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幽默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潮之间的困惑与迷茫。作为一位中学生,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触动,对其中的一些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希望融入社会,又害怕失去自我;既渴望爱情,又害怕受伤害。他的内心矛盾与现实社会的压力形成鲜明对比,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矛盾和难题。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个人的独特性,不再简单地用好坏、对错来评价他人。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小说中的方鸿渐被困在了传统的“围城”中,他渴望自由和独立,却又无法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作者通过方鸿渐和其他角色的对话和思考,深刻地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让我明白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保留传统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要敢于接纳新事物,不被固有的观念束缚。
最后,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小说中的方鸿渐一直追求着爱情和自由,却最终陷入了空虚和困惑。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当我们得到了所追求的东西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获得满足和幸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阅读《围城》,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读完《围城》后,我对人性的复杂性、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迷茫,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困难。我相信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围城》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
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围城》里最令人最熟悉的语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动传神的描述。笔者认为,这些精髓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