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优质3篇)

时间:2012-07-08 03:45: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借读费,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个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我对这一政策变化深感欣喜和感慨。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取消借读费的心得体会。

首先,取消借读费能够减轻经济负担,促进教育公平。过去,借读费一直是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甚至成为了他们放弃选择更好教育资源的原因。而随着取消借读费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更能够让更多家庭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次,取消借读费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借读费的存在,往往使得一些学校将借读生作为经济来源,而忽视了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取消借读费后,学校将不再依赖借读费收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将用于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从而使得学校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这无疑将对借读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取消借读费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良性竞争和转型升级。过去,一些学校因为借读费的存在,形成了一种“招生即挣钱”的心态,导致学校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而取消借读费后,学校将不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这将促进学校的良性竞争,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水平。

最后,取消借读费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尽管取消借读费为广大学生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需要注意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监管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对于一些学校和地区可能会出现的乱收费现象,需要加强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避免给学生家庭带来新的负担。

总之,取消借读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我对这一政策变化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支持。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取消借读费政策的有效实施,让更多家庭受益,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 篇二

近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借读费,这一政策变化让我深感欣喜和感慨。作为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取消借读费的心得体会。

首先,取消借读费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借读费的存在,使得一些学校过分关注经济利益,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取消借读费后,学校将不再依赖借读费的收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将用于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将不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这将促使学校加大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无疑将对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取消借读费有利于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过去,借读费的存在,使得一些学校依赖借读费的收入,而不再注重提高教育质量。而取消借读费后,学校将不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这将引发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激发学校的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学校将通过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来吸引学生,而不再依赖借读费的吸引力。这将促进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最后,取消借读费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借读费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接受更好教育资源的机会。而取消借读费后,这些家庭将不再为借读费而担忧,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这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之,取消借读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一政策变化表示衷心的支持和期待。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确保取消借读费政策的有效实施,让更多学生受益,让教育公平得到更好的实现。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 篇三

的2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中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起取消。从起,北京市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就已全面免收借读费,但外来人口中的城镇户籍学生,需要缴纳借读费。取消借读费之后,无论是农民工子女还是外地城镇户籍人员子女在北京公办校借读时,都可免交借读费。借读费的存由到底是什么,是否是一种“外来歧视政策”?取消借读费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执行?借读费取消了,学校是否还会设立其他名目的费用来抬高外地户籍学生进入学校的门槛?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团就这些话题进行了解读。

借读费是当年设立的行政门槛保护当地公共资源

主持人:您认为为什么会存在“借读费”这样一个收费制度,它所反应出的问题是什么?

杨团:实际上借读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人口大量流动,这和原来按地域、按地区上学的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冲突,所以当时借读费实际上是一个“行政门槛”,考虑到那个时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很多学校学生名额是比较紧张的,班级没有那么多空位。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地人口涌入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引起北京一些公共资源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北京立了一个“门槛”,这个“门槛”主要是为了保护北京的公共资源不要被来自外地的人员没有代价地享用。

主持人:这种“代价”具体指什么?

杨团:没有代价的享用指的是,不为城市建设交一点点钱,不纳税,不给公共资源投资就享用城市的公共资源。当时还有一些大城市有“蓝印户口”,外地人进入这些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当时规定在当地注满几年给就给户口,也要求在户口名下要有一定额度的存款。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让市民了解,你为这个城市做出一定的贡献,尤其是纳税了多少,户口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可以享受公共资源的凭证。所以如果不是北京户口的外地人,没有给北京这个城市做过贡献,也就不能享受到北京的公共资源。所以当时这样的提法是有道理的。

建国后的中国还没有实行纳税制,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体制,每个地区有多少人口,公共资源按照人口做配比。这些人口给当地创造了资源,资源配比是全国一盘棋、做一个规划。这个情况

到了改革开放早期就发生了变化,这个资源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完全配给,而是地方政府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资源。这个制度再往前走就是分税制,到了分税制的时候,地方的独立资源有法律确定,地方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来抽税。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富裕的话,要靠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才能富裕。

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市场体制下每个地方的社区公共资源都是当地老百姓共同创造的结果。因为每个地方的创造效益是不一样的,所以地方的富裕程度有差距。

改革开放的中后期已经有了税收,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税收,税收是一种权力,甚至有自己收费的权力。

借读费的取消是身份地域歧视的消除社会资源有条件开放

主持人:现在全面取消借读费的原因是什么?

杨团:我们说户口和纳税是一种对城市做出贡献的凭证,但是改革开放后期到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低收入者包括农民工、外地打工者等涌入大城市,这些人的收入低,很多人的收入都在个税起征点之下,收入所得税是不用纳了。但是他们工作了若干年也没有拿到户口,什么东西能作为凭证证明他们为这个城市做出了一份公共贡献呢?收入低的人户口和纳税两个凭证都沾不上边,可是他们都做贡献了,有些人在北京呆了很多年,怎么办?

所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费用开始取消,尤其是外地户籍学生的借读费。比如北京市对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全免,现在外地城镇户籍的孩子借读也不收费用了,政府不再设立行政杠来认证个人对社会公共资源作出的贡献,社会公共资源向所有人平等公开地开放,这样其实等于取消了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第一,从社会角度讲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维护了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二。从行政法律和法规来讲是一个行政体系改革当中很具体的措施。

主持人:现在北京能够将社会公共资源尤其是学校资源向所有人平等公开的开放,基于什么样的条件?

杨团:当然能够这样做很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就是现在北京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学校的公共资源跟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是有剩余的。学校的房子、校舍和师资力量足够现有这些借读生使用,不存在早期公共资源紧张的情况。这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北京市的资源收税增加了。

第二,现在小孩子比过去少了,实际上公共资源包括小学、中学都出现了“空档”的局面,生源减少使得有一些学校甚至已经开始 合并,这部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闲置的现象。这些都是现在我们有可能来采取一个公平公正的措施、取消由于借读带来的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的条件。

但是不能够说以前设立这个制度是完全错误的。设立这个制度有当时的背景和政策条件,现在取消它,也只是说我们的条件和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

主持人:取消了借读费,学校会不会以别的名录来

收取相关的费用,比如赞助费等?

杨团:其实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借读费不是大问题,因为国家规定的借读费才几百块钱,但是赞助费、择校费、捐资助学费却很高,几千到几万块钱不等,这个问题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因为借读费是政府规定的,小学每学期2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学校不敢越轨来收很多钱,但是赞助费、择校费是学校自己定的。而且借读费和赞助费差别太大了,甚至有的学校不收借读费只收赞助费,因为赞助费有的高达好几万,早就把借读费给涵盖了。取消借读费,一些附近有大量农民工、外地打工人员居住的学校,尤其是有空额的、普通的、一般的学校,有可能一下子收入减少。

好的学校还是很紧张,这一块公共资源稀缺,学校立这样一个价码让人望而生畏,挡住了一些人进入好的小学、中学。另一方面学校有可能拿这笔钱来给老师发补贴、发红包,做一种创收。这都是不符合我们社会政策的目标和需要的一些行为,甚至还会导致不法行为产生的可能。

这个政策后面还会引发一个问题:大量的人跑到北京来陪读。由于这些好学校的赞助费、择校费这些东西对外来人口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外地人要进入这里的好学校门槛太高,进入这里的一般学校不值得,所以最后就变成只有那些有钱、能有陪读的钱和交赞助费的钱外地学生能进入学校,所以用不取消赞助费来保借读费取消以后不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

主持人:取消了借读费,是不是意味着有些学校可以拒绝外地户籍的学生入校就读,反而是剥夺了外地学生上学的机会?

杨团:这个事情主要是在公开透明,一个学校有几个多出来的位子,这个是有概念的。各个学校每年收多少学生、有多少空位这个数字要透明。还有就近入学应该成为一个规定,这个事情应该由教育部门来监督执行。现在咱们的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了政策没人监督,做还不做都一样。这个政策定了以后就应该由教育局监督,要求每个学校把自己学校各个年级能容纳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位子都要报,首先接受就近入学,如果就近入学确实没有空位了,应该由教育局调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入学。

关于赞助费、择校费、捐资助学费这些问题确实是应该取消,而取消的关键问题是两个问题,好学校决不可以依赖这些赞助费来搞自己学校的福利,学校教育产业化是公共服务产业,公共教育的产业,绝不可以走私人产业的道路。对这些学校给他们明确的规定,要他们在多长时间之内明确停掉这些收费行为,而且收费的这种行为应该变成是一个违法行为,要用立法的形式严格控制学校按自己的想法去收这些费。

还有好学校是大家想尽办法一定要进的,还是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只能采取考试的办法,如果小学不考试直升,初中不考试直升,那就没有办法解决好学校的问题。优秀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在中国人数太多,上学人太多,优秀教育资源稀缺度很高。只能采取用考试的方式人人平等。

一定要考虑一个政策下去之后的效益效果。如果不把赞助费下决心卡住,最终还是做不到公正的。如果说不把其它地区的教育发展起来,只是拼命在北京发展,那么也是不公平的,北京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外地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北京的稀缺度更大,这个也是不公平的。所以中央在教育的投资也要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这个均等化首先是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的要求是初中以下一定要让人家能够上起学,教育质量能够达到一般水平的。这个事情是要做的。

主持人:借读费的取消可以看做是对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取消,在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外来歧视性”政策被逐一取消?

杨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发改委和财政部下发的取消相关费用的通知,有些也不是完全针对外地人口的,很多当地人做也是要交费的,这个费用是各种行政产生的费用,包括执照费、考试费,这些不光是对外地人或者农民工的,而是对全体的。

但是现在都取消了,就表示政府执政为民。这些成本费终究不是多大的费用,现在的政府承担得起,就可以由政府承担,而尽可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也是给人民的普遍福利。所以说,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政策,当年的行政门槛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消除,只要对城市、社区有过贡献的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公共资源,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到。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