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读书心得800字 篇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内容深邃而丰富。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道”的重要性。《道德经》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即“道”是无法准确描述和定义的。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本质,我们常常试图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解释和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然而却往往无法完全捕捉其真正的含义。因此,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去感受和领悟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
其次,我在《道德经》中找到了一种平衡的思维方式。其中提到了“柔弱胜刚强”,“柔能克刚”,这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强者自居,认为以强力或者强势去推动事物的发展才是唯一的方式。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柔和的力量同样可以取得胜利,甚至能够克服强势。这让我明白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柔和而不弱势的姿态,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
最后,我从《道德经》中学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其中提到了“无为而无不为”,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的忙碌和功利。《道德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一定要追逐名利和功成名就,人生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积累和地位的提升上。相反,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淡泊的心境,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体味人生的真谛。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我相信,只有将这些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将《道德经》中的智慧与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我人生的指南和信仰。
道德经的读书心得800字 篇二
读完《道德经》,我受益匪浅,深感其中的智慧和启示。通过这本古代哲学经典,我对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道德经中强调了自然的法则和宇宙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繁华和功利的忙碌,而忽视了自然的平衡和生命的尊严。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明白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道德经对人的修养和品德有着深刻的阐述。它提出了“至善”,即追求内在的美德和道德的完善。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积累和功成名就上,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品质。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培养内在的美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最后,道德经教导我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它提到了“无为而无不为”,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追逐名利和功利,而是要保持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我体会到了,只有放下执念和欲望,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忙碌和功利所累,很难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然而,通过读《道德经》,我明白了放下执念和欲望的重要性,以及平和生活的价值。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我会继续研读这本古代经典,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人生的指南和信仰。我相信,只有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追求内在的美德和道德的完善,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的读书心得800字 篇三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此刻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坚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可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所以古人又拿水构成的海洋和土构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可是,如果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能够名垂千古了。
道德经的读书心得800字 篇四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