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篇一
礼记大学是一本古代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些读礼记大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礼记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它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做到内心的宁静和谐,才能有能力去管理好家庭、社会和国家。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观念有所不同。阅读礼记大学让我明白,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只有个人与社会相互关联,才能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
其次,礼记大学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它认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因为有了传承和教育的机制。礼记大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有德有才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再次,礼记大学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它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礼记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诚意正心”则是指要保持真诚和正直的心态,不做虚伪和欺瞒的事情。通过修身,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品德和修养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礼记大学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礼记大学中提到了“一人修身,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念,它强调了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联。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任,每个小小的行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社会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阅读礼记大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教育的价值,修身的意义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需要重视和践行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篇二
礼记大学是一本古代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重要典籍之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些读礼记大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礼记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个理念告诉我们,在个人生活中要先修身,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才能够做到家庭和谐,国家安定。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观念有所不同。礼记大学让我明白,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只有个人与社会相互关联,才能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
其次,礼记大学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它认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因为有了传承和教育的机制。礼记大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有德有才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再次,礼记大学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它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礼记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诚意正心”则是指要保持真诚和正直的心态,不做虚伪和欺瞒的事情。通过修身,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品德和修养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礼记大学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礼记大学中提到了“一人修身,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念,它强调了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联。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任,每个小小的行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社会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深刻认识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教育的价值,修身的意义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需要重视和践行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篇三
自从从象牙塔进入五彩缤纷的社会之后,我才发现社会真的很大,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思想,世间万象进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间万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别墅、豪车、美女、奢侈品,好像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而我自己什么都没有,我总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最后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结果努力的成果与欲望的比例趋近无穷小。我开始困惑,开始纠结,开始愤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讨厌父母、讨厌朋友、最后讨厌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也曾回忆起自己在少年时的快乐时光,父母从来不管我,但是邻居家的奶奶每天都夸我能干,说我成绩好,会做家务,懂事,孝顺,会照顾弟弟。有时候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还会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攒下的零花钱都赠给了他。可是为什么长大了,这些都不再值得炫耀了呢?
最近有机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读了一些儒学,原本我对儒学之类的书并不感兴趣,觉得深奥难懂,并且是天方夜谭,现在发现,儒学是伴随我们一生成长的明灯。其中最让我感受之深的是《礼记大学》,很多人说《大学》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进修的阶梯,我从中受益匪浅。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的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纲,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这句话让我明白,小时候学习的知识和技艺比较简单和纯粹,算到当今时代,也顶多算到大学毕业,学习的终究是能够存活于世的最基本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要学习的则是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说到这里,我才明白,工作之后,我的努力早已偏离了方向,而是在舍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别墅、豪车、奢侈品,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虫;在别人看来,也只不过称你一声奢侈的有钱人而已,对他们毫无意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是《大学》的八目,总结起来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照这八条人生进修的阶梯,我发现,毕业后,我不仅没有继续要求自我进步,反而退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就连小时候那最简单,最纯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困惑、纠结、愤懑则是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状态。
《礼记大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心门,我经过自我反省,认为自己选错了追求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内心充实,让父母开心,让身边的同事朋友开心,让全天下的百姓开心,而不是过分关注于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反思后,我决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进修旅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篇四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篇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一篇,作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提出的三纲、八目等重要观点可被称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个学术流派来看,《大学》中简单明确的观点与古今多数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学之道,究竟存于何方、归于何处,是一个最基本、却也最难回答的问题。《大学》一篇之所以能流传甚广,也就在于它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不意在学术而意在整个社会的解答。这一解答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也融入了整个社会的血脉,以一种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传承至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中举例说: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其实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能否认,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实就已经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合乎品质,需要的是唤醒。
这一唤醒看似容易,却往往要面对一堵堵沉睡的墙。在耐心被耗尽之后,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就沦为了简单易行却基本无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发点绝非愚民,而是要启迪民众。但其致命之处就在于,把社会大众当做零基础的愚民进行教育。
在当下,面对道德滑坡这一类愈发猛烈的抨击和指责,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诸实施,却始终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导致了道德教育轰轰烈烈,而道德水准却又并无想象中的触底反弹,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运动化地进行。但其实,民众从不缺乏道德知识,而只是不想运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输重复的知识,只能是短暂刺激,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似乎我们该去重拾起《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吹散掩盖美德的阴霾,使其发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学之道,在亲民。
《大学》引《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亲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变革,新是发展,新是从过去到现在,新从现在到将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中所说的新却并非是与旧相对,甚至是与旧相合。新的本质是不断调整而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无论道德上、物质上,人与社会总是会出现种种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情形下,我们会将其归于时代的变迁使得人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因为个体总是太渺小,经受不住环境一丝一毫的改变。但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上说,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世界运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却不能消除人和社会之间的碰撞是人在变,而非世界在变。也许有某一个瞬间,你与世界、社会是如此契合,可这种状态却无法维持。风吹草动都会使得你于不经意间与那一点错离,而只好通过不断的修正错折往返。
新,归根到底是对正确的动态保持。或许正确的标准没有改变;或许世界未变,人却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许世界变了,人却不为所动。无论变与不变,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结果由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终追求,并且有具体的蓝图。《大学》中描绘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有些令人惊讶的是,大学之道的目标没有设定为人人的道德标准都向君子看齐,而是很大度地给出了如此宽泛的标准。
这种包容的理想目标,对现今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共生非常有借鉴意义。多元的追求与发展,并不是我们迈向一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渡,而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本身。道德标准的高低之间存在角度的差别,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应当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共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而非忍让。后者所带有的对优劣的判别,会使得不公正的取向产生。
所谓至善,至在社会秩序井然,至在个人的选择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拥有最丰富的可能性。善的标准可能太过虚无、难以设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的善与每个成员的善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前者只不过是对后者的概括。而对每个个体来说,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选择来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会代劳。这样的选择过程,既是为了满足个体,同样也是在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对不同可能性的尝试机会。
大学之道,在求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对个人修养而言也好,对社会发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没有终极答案。《大学》一文对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认可。但我以为,《大学》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
从古到今,无论个人、集团、社会,都会经历许多痛苦与灾难。但他们探求大学之道的步伐却从未被打击、失败阻挡。思考者们、践行者们,都怀抱着让个人、社会变得更好的不灭希望,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不断探索着。
他们是寻路者也许他们从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却也一步步地以双手之力推动社会与其中每个个体的前行。也许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悖,也许他们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执着,将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寻路直至今日。我们都对完满的人格、美丽的世界有着同样热切的憧憬,我们也在寻路。也许你对《大学》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赞同,也许你的心中有另一条前行之路,也许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难下决断。每个寻路者都投射出一点星光,因为你曾为人与社会的前行贡献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没有哪一颗星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却能联结起一个宇宙;没有哪一个寻路者能够为最理想的未来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寻路者却将脚印踏满了追寻历程中的每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