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精彩6篇】

时间:2017-03-03 07:4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危险源也日益增多,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危险源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事故的影响。

首先,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是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实施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通过回顾,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指导。

其次,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是指在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过程。持续改进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改进和再评估,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回顾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回顾和改进可以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在进行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回顾和改进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确保回顾和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再次,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加强员工参与和沟通,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最后,要加强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总之,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回顾和改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二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面临的危险源也日益增多,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企业纷纷建立了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是确保该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是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实施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回顾,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指导。回顾应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全面审查,发现和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管理经验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其原因。

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是在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过程。持续改进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改进和再评估,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优化管理流程和制度等。

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回顾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回顾和改进可以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在进行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回顾和改进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确保回顾和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再次,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加强员工参与和沟通,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

总之,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回顾和改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回顾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三

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2、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辨识和评估;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按《危险源辨识》(gb18218—20xx)进行辨识。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1、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2)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规定;

(3)建立健全公司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

(4)组织或参加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对直接监督管理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2、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

(3)完善本单位危险源、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公司、各生产单位按二级安全责任主体,分别建立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档案,各生产单位应定期或及时审核所属车间重大危险源台帐,并负责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各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公司的要求,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按规定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

3、每年由公司组织开展定期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工作,各生产单位不定期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将以《安全检查通报》形式及时通报,要求限期整改。

4、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应及时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注销。

1、对涉及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维护及监督管理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机械和电气、紧急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2、各生产单位要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公司对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实行二级管理。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直接监督或授权各生产单位监督;公司规定的危险源,由各生产单位直接监督;对每个危险源要采取专业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责任到人,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做到消防设施、器材齐全有效,消防通道畅通,安全警示标志齐全,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距离符合规程规定。易燃、易爆场所要做到防雷、防静电设施齐全有效。

3、加强对车床及其它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做到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有效,认真开展定期检验,及时消除影响设备、系统存在的缺陷,操作、检修、维护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严格执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易燃易爆等物品分开储存,生产中设置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装置,使用防爆电器,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并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

5、除生产和现场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外,各生产单位所属生活后勤、其它产业等,如存在以下危险源,必须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确保安全。

上下班的通勤车、运输的货车等驾驶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培训,取得相应驾驶证、有一定驾驶经验的人员担任。车辆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灭火消防器材齐全有效。不得超员、超车、超载、酒后开车,

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

6、其它有可能产生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场所等,由各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并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安全。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四

定期开展危险源普查。采油厂、井区、班站每月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危险源级别划分,积极组织风险削减。

1、一、二级危险源,及时上报hse办公室及相关科室。

2、三级危险源,由井区负责人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四级危险源,班站长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

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周围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以上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并实行领导干部承包制度。

采油厂、井区建立《危险源立案销案台帐》,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台帐》,记录班组、井区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及削减情况,并每月向hse办公室上报一次。

基层骨干和全体员工都有参与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价、削减的责任和义务。井区负责人、班站长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实施风险削减;基层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危险源辨识、事故隐患查找及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岗位员工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断,对能力所及的应进行削减或控制。

由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应及时组织全区员工的hse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人为风险。

对暂时不具备削减条件的危险源,应向hse办公室提出临时性防范措施意见,经hse办公室同意后,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进行风险削减。

削减措施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上报hse办公室,由hse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

1、对上级有关部门辨识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纳入井区月度hse考核,与奖金挂勾。

2、整改完毕而不及时上报的,可认为未及时整改,也将纳入井区的月度hse考核。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五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制定此制度。

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等管理。

3.

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

4.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指导各部门、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4.2安全科应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文件,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5.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5.1.1应考虑本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5.1.2应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辨识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

5.1.3应考虑范围,危险源辨识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

5.1.4应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5.1.5应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辨识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策划进行重新评审等。

5.2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

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

5.2.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5.2.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图。

5.2.3建(构)筑物。

5.2.4采购服务过程。

5.2.5作业设备、装置。

5.2.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5.2.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5.2.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5.3危险源辨识条件

5.3.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

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5.3.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

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

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5.3.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5.3.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5.4危险源识别方法

5.4.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

5.4.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

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

a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b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c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d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

e查阅相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f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g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

b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c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法。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5.5.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

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

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

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

5.5.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判定准则

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

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

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

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

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

2)判定方法

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

危险指数d=l×e×c

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c-----事故的可能后果

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分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c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d危险指数评价(d)

d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不可容许风险

161-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重大风险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重大风险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风险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一般风险

5.5风险控制

5.5.1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

5.5.2重大危险源

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

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重大危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4)安全部和所在单位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

5.6.3一般危险源

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

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

5.7危险源的控制

5.7.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公司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5.7.2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安全部每月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5.7.3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5.7.4安全部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

5.7.6安全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

5.8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

5.8.1危险源编号

1)重大危险源由公司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

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公司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5.8.2危险源标志

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

5.8.3标志内容

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

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

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

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

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

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5.9危险源的更新

5.9.1公司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5.9.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

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

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

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

5)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 篇六

第一章:总则

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2、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

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

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

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重大危险源管理务必职责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第三章:登记、评估和备案

6、公司、各生产单位按二级安全职责主体,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各生产单位应定期或及时审核所属车间重大危险源台帐,并负责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7、各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公司的要求,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按规定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报告》按地方政府要求进行备案,并上报国投集团公司。

8、每年由公司组织开展定期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工作,各生产单位不定期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将以《安全检查通报》形式及时通报,要求限期整改。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重点为:重大危险源基本状况、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重大危险源设备维修保养和检测状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资料。

9、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上报国投集团公司。

10、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及时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上报国投集团公司。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注销。

第四章:人员培训与应急救援

11、对涉及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维护及监督管理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机械和电气、紧急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12、健全和完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

2)危险辨识与评价;

3)报警系统;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潜力评价与资源;

6)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7)保护措施程序;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9)培训与演练。

13、各生产单位要定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危险源管理制度回顾持续改进【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