乎第一学历,不太在乎名校,不太在乎年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也可以认为是今天终身教育的古代源头。从学历考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其精华内容也被现代社会部分接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第二个功能是文官考试制度。科举道路走到最后,如能走通,就是读书做官。因此,古代科举同时也是文官的资格考试,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但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只是一个进入门槛的考试,走进大门之后,将来的考核、晋升则很少再有考试。而古代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的结合要比今天紧密一些。科举的成绩虽然与做官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确实有一定的关联。

  中国古代科举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它把学历考试与文官考试合二为一,使得学历考试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虽然也可以有其它出路,但是,官方认可的正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导致了对于读书的功利主义态度和种种读书考试的不良现象,渐渐形成一种顽症,延续到今天。换句话说,中国社会当今学历考试制度中一些不良现象,其实是继承了当年科举考试中文官考试成份的结果。

  因此,现代社会将学历考试与文官考试清楚地分开是很有必要的。它首先形成对于读书出路的开放性格局,读书的出路可以有很多种,做官并非唯一的出路。社会对于读书学习成果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大批读书人、学习者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过科举中的学历考试作用,看到了中国古代传统在现代社会继续发生良好作用的典型例子,它也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个体现。现代学历考试制度从科举制度中脱离后,应该尽量避免科举制度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是现代中国教育体制要着重努力和改变的。

  对于文官的考试制度,现代社会可能需要更多的变革。古代文官制度,由于有了与学历制度混在一起的科举制度,因此,不再需要单独的考试。在古代文官制度中,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来弥补单纯考试的不足。例如,官员要写自我总结,要有同僚评议,还要有上级官员的评语等等。现代文官制度往往只继承了总结、检查、评议这些软性措施,而没有了考试

的硬性措施。原因是本来由科举考试承担的硬性标准,现在已经彻底脱胎为学历考试,与文官制度关系很远了。由于在文官制度中缺乏硬性标准,使得官官相护、任人唯亲、党同伐异变得更加容易。从这个意义上,我同意张鸣教授关于在文官考核中引入科举制度的`看法。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古代科举将学历和文官混在一起,是这个制度最不好的地方。现代社会将其分开之后,学历考试继承了一些文官考试的特点,使得学历考试不能尽如人意;而官员考试几乎已经消失了,使得官员在晋升、续任等关口,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因此,学历考试与文官考试脱离后,学历考试应该尽量摆脱官员考试的影子,官员考试则应该重新建立。

  这个问题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方法还是借助学历考试。现在官场上的官员们为了晋升,很多都在百忙之中到高校镀镀金,搞一个研究生之类的学历。这种做法一般都是摆样子,应付规定。学历考试的结果与做官的水平、成绩之间,很难说有什么紧密联系。为了对这种做法表示不屑,便又有了注重第一学历的潜规则。然而,注重第一学历的做法又违背了终身教育的现代模式。这种矛盾和混乱,原因是像古代科举一样,企图用一个统一的考试代替所有的考试。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可以看作是官员考试的一个起步。它的真实含义是,不同的领域应该有不同的考试。统一考试的作用降低,分门别类考试的作用提升。例如,律师有专门的资格考试,现在,公务员也有了。但是,这种分类的考试目前还只是一个进门考试,缺乏进门之后每一道晋升和续任的考试。为了避免花拳绣腿的官员学历,应该将公务员考试制度更加丰富,分成几个等级,自愿考试和强制考试相结合,将文官考试与学历考试彻底变成两个不同的考试系统。当年孙中山在中央政府设立考试院,其实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这种考试与学历大致无关,只与文官的水平、业绩和仕途有关。这个办法还同时可以摆脱学历至上、注重第一学历等弊端,只要能够通过针对性较强的文官等级考试,有没有原始学历,第一学历是什么,都不重要。换句话说,文官考试应该像考厨师等级一样,在教育部系统之外,建立新的考试系统。

  因此,古代学历、文官合二为一的科举考试被现代社会分开后,不应该只留下学历考试,而没有文官考试。现在公务员入门考试还比较初级,应该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备的文官考试制度,让古代科举制度的精髓,在现代环境中,再次发挥有效的作用。

浅谈科举制度【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