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4篇)

时间:2015-01-09 04:4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篇一

我读完《红楼梦》后,感触颇深。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家族、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思考。以下是我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首先,我被《红楼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心理刻画,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波动都让我产生了共鸣,仿佛我也身临其境地参与了他们的生活。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群体的写照,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作者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这些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次,《红楼梦》对于家族观念的揭示让我深思。小说中,贾家是一个富贵的大家族,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作者通过对贾家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的脆弱和不公。从宝玉的出生开始,贾家就开始了衰落的命运,而这种衰落正是源自于家族内部的利益斗争、纷争和勾心斗角。贾母、王夫人等人对家族的掌控和操纵,让我看到了家族制度下的权力与利益的博弈。而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和宠爱,也暴露了封建家族中对男性的偏好和女性的压抑。通过对这些家族问题的揭示,作者让我反思了家族观念的意义和局限性,思考了如何在家庭中平等和和谐相处。

最后,《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小说中,贾府虽然富有荣华,但却充斥着虚伪、假装和装饰。贾府的各种规矩和繁文缛节,实际上掩盖了家族成员的真实面貌和内心的欲望。贾府中的男女关系、人际关系都是虚伪的,人们常常为了面子和利益而相互欺骗和勾心斗角。这种虚伪和堕落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贾府,也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作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堕落,同时也让我思考了如何在现实中保持真实和清醒的态度。

在《红楼梦》的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被故事所吸引,更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对人性、家族、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矛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人性、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和立场。我相信,《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会继续影响和启发后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篇二

读完《红楼梦》,我深感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对人性、命运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首先,《红楼梦》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贾宝玉的纨绔子弟形象、林黛玉的敏感脆弱、薛宝钗的聪明睿智等,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小说中的人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选择,他们的命运和人性之间的交织让我深思。通过对人性的揭示,作者让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同时也让我思考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实和善良的态度。

其次,《红楼梦》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小说中的人物时而得意时而失意,命运的起伏让人唏嘘。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让我明白人生并非完全由个人的努力所决定,命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小说中的人物也常常为了命运的安排而感到无奈和痛苦,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往往受制于社会环境和家族压力。通过对命运的揭示,作者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了尽管命运无常,但我们依然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红楼梦》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他们常常为了面子和名利而迷失自己。贾府的种种繁文缛节、虚伪和假装,让人感到窒息。通过对生活的描绘,作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和社会地位的攀升,更是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寻求。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舛,但他们依然在生活中寻找着快乐和幸福。通过对生活的思考,作者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快乐和幸福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红楼梦》的阅读,我对人性、命运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对人性多样性的思考,让我明白了命运对人生的影响,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这些心得体会和收获将伴随着我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我相信,《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发后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人类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篇三

我觉得《红楼梦》的思想有几个重要方面,一个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想,从小说故事来讲,贾宝玉年龄也不大,说的话疯疯癫癫,有时是你听得明白的,有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他自己一辈子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跟姐姐妹妹在一起,混这一辈子,自由自在,死了以后化做一阵青烟散了就完了,看起来好像弄不清楚什么意思,但是其中有一条不肯读书,反对仕途经济。他本来跟薛宝钗还不错,有一次薛宝钗跟他讲话,就提到你也该读读书了,年龄也不小了,要准备考试了,要走仕途经济的路了,结果他就马上把脸翻了,你给我出去吧,我这个地方没有你的地方,我这个不懂仕途经济的,你们赶快出去。一点不含糊,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

那么把这些内容跟他的自己无所作为的人生思想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他是通过这个情节写贾宝玉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反对走仕途经济道路,你们读书我就不读书,要读书《西厢记》还可以,挺有意思,读读,什么其他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它都是杜撰的,杜撰的话讲得很凶,讲得很厉害的,但实际上你要看指什么杜撰的呢?主要是程朱理学,你们都是胡编的,孔夫子的话是不是值得一试很难说,你们硬说是这样,你们来杜撰的。贾宝玉绝对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不去求什么其他的名,我就要跟大家姐姐妹妹在一起,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过一辈子就行了,实际上他宣传的是一个什么呢?从当时阶级安排的道路来讲,他是对抗统治阶级安排的道路,因为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就是做官,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第二条路,他坚决不走这条路,他自己的路,就是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过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实际上他是宣扬那种自由人生的道路。因为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他找不出另外别的路,他不可能想出更好的道路来,问题是不走你安排好的读书做官的路,我走我自由自在的,我想怎么就怎么,这样一个自由人生的道路,这一个思想那么比过去的所有的不做官的人的思想就不一样了,五十年来,论证的时候有一种看法,认为贾宝玉不肯做官,这个也没什么了不起,嵇康、阮籍都不愿意做官了,陶渊明也不愿意做官的,觉得没有什么稀奇,这个不能这么比,嵇康和阮籍的时代跟曹雪芹的时代完全不是一回事,两种不同的做官的行为,它的内涵完全不一样,《红楼梦》里说的不做官,是跟仕途经济对抗的人来说,否定读书人做官考举的道路,这对清代的许多知识分子是一个另外的诱导,封建王朝要把读书人都诱导到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然后呢,帮他来巩固统治政权,《红楼梦》里主导的思想叫他不要走这个路,完全是相反的道路,就是《红楼梦》第一个方面的思想。

第二个就是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这个在《红楼梦》以前,在我们古典小说,古典戏曲里头,宣扬这种自由恋爱的戏剧小说也是有的,最有名的《西厢记》,《牡丹亭》,但是这个你要仔细比一比,就有时代的差距,《西厢记》虽然是张生、莺莺不尊老夫人的命令最后是自由结合了,但是最后《西厢记》的结局,最后还是张生考上状元,然后最后皇上赐婚,最后大团圆,圆满结果。一定是在婚姻问题的一个整个过程中间第一步它是越轨了,但底下呢,越过以后又赶快弥补自己,完全按照封建理法规定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走到最后皇上赐婚,封建礼法加上了应急,合法了,没问题了,就算完结了,没有反抗到底。而且他的恋爱方式呢,是一见倾心,在府殿上面一见面就觉得漂亮的不得了,那就定了,这是一个。《牡丹亭》柳梦梅也是一样的,这个男女两个双方的,那还没有见面,做梦,最后也是封建皇帝赐婚,最后也是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承认了,曾经一度越轨的婚姻,最后纳入封建的理法的轨道了,那么因此呢,它原来的有一点点的叛逆性也被消灭掉了,弥补过去了。

到了《红楼梦》就完全不一样了,贾宝玉跟林黛玉这个恋爱的发生并不是一见倾心,虽然第一次见面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好像见过似的,这是写的一种心里的感应,一种好感,但是并没有发生爱情,相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很长很长时间,也不断吵架,吵架又友好了,中间呢,有薛宝钗又来了,加上一个薛宝钗,就是薛宝钗有挺聪明,也长得很漂亮,三个人在一起还有后来的史湘云,其他女孩子一起,在一起,都来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贾宝玉跟这些人在一起,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定的写他喜欢那一个,这就显得《红楼梦》的恋爱方式已经不是一见倾心,已经是在长期生活当中渐渐地了解,最后在长期的了解过程中间最后形成他们的爱情,《红楼梦》的这

些地方还是写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薛宝钗给他讲到仕途经济,他翻了脸,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标准,跟我思想不一致的,我是根本不愿意仕途经济的,他们极力要走仕途经济道路,那和我是两回事,所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婚姻,一个是选择不是一见倾心式的,是要长期的熟悉。第二个志愿思想要一致,如果思想不一致,无法结成终生的伴侣,这《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而且思想一致,不是选择那个另外一个一致,它要必须是带有叛逆性质的这种思想他才合自己的胃口,所以跟林黛玉他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贾宝玉也讲得很清楚,袭人说你跟林妹妹不这样,她跟你发脾气,你反而跟她讨好,他就回一句,林妹妹从来不讲什么仕途经济,她讲这个话,我也和她翻脸了,这个标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所以《红楼梦》里在婚姻问题上面树立了一个自己的标准,就是要漠视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一些选择的标准全对他无效,他必须自己选择,我现在讲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本子,因为这才是曹雪芹本人的思想,不是后人窜改过的思想。

那么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提出了一个婚姻自主,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样一个思想,那可真是了不起,《红楼梦》也没有这种口号,没有婚姻自由啊,婚姻自主这个口号,但是他写的行动就是他自己的口号的实现,所以这一个思想呢,在当时也是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认为这个思想就带有现代人的思想,因为今天的婚姻恋爱,也不都一样吗,一个是不是一见倾心,再也没有什么一见倾心的事情,总得要互相理解,再一个,总得要想一致吧,不能完全两回事嘛,所以我觉得曹雪芹的这种婚姻理想,包括他前面说得人生道路的理想,都是属于我们今天现代人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是我们时代的人,现代的人提出来的,不走那个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要走自己的路,是我们现代社会人的一种思想,古代那有这种思想,都是一个在家里父母,一个在社会上的朝廷规定的,所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的思想,贾宝玉的婚姻自由的思想,都是近现代人的一种思想所以《红楼梦》里写到尤三姐最后拔剑自杀,为什么呢,因为别人评说她好像品性不好,她也有口难辩,所以最后就是拔起鸳鸯剑自杀了,这一个情节非常重要,就说明当时的封建的伦理道德的压力呀,对妇女们有多严重,稍微一点别人说的品行不好,这就抬不起头来了,再也没办法做人了,本来说的好好的,柳湘莲要娶她了,一下子柳湘莲听别人说这个人品行不好,马上就要把鸳鸯剑拿回去,尤三姐觉得再也没有意思活着了,拿起宝剑就把自己杀了,前面就讲的关于《红楼梦》的时代。

那么《红楼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曹雪芹讲的女儿啊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看到女儿啊,就心里清爽,看到男子他就觉咄咄逼人,不喜欢,他在当曹雪芹《红楼梦》里,用贾宝玉这个形象,一个特殊的形象,这个语言也是特殊的语言,实际上面,这个思想就是反对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这种思想,他反过来,他认为女尊男卑,女孩子才是好的,男人就不好,因为是处在一个男权社会,整个封建社会掌权的都是男人,那么他对这个社会的政权,对这个社会的政治道路,都加以一种否定,那么当然他对男子没有好的印象。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篇四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原因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后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读至尾章,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对于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叹不已,但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过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且她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悲惨下场,而是一死解脱了时间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个性洒脱,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