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推荐3篇】

时间:2019-07-02 02:17: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在阅读《李鸿章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所吸引和感动。他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这本传记,我对李鸿章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

首先,我被李鸿章的坚韧和执着所打动。他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无论是在处理内政问题还是外交事务上,他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

其次,我被李鸿章的智慧和谋略所折服。他是一个具有卓越智慧和政治眼光的人物,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遇。他在与外国列强的谈判中,总是能够以巧妙的策略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他善于运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为中国争取了一些发展的机会。

最后,我被李鸿章的为人所感动。他是一个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人,他对待家人和亲朋好友都非常关心和体贴。他在政治上严谨而公正,为官清廉,深得人民的拥护和敬爱。他对待下属也非常谦和和善良,能够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榜样。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不仅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他的智慧和谋略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善于把握机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他的为人之道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无论在家庭还是工作中,都应该保持谦和和善良的态度,争取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总而言之,李鸿章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他的智慧和谋略为中国争取了一些机遇和利益。通过阅读他的传记,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位伟人。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李鸿章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本传记,我不仅对李鸿章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

首先,我被李鸿章的忍耐和坚持所感动。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无论是在处理政治问题还是外交事务上,他始终保持冷静和沉着的态度,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忍耐和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我被李鸿章的勤奋和努力所折服。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伟业。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还在经济和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勤奋和努力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我被李鸿章的智慧和谋略所折服。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机智的人,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遇。他在与外国列强的谈判中,总是能够以巧妙的策略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他的智慧和谋略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在什么领域,只有具备智慧和谋略,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不仅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他的忍耐和坚持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他的勤奋和努力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的智慧和谋略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无论在什么领域,只有具备智慧和谋略,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他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他的忍耐和坚持、勤奋和努力、智慧和谋略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李鸿章是我们都熟知的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先生对他的评价应当最公正。他的评述方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名人列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

李鸿章是权臣?

我们都知道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权利分配体系,古代历史上,由于在法律上没有规定政治平衡的权利分配原则,当皇权的威望丧失的时候,一般很容易让外戚、大臣或者宦官、伶人等接近皇权政治中心的力量掌控。但是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完善,掌控国家政治大权的大臣受到各种政治力量的制衡,已经不可能出现踢开皇帝自己干的情况。李鸿章是个典型的例子,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位极人臣,但是他不能主导中国历史命运,他的那些头衔其实只是些幌子。所以,但凡称他为权臣,应当只是个表面现象,近代史上李鸿章种种政治行为不过是皇权的旨意。但必须承认,这位不是权臣的权臣比历史上那些贪恋权力的权臣起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用。

李鸿章卖国?

李鸿章被梁先生认为是有苏秦张仪之辩才的外交家,但是作为不幸时代之中国大臣,中国缺乏强大的国家综合力量,其外交行事便不得不以妥协来求得中国安宁。其主张可以被理解,但大多数国人并不耻于此,往往诟病于李。李的外交思路固然可取,但是往往拘泥于此而不敢有所突破,以至于出现不败而败得惨事。但是李鸿章不能主导整个中国的行政大事,即使他对洋务运动倾注心血,力图改变中国国运,但是往往遭受集权力量的牵制,有志而不得伸。同样,李鸿章签卖国条约其实无外乎西太后懿旨,李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减少中国的损失。

李鸿章是兵家?

李鸿章乃团练淮军起家,曾力挫太平军和捻军,兵锋所指,无所不破,力挽大清于狂澜,但是李与曾国藩一样,虽然能运筹帷幄,但是往往有谋略,而无战略眼光。李家之淮军虽不同于绿营、八旗之辈,但其军队仍然不是近代军队,士兵缺乏军事素养,也不懂爱国保家之责任。当然也可以认为李鸿章的淮军虽挂名清军兵勇,但实际上是私人豢养的军队。清政府中央并未视其为嫡系,虽然重用,但是时时防范。中日甲午战起,清中央政府本应当倾全力支持淮军与日军一战,但是西太后出于权利平衡,以维系其中央权威之考虑,竟然随意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以致海军设备无法更新。而李鸿章自然也不是坚决爱国之英雄,视北洋海军为其私人财产,竟然不让海军与日军决死一战。李鸿章越是老去,其心态越趋保守,结果武备尽失,京畿难保。被迫签定城下之盟。

李鸿章的洋务时代

李鸿章与各洋务大臣起办洋务,原来也是以消灭太平军与捻军的手段,而且近代以来外患不断,必然需要加强军事武备,以备国防。故而起办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这种情形使中国近代海防开始进入现代化的行列,应当说李鸿章功不可没。但是洋务运作并不采纳西方制度,其生产效率低下,后来因为军事洋务没有足够的军费,被迫开展经济洋务,从而把洋务运动推向高潮。这次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科技的做法使得中国重新了解世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开始重视西学。但是这次应当举国参与的运动并没有使大多数国人能够清醒的认清世界形势,仍然有许多保守派不愿意改革。这样,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而洋务派也没有足够的主观意识认识到向西方学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仅仅将皮毛转送到中国专制政权手里。但李鸿章就是那个时代最为进步的改革者,但是他的改革却是小心翼翼,进展十分缓慢。

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褒扬和批评都揭露了一个事实,李鸿章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卖国者,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民族英雄。他对中国的进步有贡献,一个是消灭了违背中国传统伦常的太平天国,另一个是兴办洋务,但是晚清帝国官僚统治机构的腐败也使李鸿章不可能完全脱离官场的颓靡之风,所以,贪污之巨,仍然令人侧目。但是无论是他糟糕的贪污记录还是他惨淡的外交业绩,李鸿章等人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清代官僚机构重用满族贵族而少用汉官的政治结构,也由此使得安徽之地的官员顺利进入清中央政府机构,成为后来民国时期皖系军阀的源头。梁先生的介绍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先前对于李鸿章的认识,由此比较中国近代历史之人物,李鸿章的确是伟大的开拓者。其历史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专制政权,一个方面在于中国国运的不幸。

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历史的反光镜

薛光明

望着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

回忆里却是满目苍痍的中国,

不读历史,我们很难想象那个曾经的中国。

带有遗憾的敬仰

读历史,从故事开始。李鸿章老先生的故事如果被搬上大银幕,将注定会是一出悲剧。

时代的局面限制了人生的格局,纵有文士之大才,却难以一人之力抵抗国家分崩离析的命运。身为晚清第一重臣的李鸿章先生,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试图带着镣铐跳舞,在既有现状的束缚下举步维艰地前

行。谁说他不曾想要施展抱负,办洋务,搞外交,重整军队,建设军工,他也曾寻寻觅觅上下求索。

可正如他们所说,

虽然他(李鸿章)具有超凡的能力、绝佳的机会,但是他不能从桎梏了他和他的同胞无数代的狭隘、顽固、变态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他对西方世界的所见所闻,都没有丝毫动摇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信仰,也没有改变他在面对其他国家时,以天朝重臣自居的心态。

我们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我们评论李鸿章先生在这内忧外患大环境中,用洋器而不知改国制。但换作另一个人,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得更好。

书本中反射的亮光

《李鸿章传》一书选材来自媒体,但作为一个曾经的传播学渣,我始终对媒体传播的内容保持怀疑。媒体反映的事实通常是媒体想要传播给你的事实(但这种对真实性的怀疑容易让我们陷入不可知论),作者选取媒体的材料,单凭媒体的评价考量外交和中国官场的博弈,加之身为英国研究员带着既有立场来评论和展现材料,文章难免带有对中国的偏见。

作为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这本书其实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人物传记作品。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从当时现有的文章和媒体中选取并附加上从自身立场出发的一些政见,这里说的自身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本人作为一位英国学者,他的研究视角不免带有大英帝国在当时当地的国家立场。由于作者本人的研究员身份,相信这部对中国近代大臣的记录不仅仅是作者本人的一些意见和观点,对于英国政府对中国的了解和策略的制定都起到了国家智库的作用。

或许这些材料有失公允,或许这些评论略有偏颇,读罢心中却依旧感慨良多。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的外围反观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中得出一二对个人或国家发展有用的结论。

对世界的探求是人类永不枯竭的欲望,当一个国家不遗余力地为民众普及知识,以媒介为武器强大自己的知识构成,当他们在竭尽全力地开眼看世界,这时我们的中国却在故步自封地闭关锁国,我相信,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就是从这些薄若无物的文字中拉开的。《李鸿章传》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及个人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背后反映的对知识和世界的探求精神,在提升国民智识和健全国家文化体系的方面,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有时,我们很难将自己置身于大局势的视角来判断优劣。即便清楚地知晓大局,可我们却无力撼动大局。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局部的改进,依靠一点点小小的力量积蓄,一些些飘渺的意识变革。从变革和细微的捕捉到一丝亮光,这是从书本中折射出的光芒。

心得体会范文

晚清重臣的枯朽背影

高扬

少年科甲,中年戎马,晚年洋务。

少时立志水击三千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面对乱华匪贼,起兵靖乱,终得位极人臣,

却了了拂过,八十余载,

化作不得已的肃迹落款,

喋血而亡。

大部分人的观点,对于李鸿章的刻板印象多是亡国之臣,耻辱见证等负面标签化脸谱,然后通读一遍李鸿章生平传记,其实遍很难再说出这种不太负责任的以偏概全之言。历史就是如此,何尝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北宋真的只是因为完全没有军备意识而空筑华巢么,高宗赐死岳飞真的只是秦桧的小人谗言吗,李鸿章难道也只是为了卖国求荣而一次次签下自己那苍健有力的刻印么。

也许他是一个只懂借力不懂借势的外交家,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军事家,一个只改商体不改政体的改革家罢了,不过老爷子真的只会同俄使可爱地炫耀自己于天朝上国那点欺上瞒下的生存之道么,并不然,这也是一个遇刺之时稳如泰山的外交大家,顶着满面鲜血并以此为条件为马关条约挽回一丝屈辱的筹码,你还能说他只是一个苟且无为的老人吗?或许他是一个嘬烟袋锅子除了嘴哪儿也不用动的上官,但他也是努力,至少试图洋务的非木鱼疙瘩。

他面对的是一个从软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无法和周遭对话的中华。顶头上司是个不无才华、御下有方,但同时悍辣固执,拒绝与世界交流的老泼皮。所以他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促进一切。只好用尽各类方式,委婉、迂回、偶尔不免卑鄙、甚至为虎作伥地,推进着宏图大业。一点点试图让中华纳入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的轨道上。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一个同受伊藤博文赏识钦佩的清国重臣,在这样特殊的时代,也知道为奴尽职,如是而已。

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不是清政府,我更不是李鸿章。但这位总设计师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或多或少具有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影子。从李鸿章到邓小平,在失败经验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借鉴与反思。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